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真实的成长

2009-10-09 09:56曹永鸣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安龙师者师徒

曹永鸣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模式中,师徒制历来备受推崇。青年教师在他职业生涯开始的时候能由师傅带领,有可能缩短成长期,因此十分必要;但是中国传统教育视野里,严格意义上的师徒制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要求为师者对徒者耳提面命,为徒者对师者言听计从,徒弟只有传承师傅衣钵之义务,而无创新发展之责任。这样的师徒制在我和安龙成为师徒的那一天起就不复存在。

缘起:领导“任命”

张安龙是我在花园小学的第二个徒弟。1995年毕业于哈尔滨市师范学校的他随即任教于花园小学。有缘的是和我同在一个学年,那时的安龙还是个稚嫩懵懂的小伙子。真正结缘还是在2001年,当时校长“任命”我为安龙的“师傅”,我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规规矩矩地给人家当起了师傅。还记得,那年安龙要上南岗区“百花奖”作课,作课内容是《倔强的小红军》。我开始手把手地教起来,从导语到过渡语,从小结语到总结语,生怕有什么教不到的地方,影响了他的正常发挥。这种“为师之道”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问题,安龙很满足,沾沾自喜于“有师父真好”的陶醉中。尽管安龙很努力地学,但在我及众人的“精心呵护”下,安龙的专业成长并不快。

缘续:若即若离

我们的师徒身份从2001年由校领导“任命”至今不过8个年头。在这短短的8年里,安龙是怎样快速走过青涩期逐步进入成熟期的呢?一个人要想保持旺盛的职业生命,需要激情的点燃和智慧的唤醒。然而总在一个圈子里的舞者,舞姿相似,舞技雷同。要跳出属于自己的舞步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如何唤醒安龙的职业激情并使之呈可持续发展态势?

真正促使安龙快速成长应该是我们之间少有的几次长谈,关于成长与成熟,我直截了当地提了一些与他一贯表现向左的观点。他若有所思,看得出他内心的挣扎与触动。再在一起研课的时候,我不再给他详细讲说教学流程,而是和他一起谈语文课程理念,谈我对语文的理解和一些前沿视点,就是不谈课。开始他也有些不适应,疑惑不解地问道:“师傅怎么不问课了?怎么不管我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安龙开始海量读书,日日笔耕不辍,尤其是教学反思,每一篇都认真,每一次都倾情。我在担任他学年主管领导的时候,每一次检查翻阅那蝇头小楷写就的反思纪录,都会有一种感动油然而生。上百篇的反思使他终于跳出了自己的舞步,从普通语文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爱上语文并无怨无悔的人。他不再空着脑袋聆听师傅的说教,而是带着问题与别人商讨;他不再为非主流语文的枝枝蔓蔓所牵制,而是日复一日地积聚力量,努力地进入到语文的本质内核;他为语文而生活,为语文的繁荣而呐喊奔走;他语文课堂的整体观、细节观正日臻完善,他在小学语文高品质教学的追求中孜孜以求、如痴如醉,连整个人都变得越发谦和、大气。这不正是我所期待的“徒弟”吗?

缘聚:跨越发展

安龙的勤奋钻研与善于思考在学校内是出了名的。随时都能看到他手不释卷的身影,经常可以听到他掷地有声的发言。短短8年,在语文教学领域里,他一年一个跨越。我亲眼目睹了安龙的每一个成长瞬间,真实地见证了安龙实现的每一次跨越。还记得他在执教《迟到》一课时,娴熟地运用“移情体悟”的教学策略,课堂上学生自然真实地进入到作家作品的视野中,使教师、学生、文本三界相通成为了可能。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最近的课例《冬阳·童年·骆驼队》,文本解读准确到位,教学板块清晰合理,三界对话真实生动,“以学定教”的思想在课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种成长的力量。

真实的成长是放开手脚的独立行走,是沉心静气、耐住寂寞的苦学深研,是在追求卓越、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形成的优秀品质。这种成长不值得每一个渴望进步、向往成功的青年教师学习吗?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花园小学)

猜你喜欢
安龙师者师徒
唐僧师徒再就业
我只说给月光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师者风范
可爱的师徒
贵州安龙十里荷塘4种生境冬季林鸟群落结构差异性
安龙县委离退局组织老干部进行健康体检
安龙县委离退局专题廉政教育党课
从“安龙奠土”仪式谈白族的土府神信仰
江枫:诗人气质 师者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