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郎中·农夫·诗翁

2009-09-25 09:46
教苑荟萃 2009年25期
关键词:郎中公子农夫

余 华

内容摘要:杜甫艰难苦恨的人生经历,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积淀了深厚的情感。加上诗人严谨的创作态度,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成就了诗人诗圣的美名。

关键词:公子 郎中 农夫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虽出生于士大夫家庭,却不像王维等诗人那样仕途顺畅、生活优裕,他经历了一个集公子郎中农夫诗翁于一身的另类人生。

一、悠游自在的公子生活

公元712年,杜甫降生于河南巩县瑶湾的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的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这一出生使三十五岁之前的他过着较典型的公子生活。这时正值开元盛世,他家的经济状况比较好,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诗人自小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刻苦好学。“群书万卷常暗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七岁就能吟诗,二十岁时结束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期十年以上的“壮游”。他先南游五月,后北游齐赵。游燕赵齐鲁时,曾先后和苏源明、高适、李白等人结伴,有时飞鹰走狗,行猎取乐,有时登高临远,饮酒赋诗。盘桓酒肆、流连青楼。并和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兄弟办的情谊。这一时期的纵情山水,悠游林泉,使二十四岁时赴洛阳进士举不第的阴影风流云散。杜甫接触到祖国丰富无比的文化遗产和壮丽山河,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事业和心胸。杜甫意气风发地高吟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流露出了他对一切事业(包括创作在内)的雄心壮志。

二、潦倒落魄的郎中

公元748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与“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信念到长安,欲觅功名。时逢李林甫以“野无遗贤”排斥天下士子,又值安史之乱酝酿时期,杜甫穷愁潦倒,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杜陵野客人更嗤,披褐短窄鬓如丝。”在秋雨连绵,百物腾贵,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他跟一般贫民一道排队去籴那五升平粜米,“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种生活实在比乞丐强不了多少。为了维持生计,杜甫于是便“卖药都市”(《进三大礼赋表》)做起了郎中。

既然是买药,对药性多少得了解。杜甫自称“读书破万卷”这万卷书里是游药物书的。“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将赴成都草堂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可见他是阅读过药物书的。杜甫卖药是不可能有铺子的,因为在京都已是“寄食朋友”,解决不了进药和门市成本问题,只能在地摊上卖自己或种或采的草药。“编蓬石城东,采药北山谷。”后来他流寓成都,漂泊夔州时常常种药。“近根开药圃,接叶制茅亭”“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他外出时,首先关心的是药栏被水冲坏了没有。“常恐沙崩坏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杜甫常把种出来的药,作精细加工。“移船先祖庙,洗药浣纱纱溪”“药物楚老渔商市”,到长沙后,从操旧业,摆起药摊来。杜甫身边没有多少钱财,但药物随身携带。他晚年的病症很多:偏头痛、疟疾、肺病、耳疾。俗语说“百病成医”想来他这时的医术一定更精了。

三、辛劳愉悦的农夫

杜甫虽然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但大部分时间是在艰苦饥寒、穷愁奔走中度过的。他拾过橡树栗子,挖过野菜,砍过山柴,摆过药摊,而为时最长的则是务农。

乾元二年,兵荒马乱,胡骑纵横。杜甫客居同谷,避难深山。这时官也掉了,既无亲人的接济,也无朋友的支援。“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野果不足于解决数口之家的饮食问题,杜甫只好扛起锄头去挖野芋头。“长铲长铲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二)忙乎半天,挖芋头不着,空手而归,看着家中哭饥喊饿的子女,杜甫只得向土地要粮食了。逃难之际从事农耕,生产资料十分匮乏。后来得到川西节度使严武资助,营就草堂,从事农耕的条件才有所改善。杜甫在瀼西种了公家一些田地,还雇了几个帮工。种稻插秧‘栽柑植橘,引流灌溉,耘草施肥;劳动所得足以养家活口。杜甫经常参加一些辅助性劳动“老夫自汲涧,野水日泠泠。卧病识山鬼,为农知地形。”(《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秋末初冬,还搞些副业“寒风疏草木,旭日散鸡豚。”“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瀼西的美丽风光,东屯的肥沃土地,给杜甫带来很大的快乐。他用多彩的笔,描绘丰收的喜悦。“复作归田客,犹享获稻功。筑场怜蚁穴,拾穗许村童。落杵光辉白,除芒子粒红。加餐可扶老,仓廪慰飘蓬。”(《暂住白帝复还东屯》)在杜甫的作品中,白米,山芋,青菜,红果,发香带色,充满诗情画意。杜甫务农,不是为了发财致富,在自己免除冻馁之余,时常周记受苦穷人。“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漫。”“枣熟任人打,溃荒欲自除。”

杜甫的农夫生活怡然自足,虽辛劳而愉悦。农家的环境非常美丽,生活富有情趣。“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奢。”(《为农》)客人来了,他热情相待“招待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闲处家中,乐与田夫野老往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值得一提的是,杜甫的农夫生活,相对安稳,淡化了农民凄惨的一面。

四、流芳千载的诗翁

杜甫丰富的另类人生经历,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积淀了深厚的情感。加上诗人严谨的创作态度,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成就他“诗圣”的美名。早年公子哥儿书斋和游历生活,赋予了他早期诗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望岳》。困守长安十年,长期如郎中、乞丐般的朝不保夕的痛苦生活,使他深入民间,看到了民生疾苦,洞悉了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短暂的为官和贼陷时期,历经艰险的诗人目睹了国家的岌岌可危,人民的惨重灾难,和人民一同感受了国亡家破的痛苦。他一方面揭露兵役的黑暗,一方面勉励人们同胡兵和叛贼斗争。由于深入人民生活,并投入实际斗争,就使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最高峰。诗人在漂泊西南的人生历程的最后十一年间,竟写了一千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秋兴》八首就是其中的佳作。

杜甫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以诗歌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批判统治阶级的深度,都是同期众多诗人难以企及的。他用诗歌记录了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全部历史,并深刻抨击了造成这巨变的罪魁祸首上至玄宗、肃宗、代宗父子,中至杨国忠、李林甫、鱼朝恩、程元振等权臣,下至作威作福的贪官小吏。其鲜明的现实性和人民性,使杜甫的诗歌散发出永恒的夺目光辉。

不仅如此,诗人在创作上广博学习,转益多思,这使他奄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做到了“尽得古今之体式,而兼人人之所独专。”

杜甫生于乱世,悲多乐少,诚为不幸:但其诗为“诗史”人为“诗圣”斯亦足矣!

猜你喜欢
郎中公子农夫
躺在树下的农夫
农夫和蛇
遗失的斧头
“郎中”的由来
弟子规
弟子规
五公子抢位
急先锋和慢郎中
农夫卖猫
郎中治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