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修炼 转型不转移

2009-10-06 00:00陈飞林
台商 2009年6期
关键词:内销东莞市台商

陈飞林

借力使力突围自救

从最初的两税合一、劳动合同法出台,一直到出口退税下降、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乃至现在的金融海啸袭击,在大陆实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环境中,不少加工贸易型企业面临的生存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甚,台商亦不能幸免。

大环境如此,台商要安然度过这波产业调整浪潮与金融危机,只能各凭本事。下下策,是倒闭或结束;中庸之道是外迁或内移;惟有转型升级,才是大趋所向。

当许多台商还在忙着寻找转型升级良方之时,在台资企业最为密集地之一的东莞,台企、台协、政府已联合起来,从金流、物流、信息流、品牌着手,走出一条「就地修炼」的转型升级之路。

作为台商最密集的投资地之一,地处珠三角地区的东莞有超过6000多家的台资企业,多数以加工贸易型为主,台商成为东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从就任会长之初担心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到现在每月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处理台商转型升级事务,东莞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东莞台协)会长叶春荣上任后出乎意料的忙碌。「东莞台协历任会长都做得非常好,到我接受会长职务时,协会已经牵头创建了台商子弟学校、台商医院和台商大楼,我这届就没什么大事可做。」

但随着大陆产业结构调整与全球金融海啸浪潮带来的双重冲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年末大陆就有600多家台企倒闭。如何才能安然度过危机,不仅是绝大多数台商需要思考的问题,亦成为东莞台协与当地政府的一道难题。

「台商的因应对策就是倒闭、结束、外迁、内移,就地转型升级。」叶春荣认为,倒闭最简单,但如果结束经营,根据劳动法需要补偿一大笔钱给员工;外迁或内移,都需要先结束掉工厂,在新地方再买土地建厂,都对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负担。「所以我们协会建议台商就地修炼,配合东莞市政府做转型升级,就地从外销转内销,是最快的转型方式。」

东莞台协的一份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台商愿意就地转型升级。叶春荣带领下的台协也因此忙碌起来:一方面,台协与东莞市政府合作,为台商转型升级提供资金协助与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与台湾的中国生产力中心等财团法人接洽,为台商提供技术及信息等辅导,从最关键的金流、物流、信息流、品牌与通路着手,多方携手,力求让台商顺利转型升级。

「金流、物流、信息流、品牌都打好基础后,台商就会有信心就地转型升级。」

「就地修炼术」之 金流:

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资金。在融资难的窘境下,东莞市政府除了拨付专项资金、减免税务外,还与台协合作共同组建担保公司,为台商降低经营成本及解决融资难题。

携手东莞市政府,为台商解决金流难题

叶春荣表示,「第一步就是希望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协会跟政府进行沟通,现在企业经营环境那么艰难,有没有什么费用或税可以减免的。」

东莞市政府在拨出50亿(人民币,下同)作为「科技东莞」的专项资金,另外拨付10亿元设立「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仅在2008年,东莞市政府在场地使用费、堤围防护费等方面减免当地6000多家台商的税费达到近7亿元。

叶春荣认为,非常时期东莞市政府的做法令企业增添不少信心。「在税务上,东莞小的企业一年是几万元,大的上百万计,虽然省下两、三百万的费用不能立即救了企业,但在最艰难的时候,政府把既得利益让利给企业,除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外,代表政府与台企是一体的,意义大于实质。」

除了经营成本外,融资更是令中小台商十分头疼的困扰之一。两头在外的台商几乎很难拿到大陆拨给的贷款。如知名家具商台升集团,即使在香港上市,也很难在大陆银行获得资金支持。成立担保公司似乎是解决途径之一,也有不少台商成立担保公司,但由于大陆银行对台企的信用记录不了解,难以成功。

因此,在2009年年初东莞市政府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之时,台协就顺势而为,与政府进行协商,委托单位共同筹建担保公司,协助台商获得贷款。叶春荣分析说,政府作为股东之一,改变原有的单一形态,令担保公司具有一定的公信力,银行对需要贷款的台商则会相对放心。

据悉,担保公司初步达成政府占股30%,台协占股70%的股份比例,并请来两位行业专家协助公司,「有政府做后盾,有资金进来,还有这方面的专家,银行就不会怕人跑掉。」此外,台协亦在努力推动企业回台上市等多个管道为台商解决融资难题。

他透露说,「经过台协的争取,近期会有一家台湾信保基金进来协助台商小额贷款,大概为每家企业提供150万美金的额度,预计很快会有成果,期望对台商有所帮助。」

「就地修炼术」之 物流:

东莞台协筹建货柜运输物流公司,以集体方式降低企业运输及仓储费用;当地政府亦申请到东莞物流保税区牌照,缩短货物进出口周期,达到转型不转移的目的。

打通物流环节,协助台商外销转内销

东莞的中小台商多从事加工贸易产业,单家企业租用的货柜数量少,缺少与货运公司谈判价格的筹码。亦是出于降低台商经营成本的考虑,东莞台协筹建成立货柜运输物流公司,希望能集合会员的进出口货柜量,形成数量优势增加谈判筹码,以此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与费用。

同时,东莞市政府亦向中央政府申请B类物流保税区牌照,并于2008年获得批准。

「这对东莞的转型升级非常有帮助。」叶春荣分析说,现在所有外销型企业要转做内销,必须先绕道香港出口后再进口,并须缴纳17%的增值税。厂商出口货物到香港时必须排队等候通关,出口再进口至少需要7~10天的时间,其中一个20呎的货柜就需支付费用6000多元港币,「货物去香港,不仅耗时间而且费用高。」

设立东莞物流保税区后,货物不必转道香港,当天就可直接在东莞保税仓库完成出口再进口程序,也省掉不少费用。该保税区除了在硬件设施上与大陆其它园区大体相同外,还会增加货柜条形码等软件服务,三检一体,提高通关效率。

「由外销转为内销,透过东莞保税仓库的运作,可以大幅节省厂商的成本,成本降低后就有竞争力,这种方式可以协助厂商转型不转行。」

东莞台协亦通过政府寻找协力厂商即与银行合作,希望由银行做担保,企业的货物在进出保税区缴纳的17%增值税可以先售后交。「很多台商做了几十年的外贸,一下子要转型做内销,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所以我们想到这招风险最低的方法。」他解释说,「还是原来的行业,只不过借助物流,将经营风险降低,从外销转到内销,两个都做,可能外销还会赚点钱来补贴内销,乐观一些来看,如果以后占领了内销市场后,就内外销通吃了。」

「就地修炼术」之 信息流:

东莞台协利用自身资源,将台湾的中国生产力中心、工研院等财团法人请进东莞,为台商提供从人事管理到技术改革的软硬件辅导信息,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与台湾财团法人合作,提供企业信息流服务

「过去台商有个很不好的观念,认为大陆人工很便宜,于是请了很多员工。产业转型升级也需要从企业的体制来做改变,从采购生产、人事管理甚至研发营销,都重新下手改造。」

叶春荣就任会长之后,便不断拜访台湾众多服务部门。经过他的牵针引线,东莞台协请来台湾的中国生产力中心与东莞市政府合作,争取到台湾经济部门每年为120家大陆台企投资辅导计划中的首批64个名额,成立5千万元人民币的基金,前者为企业提供技术协助,后者则补助技术升级、转型的经费。

与中国生产力中心以辅导单家企业为主不同,台协亦将请来中卫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大企业集团的整体管理方向,从点到面辅导企业转型升级。中卫发展中心总经理苏锦伙表示:要「透过合作方式,实现1+1>2的战略想法,把大陆好的资源中下游,进行新的产业集群优势整合,把企业合作列为发展政策。」在软件管理上,东莞台商亦有望成为台湾信息工业策进会的辅导对象。

企业体制做出改变外,技术研发等硬件部分如何加强竞争力?「在研发部分,有台湾工研院来进行辅导。」叶春荣继续介绍,东莞有很多台商做电子产业,该产业最重要的除了人才外,就是模具设计。「台湾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最强的就是模具设计,协会也把他们请进来在技术上辅导企业。」而台湾纺织业拓展会也有望为东莞从事纺织业的台商提供技术支持。外销转内销后产品的营销问题,则有台湾外贸协会辅助企业抢滩大陆内需市场。

此外,台湾电电公会亦在东莞设立联络处,为东莞台商转型升级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在物流上,台湾全球运筹发展协会与台协共同设立物流创新小组,从物流运筹营运模式切入,协助企业降低出口物流成本,快速取得产品转内销大陆市场之商机。

「软硬件的辅导也需要资金的扶持,我们协会就与东莞市政府协商,请他们提供部分补助资金。」叶春荣说,东莞市政府将为评定为符合转型升级条件的台商每家补助50%、以30万元为上限的转型经费补助,亦为这些辅导机构提供办公楼,并三年免租金,以示支持。

「就地修炼术」之 品牌与通路:

台商要从外销转内销,打造自有品牌、通路平台成为关键。东莞台协拟整合资源,自建批发大卖场,共同推广台商产品。

筹建大卖场通路,货流迎刃而解

当金流、物流及信息流问题都得到解决后,对于缺乏品牌经验的台商而言,由外销转内销,如何打通大陆内需市场通路、创建品牌便成为另一道门坎。

大陆消费者十分迷信品牌,因此内需市场对品牌亦是非常重视。「消费者只相信品牌,中小企业要打入内需市场就很难。」根据叶春荣的观察,早期的市场比较好打品牌,但资金周旋亦很困难,「所有今天做内销成功的企业,当初也是被剥了一层皮的。现在虽然帐款比较好收,但市场越来越严苛,中小企业从资金、人力、实力或时间来讲,做内销都是困难重重。」

借助于台湾外贸协会为期5个月的营销调查,东莞台协决定以设立批发大卖场的形式建立零售平台,帮助台商推销产品。「为什么转内销要做大卖场?毕竟全大陆到目前为止生产成本最低的还是东莞,不是说人力成本最低,而是因为这里产业链配套最齐全,相应的成本就很低,所以做批发大卖场最有机会。」

除了以批发大卖场为平台做内销外,更为重要的是,打造品牌需要的大量资金并非每个企业都能承受,大卖场的方式则有助于集中资源,共同打造品牌,同时减少代理商、零售商等等中间环节,增加利润。

东莞台协目前已成立专门的召集委员会,规划大卖场相关事宜,并开始申请公司及集资。大卖场由台协会员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地点选定在东莞市郊,主要销售台资企业生产的优质产品。批发大卖场将会在大陆成立10个点,「集合东莞物流保税区的优势,以及当地政府为企业转型升级铺了那么多的路,企业也会有意愿来做。」

叶春荣透露,台协与台湾外贸协会在未来另有合作项目,即是筹办台湾精品展,预计每年在大陆展出10次,「让大家知道东莞台商不仅会生产,也会营销。」

东莞案例的启示

其实,转型升级不仅是东莞台商面对的生存考验,在近年大陆内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以及外部的国际金融风暴冲击下,大陆各地台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东莞台协与政府连手,为当地台商提供资金、物流与通路和品牌等「修炼之术」,可以起一定的「示范」的效应,是地方政府与协会合作「拯救」台商、辅导台商的良好示范。

东莞台协挺身帮助台商转型升级,是大陆台商众多转型升级模式中的一种,其转型的力度和幅度都很大,可谓是整体转型的重要案例,他们的经验和手段势必为各地准备转型和正在转型的台商提供参考。常言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路就在脚下,办法是人想出来的。转型升级是台商的不归路,如何走、怎样走,每个企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关键的关键是台资企业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更有未来的阳光道。

猜你喜欢
内销东莞市台商
浅谈中国轻工业发展出路
福建出口食品企业“同线同标同质”推进情况与分析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
关于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作的几点思考
兩岸最快訊息傳遞管道 台商雜誌滿十三年 建立四地商業交易平台 同一刊號同步發行
台商會長齊聚台北挺國民黨
那些感動的聲音……
黨派雲集挺台商
金融危机背景下玩具出口企业转内销的思考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近期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