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 教出情趣

2009-10-09 09:56张安龙李兆坤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后羿说明文太阳

张安龙 李兆坤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2.学习课文中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介绍太阳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说明文《太阳》,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怎么称呼太阳?(师板书课题。)

生:日头。

师:古人把太阳叫做“日”。谁能说出关于日的词?

生:日出、红日、日冕……

师:这些都是两个字的词,谁能说出4个字的?

生:如日中天、后羿射日……(板书:后羿射日。)

师:这是个美丽的传说,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

生:传说后羿是嫦娥的丈夫。那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感谢你为大家讲了一个生动的传说。课文第1自然段也写了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你们说这个传说是真的还是假的?

生:假的。

师:谁有不同意见?(没人举手。)

师:同学们都认为是假的,口说无凭,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的前3个自然段,画出具体语句,证明这个传说是假的。(生自由读。)

生:这个传说是假的,因为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箭的射程也就几百米远,根本射不到。

师:你通过具体数字说明太阳离我们远,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三万万里有多远呢?谁能想象到?(生不语。)

师:这个数据太大了,我们不容易想到。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

生:作者说:日夜不停地走要走3 500年,坐飞机要飞二十几年。

师:这样的距离就是三万万里远。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太阳离我们很远的?

生:假设。

师:是的,谁都没有这样做,只是个假设而已。同学们,你们现在大概10岁,假如你坐飞机到太阳上去,再回来,你多大了?

生:我50多岁了,快成老头了。

师:要花大半生的时间,作者巧妙地用时间长写距离远。作者最后说——

生: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师:言外之意是——

生:箭射不到。

师:太阳距离地球远,可以说明后羿射日这个传说是假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生:太阳大得很,一个太阳大约有130万个地球那么大,即使箭能射到,也不能把太阳射下来。

师:一个太阳大约有130万个地球那么大,这是什么说明方法呀?

生:作比较。

师:作者用我们熟悉的地球和太阳作比较,说明太阳大。为什么我们看太阳却没有那么大呢?

生:因为太阳离我们太远了。

师:所谓近的大——

生:远的小。

师:太阳本身很大,也能说明这个传说是假的。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太阳是个大火球,就算箭射到了,箭也会变成气的。

师:作者是怎么写太阳热的?你说太阳是个大火球,这是什么方法?

生:比喻。

师: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在说明文中叫打比方。还用了什么方法?

生:列数字。表面有6 000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3 000倍。

师:那中心温度有多少度呢?

生:1 800万度。

师:这样的温度会热到什么程度?

生:钢铁碰到它会变成气。

师:钢铁由固体直接就变成了气体,蒸发掉了。老师这里有一段话,也是写太阳热的。(出示:太阳是个大火炉,它的表面有六千度。太阳上炽烈的火焰,已经燃烧了五十亿年,再有五十亿年也不会熄灭。太阳上的火苗叫日冕,有好几个地球摞起来那么高。威力巨大的原子弹爆炸,与太阳的火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读一读,和课文第3段比一比,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生自由读。)

生:我喜欢这一段,因为它向我们介绍了更丰富的知识,比如:日冕。

生:我喜欢书上的第3段。因为第3段每一句都是写太阳热的。而屏幕上的这段话有些语句不是写太阳热的,有好几句都是介绍日冕的。

师:大家再读一读,想一想:突出太阳热这个特点哪段写得更具体,更通俗易懂?

生:我认为课文第3段写得更具体,因为“钢铁变成气”要比“原子弹爆炸”更容易想。“原子弹爆炸”的威力是很大,但是谁又亲眼见过呢?而固体变成气体,我们都见过,即使没见过也容易想得到。

师:的确,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读起来更容易让人接受。读了课文的前3段,我们了解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从这3方面也充分证明了后羿射日这个传说是假的,这也正是传说的离奇性。

评析: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本片段教学中,张老师紧紧抓住说明文的特点,不仅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太阳的特点,而且更着力于课文说明方法的研习;巧设悬疑,使学生在思辨中研判,在解惑中生成,在探求中出新。

一、释题入文,真实有效

教学伊始,教师直接导入后,把课题“太阳”作为切入点,引入以“日”为主体字的两字词和四字词。本环节中,教师没有花哨地导入和过多地渲染,而是以词语入手,不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词语训练,而且也为下一环节引入传说做了充分的铺垫。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文本,走入了师生同生的交流平台。直入文题,既简单,又明了;释题入文,既真实,又有效。

二、巧设悬疑,激情生趣

本片段以“后羿射日”传说,引出太阳的特点。这样的开头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张老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判断后羿射日是真还是假,以此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去读书,到书中去找依据。学生找依据的过程就是了解太阳特点的过程,教师点拨学生认识常用的说明方法,落实课后习题的要求,一举两得,高效学习。

猜你喜欢
后羿说明文太阳
后羿射日
说明文阅读专练
我和后羿过一天
太阳几点睡觉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太阳花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