文学意象之“霜”分析

2009-09-24 03:43王文云
文学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霜花思妇悲情

自然界诸多事物,一旦到了文人笔下,或者说成了文人寄托情感、理想的对象,那么,它们便蕴涵了人的情愫,即成为文学的特定意象。“霜”本是自然界冷暖交汇时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但在文人笔下,却寄托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的情感,象征人的理想和品格志趣,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典型的意象,让读者品味其深刻的哲理意趣,从而享受到无限美的熏陶。

“霜者,阴精,冬令也。四时代谢,以霜收杀。霜之为言,亡也,物以终也。”[1]根据我国古代以阴阳解释自然变化的理论学说,霜是阴气积聚,水气凝结的自然现象,深秋时节,霜的降临,表明冬令时节即将到来。在我国北方,霜作为极冬的使者,霜花降临,万物萧条,百草枯零,天气也日渐寒冷。《古今注》中曰:“鹧鸪常向日而飞,畏霜露。”而《五经钩沉》曰:“天霜树落叶,而鸿雁南飞。”这种普遍的自然特征,在诗人眼里,因寒气侵心,与人的命运相联,便生发出万种悲情。

霜白引人伤悲。人类创造了丰富的语言,让他们在自如交流思想情感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困扰和不安。古人因“霜”与“伤”近音而睹物生情,霜的自然颜色特征也引人悲情满怀。因霜而物以终,暗合了人类的命运,一方面引人悲叹生命的短暂,表现出对生命的渴望之情,一方面因理想不能实现或临近终老一事无成,而忧心忡忡。

《诗经·小雅·正月》有言:“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屈原《远游》:“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

霜给人带来的是浓重的悲愁气氛,那么表现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情绪时,便显得更为深挚真切、动人哀感。

“柳随霜白,月逐坟圆。”[2]霜花随附在柳树上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凄清的月亮有意追逐荒坟圆了又圆,霜白柳白,月圆坟圆,造成的凄寒孤寂中,流溢出的是无言的哀怨与悲愁。《诗经·蒹葭》开始便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布置了一个迷惘而广阔的自然凄清之景,点染了秋容的寥落寂寞凄清。初秋的芦苇苍郁茂盛,晶莹的露水凝成了雪白的霜花,诗人久久凝视着河的对岸,期盼着他所思念的“伊人”就在那里,然而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一种惆怅彷徨的悲情涨满了空空的心头。

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3]意蕴更为丰富:居住茅店中的旅人听到鸡鸣的声音便匆忙起身上路,而在清淡月色映衬下铺满白霜的板桥上,早已留下行人清晰可辩的足迹,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也有人解作诗中主人公留下了清晰可辩的足迹,更显主人公之辛苦。这两句诗由三组纯名词组成,而“月”、“霜”构成了朦胧青白色的冷色调,整个画面充满凄清寒意,传达出“早行人”的孤寂与悲怆。欧阳修说:“余尝爱唐诗人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天寒岁暮,风凄木落,羁旅之怨,如身履之。”由此意境,引发了宋人杨万里的“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更为具体的诗情画意。

明代章美中有:“思妇楼头月,征夫马上霜。”[6]月色霜色相辉相映,映出了一个寒凉世界。“征夫思妇”本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重大的主题,诗中共同的情感是“相思之苦”。而此诗中“楼头月”,写思妇难眠而独立楼头望月怀远;而“马上霜”则喻征夫直面风霜,奔波不止,备尝艰难,写出强烈的反战情绪。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霜洁白、清寒,寄寓着另一种韵致,常常被人用来比喻品质的特立高洁:

孔融称赞处世弥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7]霜雪成了正值、孤高的象征。

陆机说:“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8]想到寒霜就心意肃然,对着云霞更见志趣高远。

人们还以“霜操”比喻高洁的操守:“玉质逾洁,霜操日严。”[1]孟郊也说:“松柏有霜操,风泉无俗声。”[2]

霜常常给人一种清寒高洁的美,霜给人带来的不只是凄冷孤寂,更给人以精神上的纯净和旷爽。作为自然中的一物,霜的清寒旷爽之美也常被诗人吟诵不绝:杜甫的《寄韩谏议》盛赞“青枫叶赤天雨霜。”[3]陆游于《重阳》中由衷赞叹“照江丹叶一林霜”出神入化的景致。

枫叶只有经过寒霜的砥砺,才会成为晚秋中最明丽动人的景致。元人许有壬也有诗云:“清霜醉枫叶,清月隐芦花。”[4]唐诗人刘禹锡赞:“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看高楼青入骨,岂如春色嘱人狂。[5]而李商隐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6]从清霜明月交辉的秋夜里发掘出自然美,可谓别具眼光。司霜之女神青女与月中嫦娥不惧寒冷,在月中霜里争相展示着自己美妙的姿态,使人想见她们不同凡尘的玉骨冰肌,仙姿绰约。

陆游咏“似与幽人为醉地,清笳声里一天霜。”[7]在清越的笳声四处响起,漫天霜花临降之时,正是幽居之人开怀畅饮的极好时刻。

霜的自然特征,都可被诗人发掘出深刻的寓意,且入诗里为意象,给人留下深刻而绵长的韵味。

注释:

[1]选自《春秋考异邮》,《太平御览·天部》引。

[2]选自北朝庾信《侯莫陈道生墓志铭》。

[3]出自《商山早行》。

[4]出自《欧阳文公全集》卷一百三十《温庭筠严维诗》。

[5]《庾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

[6]出自《初秋感怀》。

[7]出自《荐弥衡表》。

[8]出自《文赋》。懔懔:畏惧的样子。

王文云,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钢分院教师。

猜你喜欢
霜花思妇悲情
钗头凤·痛悼爱妻
苏轼和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比
霜花 等
同一叙事模式下的不同意蕴
寒夜生花
陈水扁“悲情奔丧”
本 期 导 读
悲情富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