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远东为何频传涉华谣言

2009-09-29 11:55
环球时报 2009-09-29
关键词:远东环球时报移民

欢迎投资又怕遭到“入侵” 矛盾心态影响政策稳定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焦东建 孙锋●本报记者 谢戎彬 刘扬●陶短房 郑润宇 陈一

“在俄罗斯任何一个地区,如果外国移民的数量占到当地居民人数的20%以上,特别是这些外国移民拥有完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就会让当地俄居民感到非常紧张。”俄前移民局副局长帕斯塔夫宁曾这样给出俄罗斯对外来人口的“心理红线”。几天前,从俄内部传出“要把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租给中国”,却立即在俄引起激烈反对;此前俄一高官曾称要将“100万公顷森林租给中国”同样引起轩然大波。俄远东频频传出这类涉华谣言让中国人,甚至世界都在疑惑,俄罗斯对这些为其远东开发作出贡献的外来者到底是欢迎还是拒绝?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夏义善对《环球时报》说,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俄对远东最大的担忧仍是安全。为净化边界,苏联甚至曾将朝鲜人移到中亚地区。“人口众多的中国进入俄罗斯搞开发更应该谨慎。即使是对方强烈邀请,中国最好还是按国际通行的经贸方式在当地投资,大量劳工去根本行不通。”夏义善说。

谣言频传显示俄矛盾心理

从俄内部传出的“把符拉迪沃斯托克租给中国”的消息仅两天后就被证明是谣言,但俄媒体和网上对这一流言激烈的反对声浪却引起了中国甚至国际上的关注。《环球时报》记者想起此前住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时喜欢发中国人牢骚的邻居斯威塔大妈。斯威塔大妈在当地急救站工作。虽已到了退休年龄,却依然工作。原因很简单,退休金不够生活。她吃穿用的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可她一见到记者,就会抱怨记者的中国同胞在市场上如何欺骗她,她的中国房客如何不讲卫生,要记者给她一个答案。记者只好用一句俄罗斯谚语告诉她:“没有不好的民族,只有不好的人!”有一次,实在不耐烦了,记者对她说:“大妈,您别买那些东西了!不喜欢中国房客,就找别的人吧。”没想到她却实诚地答道:“不买他们的东西,我的工资能买什么?找别人,哪儿那么容易啊!”

斯威塔大妈的话流露出俄罗斯人普遍的心态。美国《时代》周刊9月26日的一篇文章称,俄罗斯人对待中国的心态比较复杂,一方面希望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另一方面对中国人来到俄罗斯,特别是远东又存有戒心。英国《观察家报》也曾称,“俄罗斯害怕东方毗临大国的拥抱”。报道称,俄远东地区一直是莫斯科统治下在战略上最为脆弱的地区,离莫斯科乘飞机需要8个小时。远东地区的人口只有650万,而隔江相望的中国东北地区则有人口1.07亿。因此,俄对中国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担忧”,担心“中国人的蚕食”。

事实上,这类从俄内部传出的流言并不是第一次。2006年8月,俄罗斯一名政府高官透露,“俄将租给中国100万公顷的森林”。俄《生意人报》当时报道称,中国要租赁俄罗斯森林资源遭到俄各界严厉的批评,既有来自绿色环保组织的批评,也有来自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倾向的俄罗斯人的指责,反对者甚至扬言“中国人将会伐光西伯利亚”。

近些年来,中国人在俄罗斯的日子越来越难,许多中国人对俄罗斯的态度越来越迷惑。一名中国商人对《环球时报》说:“是俄罗斯人当初张开双臂将中国小商人、小商品迎进莫斯科,如今却毫不留情地统统扫地出门,甚至不惜付出生活质量变差、商品价格变贵的代价;是他们苦于远东地区副食品供应匮乏,吸引中国菜农去西伯利亚种菜,却也是他们惊呼‘黄祸来了;是他们一再主动提出请中国开发他们的森林和通往中国的输油管,也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狂呼俄罗斯资源被掠夺。”

“邻近的外国人”和“远方的外国人”

近年来包括中国移民在内的外来移民问题一直困扰着俄罗斯。一方面,俄人口日益减少使俄罗斯政府和学者非常担心。有俄学者曾神情严肃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再不大力吸引移民,不仅将导致劳动力大量短缺,最终拖垮俄罗斯经济,而且“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俄罗斯将面临无人守卫的境地”。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许多人担心移民会夺走俄罗斯人的饭碗,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同时给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造成隐患,甚至有人主张“将移民完全赶出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移民政策中出现了两个新名词,即“邻近的外国人”和“远方的外国人”。所谓的“邻近的外国人”是指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公民,即1991年之前持苏联护照的公民;“远方的外国人”是指“邻近外国人”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公民。经过近20年的流变与沉淀,各国移民已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业:乌克兰人主要在俄从事建筑业,环卫行业是中亚五国公民的“特长”,占领各大市场的是阿塞拜疆人,经营服装和日用品则多是中国商人……一方面,俄民众对这些外来者依赖越来越大。但另一方面,俄罗斯人对移民的“意见”也越来越大。俄罗斯社会民意调查中心此前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全俄范围内,对外来移民持反对态度的俄罗斯人占全国总人数的67%;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反对者更高达75%。前不久,俄罗斯著名电影导演帕维尔·龙金称,他准备拍摄一部反映俄移民问题的影片,他称当今“在俄的外国移民问题与宗教和道德问题同等重要”。

俄罗斯地处欧亚交界,离两大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相距遥远,尽管从沙皇到列宁,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历代都有俄政治家试图开放国门,开拓国民眼界,但客观上,俄罗斯仍因这种长期封闭孤立,形成了一种孤芳自赏的自得意识。另外,沙俄通过血腥的军事扩张,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幅员大国,面积的辽阔和军事征服的传统,让俄罗斯民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大国情结及不加掩饰的只看重实力的传统。瑞士《视野》杂志9月22日的一篇文章称,这种孤芳自赏的心态和极端实用主义传统相交织,会产生一种奇怪的现象,他们会非常热情地欢迎外资和外国商品,鼓励你前往俄罗斯投资、贸易或购买能源,但从骨子里他们会认为这是不得已的,甚至是吃亏。“北极熊有时憨态可掬,但千万别忘了它们所拥有的利爪——只要他们觉得不再需要非巴结外国人不可,他们就会想办法把你挤出去”。

一位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国情,决定了他们是一个需要外来商品、技术和思想的国家,现实主义的传统使他们从来不会放弃任何学习、引进的机会,但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又让他们很难接受“俄罗斯需要学习”的现实。彼得大帝建立海军后,近1个世纪俄罗斯高级海军军官几乎都是苏格兰人、荷兰人和英格兰人,但另一方面在俄罗斯的历史传说和歌谣里,这些都被归功于“圣彼得”一人。另外,历史上的俄罗斯曾多次扮演扩张者、侵略者的角色,但在俄罗斯文艺作品和史诗中,他们却似乎经常被欺负——最初是被鞑靼人,然后是瑞典人和土耳其人,后来还有波兰人、波斯人和中亚人。俄罗斯女诗人安娜·安德烈耶夫娜说,这种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传说、故事,是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主义情绪的最佳兴奋剂。

对远东中国人恐惧被夸大

远东是俄罗斯的落后地区,但由于跟中国相邻,所以还是吸引了不少中国人前往。《环球时报》记者曾走访过俄罗斯远东的不少城市,那里都有中国人卖货的市场,主要卖服装、小百货等。中国商人在远东卖的商品品种很多,价格很低。但当地居民来买东西,还是要竭力压价,中国商人赚钱并不容易。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有很长的历史。据报道,早在1885年,哈巴罗夫斯克的一个委员会称赞中国劳工“干活勤奋、节制”,但仍建议沙皇限制他们在俄罗斯居留。近些年来。一些俄媒体也不时爆出猛料,称“中国移民是中国政府组织的,对远东会有领土要求”。不过,这种声音近年来在远东的媒体上出现得越来越少。大部分的远东俄罗斯人承认中国人客观上对远东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家俄罗斯建筑公司的经理别佳就曾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工人技术好,效率高,吃苦耐劳,很受俄罗斯雇主的欢迎。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米赫耶夫曾表示,目前在远东地区的中国人同当地人的比例其实同十月革命之前的沙俄时代几乎相同,为4%。对中国移民问题的恐惧被夸大了。

夏义善称,远东与俄罗斯中央政府离得比较远,安全是最受关注的,历来都有减少外来人口的“边界净化政策”传统。二战时期,苏联甚至担心当地的朝鲜人,曾将大量朝鲜人移到中亚地区。

莫斯科大学教授考斯科夫对《环球时报》说,俄罗斯的历史无论对东对西都充满复杂的过程。不过,俄罗斯的灵魂在欧洲,有着明显的西方文化特性。相对而言,俄罗斯对东方远没有对西方那么熟悉和了解。因此,俄与东方的关系明显地疏远些,对其接受的容量也明显地小些。至于对远东中国移民的担忧,这是俄国内一直争论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往往被保守民族主义势力利用。不过,考斯科夫认为,中俄刚签署在远东大规模合作的协议,这本身证明中俄对在远东的合作有重要的共识。

大量中国劳工赴俄行不通

夏义善前不久刚刚到俄罗斯远东地区考察,他认为这些地区与苏联解体前相比没有太大发展,甚至有些方面还有倒退。俄萨哈自治共和国的一位部长曾对他说,当地非常依赖林业,过去每年向外输出的木材量是100万立方米,但现在只有过去的62%。夏义善说,当地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来改变现状,因此不能排除当地政府希望借此对联邦政府施压:如果你们不关注我们这个地区,我们就让中国人帮我们。

夏义善说,中国应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俄远东地区的发展急需外来帮助,但俄政府绝不会因此而影响到该地区的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宁可牺牲发展也要保安全。他认为,目前该地区的现状暂时容纳不了大量中国人。中国的技术可以去,资金可以去,但是大量的中国劳工去是行不通的。即使到了俄罗斯,中国人在那种警惕的氛围下也很难生活得好。所以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国际通行的经贸方式在当地投资,利用当地的劳力或者第三方的劳力。

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姜毅说,面对俄罗斯的这种复杂心态,中国在处理与远东地区合作的问题时,不要过于急切。俄罗斯已经不愿意做一个简单的资源输出国,双方的合作方式可能进一步转变,尽管这样会让中国部分企业的利润下降,但从俄罗斯进口资源性产品的稳定性,以及中俄关系的稳定才更有保障。▲

猜你喜欢
远东环球时报移民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