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魔怔

2009-09-30 07:55
计算机世界 2009年33期
关键词:理发师电子书索尼

有一天我去理发,等待时无聊,拿出电子书。这个举动严重影响到该理发店的正常业务,理发师们围拢上来,纷纷问: 这是啥玩意儿?

电子书。

看书的?

是啊。

能看电影吗?一理发师问。

那是移动DVD。我说。

我对电子书的理解,现在进入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境界。我有一个Kindle2,由于长得很漂亮,所以从习惯看纸质的书,逐渐进步到爱不释手的地步。但是,在经历了100天的迷恋之后,我发现了电子书的几个后果。

首先,对有些用户来说,迷恋电子书可能会拉低阅读品位。比如我的品位就下滑得非常明显。之前我常读《读书》杂志这个层次的社科类读物,也常掩卷沉思,频繁批注。但电子书就不行了,尽管有批注功能,但毕竟有诸多不便; 尽管有搜索功能,也毕竟不如翻书来得亲切。如此下来,我只能用它来看小说,尤其是大批量地看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小说好看,但娱乐性太强,思考性不足。忽有一日发现书架蒙尘,幡然醒悟,品位下降已久矣。

其次,电子书的显示技术越来越高,而且携带方便,同时装个几百本书不成问题。不知不觉地,我花在它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改变了以往的生活习惯。以前,业余时间我会锻炼、跟朋友和家人交流,但是,看武侠小说是会上瘾的,长而久之,不喜网络游戏的我,居然无形中也具备了网瘾患者的特征。太太已经好几次威胁我,再沉迷电子书的话,把我连人带书一块扔出去。对很多人来说,读书貌似要比打网游高一档次,但在用户行为的改变上,却是极其相似的。

还有一个问题也十分值得反省。很多电子书产品,在销售时往往会提供一些据说是经过授权的作品,但符合用户口味的作品毕竟有限。于是用户就会去下载盗版作品或者破解作品。电子书销量越大,下载量越大。近几个月来看,由于国产电子书销售火热,一些平常根本就没什么流量的破网站也风生水起,盗版事业更加繁荣。而且从传统的粗制滥造更进化到了适合不同设备的不同尺寸、不同格式的电子图书。作为一个用户,我必须反省,因为我也为这些网站无怨无悔地贡献了不少流量。

则这恰恰是电子书产业面临的客观环境。我再自责,自省,责怪自己有病,也无法阻挡电子书对盗版事业的促进。

我们无法阻挡电子书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已经无法改变历史。我们无法改变电子书的未来,因为我们都有病。

亚马逊在美国推出Kindle,并不是一个革命性的原创。世界上曾经有N个公司有志于此,包括微软、索尼、方正等。从电子书的格式到硬件设备,它们都曾经深度参与; 从资源上看,它们也各有优势,谁在这个领域称王称霸都非常合理。但它们都没有成为那个王者。

亚马逊的成功,原因只有两个: 一是足够规模的互联网用户,这个用户群体在过去10年内迅速壮大,并将多数行为迁移到了互联网上; 二是数字出版业的初步完备,使它有足够多的数字出版物可以分享。当亚马逊还在撒尿和泥的阶段,索尼等就进入了这个领域; 但当亚马逊准备收割谷物的时候,索尼发现自己已经离开那块地好久了。

当然,亚马逊毕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它要比索尼和微软,包括方正,更适应这个时代。其次,更重要的,亚马逊是专业卖书的。

也许有一天,Kindle会正式来到中国,但我们却无法断定它可以获得跟美国同等的成功,因为中国的互联网跟美国完全不同,中国用户都是不喜欢为知识产权花钱的,这限制了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在中国,要拼模式,它恐怕磕不过汉王; 如果拼硬件,可惜,那就不是亚马逊了。

国内的电子书产品,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总体上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但我知道十分确切的消息是,它们都赚着钱了,老多老多钱。这听起来很奇怪,但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电子书的魔怔。有很多很多比我还要魔怔的人们,在给它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猜你喜欢
理发师电子书索尼
不会理发的“理发师”
索尼微单TM相机编年册
索尼VPL-VW878正式公布
没话找话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如此小却如此广索尼FE 12-24mmf/4 G
大三元的最后一员 索尼FE 16-35mmf/2.8 GM
两位理发师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