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得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9-09-29 11:57
环球时报 2009-09-29
关键词:大家庭气候变化气候

熊 焰

在全球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加快低碳经济转型势不可挡。中国也正在做出这样的努力。

这些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国的万元GDP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在“十一五”前三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已累计下降10.1%,相当于节约3.13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7.58亿吨。国家还强制关闭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小钢厂、小煤矿等,数量达数万家。

最近,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推出市民自愿“碳中和”活动。在机场、商场、公园等人群密集的地点设置碳补贴服务点,帮助市民更方便地认购碳汇,出资1000元的机动车车主,将获得一年的绿色出行车贴,认购款进入中国绿色碳基金,用于在长城脚下植树。今年8月,北京环境交易所完成了中国首笔自愿碳减排交易。这两个例子,说明中国自愿减排的意识在悄然萌发。

中国在节能减排上所做的努力和成就,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相比都毫不逊色。对此,国际社会应该给予认可。同时,应该看到,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成效殊为不易。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21%。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多美元,还有1500万贫困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中国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1999年到2008年,中国发生自然灾害252起,死亡人数1.13万人,受灾人数10.48亿人,经济损失高达750.49亿美元。根据IPCC的报告,一旦全球气候变暖超过临界值,发展中国家的损失将最为严重,而中国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适应气候变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笔者打过一个比方,国际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形态都高度成熟,好比五六十岁的老人。他们不干重活,技术先进、能耗很低,70%的排放都来自消费部门。中国则是这个国际社会大家庭中的壮劳力,20来岁小伙子,干活多,自然吃得多。我们还不太富裕,处在成长发育的阶段,吃的是粗粮,以煤为基础,因此排放自然就高,而且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减排压力和难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所以,国际社会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责任,就必须要提供相应的帮助,帮助年轻人改变膳食结构,提高作业技能。否则又要发展中国家加工制造,干重活,又不允许发展中国家增加排放,这在经济和道义上都是讲不通的,也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地球只有一个。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83万年来的最大值,20世纪是过去两千年来最温暖的100年,这是所有在地球上居住的世界大家庭成员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社会发展的必然潮流趋势。中国现阶段正向这一方向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发达国家的转移支付是国际气候合作的基本前提。气候变化与减排本质上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品,要由各个国家政府共同来提供和买单。无论从历史排放、人均排放和责任能力上看,发达国家都应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支付。

其次,技术进步是解决气候与减排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的能源效率是美国的1/3,是日本的1/6,差距也主要在技术上。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美国式的高消费今天已经走到了尽头,改变消费模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必然要求。

第四,市场化手段是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的有效办法。大力加强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这是当前亟需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节能减排问题,是政府除行政手段之外的另一重要方式。关闭小钢厂、小水泥厂、小电厂、小煤矿需要的是行政力量,而要实现转移支付、技术进步和改变消费模式,更多需要借助市场力量。中国应该推进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减排问题,使那些投入资金技术减少排放的企业得到补偿与奖励,那些不进行技术改造超额排放的企业受到惩罚,形成自下而上基于价格信号的调节机制,从而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向。▲(作者是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本文根据其在“中美低碳经济会议”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猜你喜欢
大家庭气候变化气候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你好,你好!
2007:绿色企业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开学啦
秀秀台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