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09-09-24 03:43宋慧贞
文学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孩子学生

从社会学总的角度看,人的成长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学校的道德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起到了方向性的作用。而传统的德育工作重理论轻实践,重认知轻体验,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延缓了他们社会化的进程。

一.摆正角色体验的重要地位

21世纪初的少年儿童在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呈提前的趋势,但现行的道德教育发展却相对滞后。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积极倡导“加强角色体验教育,培养队员的自我教育能力”:组织引导少先队员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中寻找岗位,扮演角色,开展与其角色相匹配的实践活动,从中了解这一角色的基本素质、基本规范和基本能力,从而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这样有助于解决当代少年儿童自然生理发育提前,社会心理发育相对落后的矛盾。同时通过加强角色体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重视学生动机情感和个性方面的发展,强化他们的自我意识。我们放手让孩子们到实践中去锻炼,美化孩子的道德,提高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在实践中摸爬滚打,长见识,学本领,增才干。

二.丰富角色体验的各种途径

1.在家庭生活中体验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过分”问题:例如,过分享乐,孩子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的辛勤劳动;过分放纵,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管他人;过分保护,父母乐于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替代和保护;过分期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使孩子唯“分数”为上,对其他漠不关心。这种“关心”、“爱护”实际上会造成一种低级的生命循环,无法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

根据实际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我们积极鼓励队员以家庭生活服务为岗位,扮演长辈,结合家庭生活实际情况做做家务,沟通邻里关系,跟着上班,体验路途的辛苦、工作的紧张,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从而体谅长辈的辛劳,明白孝敬长辈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自理生活的本领。或鼓励他们到残疾人、孤寡老人、生活贫困家庭开展扶贫帮困和助残活动,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培养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2.在学校生活中体验

少年儿童都是在校学生,以校园生活为主,学校自然也成为德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寻找角色,体验角色:把为老师同学服务作为“岗位”,把当一天小干部、辅导员、老师、校长为扮演的角色,体验组织活动、备课、讲课、组织教学、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工作的重要性,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明白尊敬师长的道理,从中学会和同学合作共处,养成热爱学习的品质,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

在寻找、体验校园生活角色的探索中,我们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就近就地开展体验教育。我们的学校位于古城临海的西北角,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回浦精神犹如荒原里的一座灯塔,曾指引着无数的仁人志士走向人生的顶峰。回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倡导学生角色体验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当一天校长,了解回浦的历史,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为校园的美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学校的发展纷纷献计献策:今天我以回浦为荣,明天回浦以我为荣。

3.在社会生活中体验

当前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中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广播、电视、因特网等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接触面越来越广,思维空间也越来越大。节假日增多,少年儿童的校外活动时间越来越长。面对这些现实,我们认为让少年儿童走向社会、参加实践,开展角色体验,尤为重要。我们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岗位”,把当一天清洁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售货员等作为扮演的角色,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明白做一个合格公民的道理,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校外德育基地——戚继光纪念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队员参加“我是古城的镇长”这一角色体验,了解家乡历史,感受抗倭英雄气概,提出保护发展古城的建议。这样,既丰富了德育的内容,激发了学生体验的兴趣;又培养了队员关注家乡,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绿色军营的锻炼,艰苦的考验,整齐划一的训练,雷厉风行的作风是医治孩子行为懒散,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自强精神的灵丹妙药。

4.在大自然中体验

未来的生活是人与人,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我们指导队员结合所学的自然、生物知识,以少先队员的身份去开展大自然探秘、远足、野营、旅游等活动,去做“自然小卫士”、“环保宣传员”,接触自然,了解自然,获得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道理,养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的品质,学会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和互救互助,培养队员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三.明确角色体验的注意事项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不需要书呆子。市场经济将使“学历社会”转到“能力社会”。因此,为了孩子成才,我们必须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国家的人事制度正在向人市制度转变,人人都要经历人才市场检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然而目前不少家长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这种现象不利于孩子素质的提高,也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障碍,因此我们教育者必须首先转变观念。

实践锻炼法就得让孩子实践,要实践就要吃点苦,劳动会磨破手皮、磨出老茧;参加挫折教育可能吃不上饭、睡觉挨蚊子咬;参加社会实践可能会碰钉子……如果家长舍不得,就不敢让孩子去实践,孩子得到不良的反馈,再去锻炼就没有勇气。孩子的社会实践必须有家长的“狠心”作后盾,不但要鼓励孩子吃苦,甚至还得逼孩子吃苦,要设置苦、创造苦、利用苦,让孩子得到真正的锻炼。中国有句俗话“不吃苦长不大”,这是很有道理的。不摔几个跤怎能学会走路,不喝几口水怎能学会游泳。

2.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孩子参加实践锻炼体验角色是有困难的,刚开始也有一定难度,需要意志努力,需要教育者严格要求,要适当地给一点压力,督促孩子去实践。锻炼就要持之以恒,一次二次实践锻炼起不了多大作用,要形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必须持之以恒,决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阵子,想不起来又放松一阵子。另外,要允许有反复,在培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反复是正常现象,当出现反复时,我们不能丧失信心,要冷静地分析产生反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特别是要改掉孩子在这方面已形成的习惯,进行重塑更不能急,欲速则不达。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只要持之以恒,最终孩子一定会有收益的。

3.注意特点,尊重成果。

对孩子的实际锻炼要量力而行,交给孩子任务要难易得当,要注意孩子的性别特征、个性特征,总之,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要求过高过难,孩子完不成任务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对于孩子劳动的成果、实践的收获,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也要倍加爱护,使孩子受到尊重,这是激发孩子继续实践的强大动力。

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怎样让每个人从小开始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熏陶,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扎根于心,形成自觉的行为准则,演变成生命中的一部分,这是关系到一个人成长的大课题。新世纪的角色体验教育活动,作为一种道德实践活动,伴随着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全过程,其目的就是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3.《班主任之友》,20008年第7期。

4.《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5月。

宋慧贞,教师,现居浙江台州。

猜你喜欢
孩子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孩子的画
学生写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