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诗选(十三首)

2009-09-30 07:16何小竹
山花 2009年18期
关键词:排风扇布托米歇尔

排风扇

太多的烟草

积聚在肺

安一把排风扇

也无能为力

数十年的时间

它们已不再是烟雾

排风扇,排遣不了

深入骨髓的

黑暗元素

米歇尔·布托尔

一月某日,中国的腊八节

我突然想起了米歇尔·布托尔

这个法国人

在巴黎到米兰的火车上

他暧昧的面庞

以及矛盾重重的心情

我肯定不是因为这个故事

而喜欢上的火车

但米歇尔·布托尔

无疑让习以为常的火车

多了一层寓意

所以后来的几十年

常常有一列这样的火车

穿越过我的梦境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他应该活到了八十岁

这个吉祥的年龄

也曾经是我给自己

预设的大限

在网上搜索他的消息

得知他也来过中国

时间不详

坐的不是火车

而是飞机

成都的冬天不宜做爱

棉衣,毛裤

背上的冷风

以及冰凉的手

热牛奶

只能延续短暂的高潮

还不如看图说话

方便而激烈

最可怕的是

从卧室到卫生间

那段路程

我说,看这个走廊

跟你的阴道一样

白色

白色,再过一点

就是灰色

有时候从白色开始

到下午五点

就是灰色的了

有时候,开始是灰色

一些偶然的因素

渐渐地,让灰色褪去

一下白色起来

觉得世界都变了

这比真正看见下雪

还要愉快

这一种内心的生活

他的视力在衰退

这是事实

习惯于默读

并不把内心的声音敞开

甚至有点拒绝

向外看

幻想旅行

与真的去旅行

之间的距离

既漫长又虚无

但他已经接受

他越来越迟缓

不相信混乱与冲动

是一种抵达终点的写作

而习惯于字斟句酌

在枯竭中

把握住节奏

这一种内心的生活

由来已久

甚至周而复始

不再是他的忧虑

逝者

他在十二岁的时候

溺水而亡

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

我们同岁,同学

又是要好的朋友

我们一起去乌江里游泳

几个混浊的浪花

从我的手上

将他带走

三十多年过去

我历经沧桑,人到中年

而他依然是那个

没有读完初中课本的小男孩

他的名字叫施方秋

无语

也不知从何说起

思绪就这样停顿在那里

本想说错过季节并不可怕

但毫无意义(悲伤突如其来)

连自己都不晓得在说啥子

只好任其下去

直至完全被这种情绪

所笼罩

5月12日14时28分

一个死亡的时间

一个还在持续的时间

持续的不仅仅是死亡

也不是纯粹的悲伤

窒息

仿佛又回到了

阅读阿赫玛托娃的

那个年代

睡眠很浅

醒来后一身冷汗

窒息我的

肯定不是水

也不是空气

余震

从摇晃和眩晕的状态

走出来

需要时间

我选择与你一道

度过这个时间

苹果的隐喻

能有一只苹果放在那里

我已心安,吃不吃已无所谓了

所以才有这一次时间的放弃

以便它在所有的时间

都散发出诱人的芳香

所以,对我来说

苹果永远是一个隐喻

8月7日

错过了7月17日

再提8月7日便失去了意义

放下小说回到现实

所谓物是人非

有些话说出来也只是徒增伤悲

一支烟抽了一半

就是半支烟

那么时间呢?一段时间

要是没被延续

就不是半段时间

而是什么都没有了

如过眼云烟

口渴

某某某跑到沙漠去了

他写信回来说

他感到口渴

而我们,读到这封信的人

不由自主地就笑了

那不是别的地方啊

沙漠就是这样的

诗人档案:

何小竹,(1963-),生于重庆彭水县。1979年考入涪陵歌舞团,任乐队演奏员及编剧。1983年开始诗歌创作,曾参与“第三代”先锋诗歌运动,为“非非”诗派成员。1992年定居成都,从事过广告、夜总会、杂志、出版社等职业。1996年开始在《山花》、《芙蓉》等杂志发表小说。代表作有诗集《梦见苹果和鱼的安》、《6个动词,或苹果》;短篇小说《明清茶楼》、《做梦公司》;中篇小说《圈》、《写作课》及长篇小说《潘金莲回忆录》等。

猜你喜欢
排风扇布托米歇尔
米歇尔·马多作品选
不要说话
圣米歇尔山和黑脸羊
一种新型采暖散热器组件
家庭节能取暖系统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镇痛中的作用研究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产妇的影响
“铁蝴蝶”贝·布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