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幽兰

2009-10-12 00:00万伯翱
党史纵横 2009年1期
关键词:朱德兰花

万伯翱

兰花,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既可野生也可盆栽供观赏的名贵花种。中国兰花文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内涵丰富,寓意深厚,以致形成了一种风气:崇尚兰花的气韵清雅,飘逸不俗。兰花的品相和精神千百年来入诗、入画不断。写兰吟兰的佳品层出不穷:“孤高气节山中兰,披霜戴月偏相安”。兰,清馨不浊,品质高贵,其精神只有在“气静”和“言契”中才能真正领悟,故有“君子兰”之雅称。

中国红军之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国十大元帅之首朱德一生酷爱兰花,尤其是巍巍井冈山崖下的各种兰花,他更是钟爱异常。朱德喜爱兰花是有原因的,兰花不仅是他战斗经历的纪念,更是他对革命妻子伍若兰的深深缅怀。

“英雄”“美人”初识

伍若兰,1924年毕业于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当时,她已经是革命队伍中了不起的“知识分子”了。后来,朱德还总是尊称伍若兰为“文武双全的女中豪杰”。伍若兰具有革命知识分子的早知早觉的特点,又读过鲁迅、巴金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文学书籍,接触过不少当时革命运动中的志士仁人,如毛泽建、何宝珍、陈浩等,早早燃起了向往妇女解放、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帝国主义的心中烈火,因此她较早就英勇无畏地投入到“五卅运动”的学生革命洪流中。1925年,年仅21岁的伍若兰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她受党的派遣到湖南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并担任县青年团宣传部长和县妇联主任。她发动当地妇女剪发、放脚、入农会、上夜校;在北伐战争中,她积极带领耒阳民众和妇女给入湘将士赶做军鞋,筹集粮食。伍若兰大胆泼辣、干练有为的革命行动,让湖南人民记住了这位年轻的女干部。

1927年“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在湖南进行了残酷的反革命大屠杀,伍若兰被列入重点缉拿的“黑名单”中。在“高天滚滚寒流急”的革命低潮时,伍若兰和其他共产党员一起重新组织起被破坏的妇女、工会组织以及被打散的队伍,迎接年关前的“朱德湘南年关暴动”。至今,在伍若兰的家乡还流传着她严惩给土豪劣绅通风报信的内部叛徒李慕白的故事。这个可恶的叛徒败露后,手持凶器,负隅顽抗。伍若兰处事十分果断,她沉着指挥几个自卫军战士把李慕白擒获,并立即拉出去枪决。此事当年轰动了整个耒阳县城,众人无不称赞这位女豪杰。

1927年的朱德已经是一位名声显赫的军长了。他在南昌起义后带领一支队伍脱离险境,在到处都是反动军队的白色恐怖中,几经战火,颠沛流离,挥师北上。这年春节,朱德带着警卫班从设在耒阳县城不远的司令部出来散步,行至伍家祠堂门口时,见到一副对联,上联是:灭白匪缴枪炮敌人闻风丧胆,下联是:打土豪分田地人民锣鼓喧天,横批是:革命到底。这幅对子引起了刚刚攻克了郴州的朱德军长的注意。朱德喜欢习字、赏字,他看到对联中的字以正楷为主,略带些行草,而且字里行间透着功底。陪同的县农会秘书长伍云甫告诉朱德:“这是我们伍家的一位女娃儿写的呢。”他还向朱德介绍了这位能文能武的女子。朱德听了伍云甫的介绍甚为欣喜,当即表示想见见这位女子。在伍云甫的热心安排下,朱德与伍若兰见面了。第一次见到朱德时,伍若兰显得有些紧张,她早就听说过朱德的大名,知道他曾率领湖南的一个团,以十当百,杀败了许克祥五个团的疯狂进攻。在伍若兰心中,朱德就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大英雄。即便这样,年轻的伍若兰还是将朱德仔细打量了一番,当时,朱德不过40岁,正值鼎盛之年,身体壮实。方正的脸庞,浓浓的眉毛,端端正正戴着红军帽,灰色的军装上插着一支自来水笔,裤子上还有两块补丁。朱德也一直注视着眼前的这位迈着轻盈步伐的姑娘,24岁的年龄,飘动的乌黑闪亮的齐耳短发,上身穿着蓝底白花的中式衣衫,下身穿着自己裁减得体的蓝裤子,腰系一根皮带,脸上经风吹日晒黑里透红,健美的身材则显得挺拔而颀长。

共同的革命目标,使朱德和伍若兰谈得很投机,直到伍云甫来催朱德开会时,他们才发现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伍若兰不舍地问朱德:“这回大军不会很快开拔了吧?”“耒阳人杰地灵,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呦,革命军人四海为家,你们欢迎吗?”朱德爽朗地回答。“欢迎你和大军永远留下来!”伍若兰激动地说。就这样,伍若兰和朱德有了第一次的接触,而就是这次见面,双方给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但是,此时朱德有放不下的顾虑,那就是他的婚史。认识伍若兰之前,朱德已经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他参加辛亥革命后,考进云南“讲武堂”学习,那时朱德26岁。经一个部下同学的介绍,朱德同这位同学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妹妹结识,并很快结婚了。结婚一年多时间,朱德从“讲武堂”毕业,被编进了蔡锷将军的第一师,奉命率部队开拔,离开了新婚的妻子。不久,朱德受蔡锷的赏识,被任命为少校团长,1915年他又被破格提升为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的云南护国军少校旅长。直到1916年,朱德才将妻子肖菊芳接到部队。但是不幸的是,肖菊芳在为朱德生下一个孩子后染上赤痢而亡。面对年幼的孩子和年轻早逝的妻子,朱德悲痛不已。在那个动荡年代,一个在马背上整日厮杀、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军人,怎么能照顾和喂养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部下也都为朱德着急,他们建议朱德赶快为孩子再找一个妈妈,否则年幼的孩子可能无法存活下来。无奈之下,朱德又娶了一位军官的妹妹陈玉贞为妻。陈玉贞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是一位思想进步的革命青年。不仅如此,陈玉贞还多才多艺,弹得一手好琵琶。朱德与陈玉贞结婚后,住在泸州西面南溪镇小城中。陈玉贞的父母双全,可以帮助照顾朱德年幼的孩子,就这样朱德和陈玉贞过了一段温馨宁静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1922年暮春,朱德离开妻小前往上海,踏上了法国的“阿尔法尼亚”号远洋轮,穿越茫茫大海到先进的工业地区欧洲寻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救国真理。这次分别后,朱德再也没有见到陈玉贞。在欧洲,朱德参加了旅欧支部,结识了周恩来、李富春、蔡畅、邓小平、傅钟等一大批最优秀的中国共产党爱国志士,奠定了一生追求的共产主义信仰。四年后的1926年,朱德终于踏上了日思夜念的祖国的土地。回国后的朱德托人打听妻小的消息,但是由于当时的交通和信息都不发达,朱德没有打听到妻子和孩子的下落。国难危机,急于报效祖国投身革命的朱德只好暂时放弃了对家人的寻找,义无反顾地参加和领导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当局打响了第一枪,首开武装斗争的先河,成为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的最好实践。然而,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包围和重压下,朱德不得不率领起义部队1000余人撤离江西,转战湖南。在湖南,朱德成功举行了湖南的“年关暴动”,壮大了队伍和声威。正是在这个时候,朱德在耒阳结识了伍若兰。

“胡子兵哥”和“麻子幺妹”的婚礼

第一次见面后,朱德与伍若兰逐渐有了接触。在一次促膝长谈中,朱德将自己的两次婚姻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伍若兰。伍若兰听完后深为朱德的坎坷经历而唏嘘,同时也为他坦荡、磊落的胸怀折服。她理解朱德的想法,并没有因此而介意,两人在相互了解和信任中建立起越发坚定的感情。在伍云甫和王尔琢、谷芝英夫妇的积极撮合下,伍若兰被调到朱德的军部负责宣传工作,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朱德相处。

1928年早春,朱德巧用“兵不厌诈”之策,在耒阳县城革命军的配合下,打了漂亮的一仗。有伍若兰口吟诗为证:“朱德妙计赛诸葛,化妆白军捣匪窝,‘庆功会上抓坏蛋,‘白军原是红军哥。”军事上的胜利,加快了朱德与伍若兰喜事的脚步。朱德与伍若兰的婚礼就在战斗胜利不久。在众人的张啰下,结婚的花堂和洞房设在当地的一个祠堂里,宽敞的祠堂大厅可以容下朱德手下营以上军官,加上地方干部近百人。伍若兰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亲戚比较多,父母也很重视女儿的婚事,开始的时候想按当地的风俗举行婚礼。但是,由于处在战争的特殊时期,朱德军长又是我党的领导干部,故婚礼不宜大操大办。朱德说服伍若兰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又是领导干部,虽然打了胜仗,但毕竟处在战争状态,咱们来个新式革命化的简单婚礼吧!请王尔琢团长和伍云甫秘书长派几匹战马把你从娘家接到伍云甫家,大家都说要热闹热闹,吹吹打打我也不反对,你看行不行?”伍若兰本来就是主张剪发放足、反封建的革命青年,朱德的一番话她立即表示赞同。

南方的早春,黄灿灿的油菜花已漫山遍野地盛开了。这一天,王尔琢团长早早起来,换上了新军装,打扮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带着几个打扮同样整齐的战士,到伍云甫家迎亲,一路上唢呐锣鼓,好不热闹。伍云甫算是伍若兰的本家,这一次以堂兄的身份嫁妹。他把伍家祠堂整饬一新。刚刚贴上的红纸,墨迹尚湿,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上联:空谷幽兰遥闻暗香结良缘,下联:翠冈红旗高奏凯歌传佳音,横批:革命伉俪。这副对子是伍云甫的手笔,他可是湖南衡阳三师的高材生,写得一手的好字。今天的朱德也格外高兴,他换上了崭新的军装,还专门理了发,显得容光焕发。婚礼朴素而简单,但是十分热闹、喜庆。当地新挖出的竹笋加上去年秋天晒好的干豆角,一个桌一脸盆猪肉炖春笋干豆角,这算是主菜了。每桌上再加上几个湖南人家常吃的家常菜:炸豆腐干、水塘抓来的草鱼,红艳艳的辣子洒满了盘。军队营以上的代表加上地方的同志,一共十好几桌。军长结婚既是个人的大事,也是全军官兵的大事。朱德夫妇向前来祝贺的客人三鞠躬,表示感谢。战士们放起了震天响的爆竹,将婚礼推向高潮。朱德向父老乡亲和战友们讲话:“我和若兰同志算是一老一少,一军一民吧,都是革命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是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我名为军长,却无钱为新媳妇买房置地办嫁妆。话说回来,我们都是无产者,行军打仗现在也用不着这些了。”说到这里,朱德停了一下,看了看身旁的伍若兰,微笑着继续说:“我是胡子兵哥,她是麻子幺妹,为的是啥子,为的是打白狗子,为的是和妹子‘麻麻(马马)胡胡(虎虎)过上好日子呦!”一番话逗得祠堂内外哄堂大笑。

幽幽兰花浸血凋落

婚后的甜蜜与喜悦是短暂的,在国民党反动派湘赣两军先后十余个师对湖南起义军的包围夹击中,朱德的革命军不得不迅速寻找友军援助,才可能摆脱孤军难掌的困局。正当此时,已上井冈山的毛泽东派昔日与朱德同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何长工面见朱德。在何长工的联络下,是年3月,朱德率部翻山越岭,一路风尘,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部胜利会师。朱毛会师后,我党的革命武装迅速壮大,革命根据地建设如火如荼。国民党反动派害怕革命力量壮大,不惜重兵先后对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1929年,为了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毛泽东和朱德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先撤离井冈山,出征到山下的湖南、江西交界地,巧妙机智地与敌人周旋。而此时的伍若兰与贺子珍、曾志等夫人们奉命留守根据地,顽强地与来犯之敌殊死战斗。几位女英雄都会使双枪,她们临危不乱,沉着应战,丝毫不输于她们的丈夫。1929年秋天,伍若兰带着伍春林、李翠云化装潜入到宁冈、永新等三县交界处侦查江西、湖南敌军驻防情况。在返回途中,她们被敌人发现。作为军部宣传部长,伍若兰十分冷静,她摸了摸腰中的双枪果断地说:“不必惊慌,咱们就像无事一般,等他们走近,突然开枪,看我眼色行事!”敌人很快来到她们近前,发现竟是三个年轻貌美的女子,立刻色迷迷地靠上来。伍若兰她们故作害羞和害怕的模样一动不动,等两个敌人上前动手要搜查时,伍若兰飞起一脚踢中其中一个敌人的要害,同时拔出双枪大喊:“打!”三个巾帼英雄手起枪响,几个敌人还没缓过神来,就被打倒在地。伍若兰三人拼命冲出了敌人的包围,朝着山林密集的井冈山丛林跑去。

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愈发厉害了,无盐无油的南瓜汤加上硬红糙米是难以下咽的。然而,军情紧急,我军所处的环境十分险恶。那时候,朱德和毛泽东等领导人经常挑灯开会,研究对敌策略。伍若兰这时常常跟警卫员一起照顾朱德的生活。她和警卫战士们为朱德洗衣铺被,或是抓一些山鸡野兔,有时还采山菜、瓜果等为日夜操劳的朱德改善一下生活。这年2月,红军转战江西乌吉潭县镇,激战后迅速转移到山上,伺机修整再战。朱德夫妇随军部宿营待命。由于警戒部队麻痹轻敌,过早撤了军部的大部分岗哨,在2月4日浓雾缭绕的凌晨,国民党军刘士毅手下的两个团神不知鬼不觉地包围了红军军部正门厅前的大院,一个班的敌人朝朱德夫妇居住的祠堂靠近,情势危急。机警的伍若兰很快发现了敌情,她赶紧叫醒朱德。朱德立刻从枕头下摸出手枪并打开保险,准备与敌人殊死一战。伍若兰见此情景,十分果断而坚定地对朱德说:“来不及了,冲不出去了,我掩护你,赶快叫醒西屋的警卫员,你们两个出门后上山找部队去!”说完,伍若兰大步走出屋门,边扣上衣边向院子里大声呵斥道:“哪个部分的?怎么回事?军长一夜未归,我正在找军长,你们碰见没有?都给我去找呀!”闻讯而来的烧火丫头也乖巧地说:“朱太太,请您先洗把脸再找吧。”院子里的敌人一时呆住了,有的说:“这是朱德的太太吗?谁认识她?”就在这时,后面赶来的敌军排长提着手枪进来,弄清了情况后命令道:“先把她看起来,其他人都进去搜朱德啊!”回过神来的敌人这才想起搜查屋里,然而此时早已是人去屋空了。正是伍若兰争取到的这宝贵的几分钟,为朱德赢得了脱身的时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伍若兰被捕后,被刘士毅连夜押到江西赣州城,并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凶残的敌人在伍若兰身上用尽了各种酷刑:踩杠子、插竹签、坐老虎凳、灌辣椒水,但是却始终撬不开伍若兰的钢牙铁口。此时伍若兰已经坚定信念:用自己的生命保全朱德和红军的安全,绝不说出任何机密。敌人见硬的不行,又采取怀柔策略,他们对伍若兰说:“你年纪轻轻的,又怀有身孕,跟着朱德那几个人有什么出息,他们早一天晚一天会让我们国军收拾光,你趁早写个声明,脱离干系,我保你母子平安。”伍若兰用手整了整被血粘住的头发,使足了力气斩钉截铁地回答:“从我手里得不到的东西,从我口里也别妄想得到一个字,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看看谁最后收拾谁!朱德军长一定会替我们母子报仇雪恨!”

凶残的敌人气愤至极,刘士毅下令处死伍若兰,并将她的首级挂在赣州城门“示众”。惨无人道的国民党反动派还兽性大发,他们把伍若兰的尸身砍成四块,伍若兰腹中几个月大的孩子被剖腹取出后剁成肉泥,简直是惨不忍睹,令人发指!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7岁,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井冈山的幽幽兰花。革命胜利后,井冈山人民在井冈山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园中仅有两位女性的雕像:一座是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一座就是朱德的夫人伍若兰。在伍若兰雕像底座周围镶嵌着永远开不败的兰花。

三十五年后的想念

解放后的1962年3月,井冈山春意盎然,火红的杜鹃花已经开遍山野。朱德元帅不顾山高路远,乘车一路颠簸从南昌重返35年前战斗过的旧地——井冈山。朱德专门会见了当年迎接朱毛进山的“山大王”王佐、袁文才两位烈士的妻子和烈士后代,朱德深情地说:“井冈山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天特意回家来看看你们两位红军烈士的家属,看看大家!”他拄着手杖走访了当年开会和战斗过的地方,他更忘不了用“朱德扁担”担粮时走过的羊肠小道和那棵为他遮荫挡雨的老榕树。朱德问当地的地委书记:“我记得当年战争时期到处都长有兰花,现在还有吗?”“有啊,请您老人家到茨坪视察一下吧,那里到处都长有兰花呢!”朱德兴奋地说:“好啊,我们现在就去吧!”一行人随后来到茨坪山坳,战争年代,这里叫“坳背”,后来井冈山人称它为“兰花坪”。朱德果然见遍地的兰花,静静盛开。朱德徜徉花间,不禁感慨万千:当年血与火的残酷斗争,伍若兰的音容笑貌一下子涌上了他的心头。他感叹地说:“没想到这里的兰花越长越好了。”朱德将手杖交给警卫,又脱去大衣,亲自挑选各种植株健壮的兰花,嘴里还自言自语地说:“都带回北京去,栽到我中南海的院子里!”五十年代,朱德曾经倡导过“南兰北移”,一批江浙一带的兰花安全度过了北方的严冬,在春回大地的初春,北京中山公园还成功地举办了兰花展览。

朱老总喜欢兰花,兰花曾经带给他无限的快乐与慰藉,但是也带给他“无妄之灾”。“文革”时期,“红卫兵”批判朱德养兰花是“资产阶级作风”,他们不知道这兰花与一位铁骨铮铮的井冈女英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是朱德心中最美丽的生命。在铺天盖地的批判中,朱德无奈地将心爱的千余盆兰花全部送到了中山公园。可即便这样,中南海仍然贴出了批判他的大字报,朱德看完大字报后,用手杖敲击着地面气愤地说:“除了‘朱德两个字是真的,其余都是一派胡说八道!”

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朱德立即驱车赶到中山公园看望他的兰花。有人将朱德与伍若兰及兰花的故事写下了一首诗:铁血丹心惊鬼域,井冈峻岭矗云天。烽烟洗礼山丹秀,一瓣心香祭若兰。

猜你喜欢
朱德兰花
不必要花的钱
卖梦店
特殊的生日礼物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种兰花
兰花开
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
钥匙不见了
我爱你兰花
兰花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