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因素对日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2009-10-12 07:15丁建国
教师·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就业压力日语教学中日关系

丁建国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日关系、互联网、多媒体、就业压力等非语言因素对日语教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日语学习的理智认识,重视日语教学的方法研究,创造良好的日语教学环境,强化日语学习的就业意识等措施。

关键词:日语教学;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就业压力;中日关系

外语教学往往受到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一方面,这是因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外语教学的过程和效果。本文尝试从一些非语言因素的角度探讨其对日语教学的影响。

一、中日关系的复杂状态对日语教学的影响

外语学习与两国关系的状态是紧密相连的。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人把俄语作为了首选的外语,这无疑归功于当时中俄良好的外交关系。高校大学生是对时代特征敏感的群体,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必然受到社会环境以及他们的世界观和个性特征的影响。2007年,《瞭望东方周刊》与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联合进行过一项调查,所有接受调查者都是在校大学本科生。中国方面共有来自十所高校的987人参与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学生中选择对日本印象“非常好”和“好”的为7.8%,选择“不好也不坏”的为33.4%,选择“不好”和“非常不好”的比例达到56.5%。大多数中日青年认为当前中日关系不太理想,但他们都同意对方对自己国家相当重要,期待中日关系得到改善。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担心中日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日语专业的就业前景,有的学生甚至因为不理智的爱国热情,而影响日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及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互联网对日语教学的双刃剑作用

语言学习不完全等同于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它还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需的信息量大而广。对于善于尝试新鲜事物的青年学生来说,互联网使得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水平来选择学习材料,掌控学习进度,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互联网还提供电子邮件和BBS等多种交流和沟通的途径,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在网上进行交流。除此之外,通过互联网学生能接触到许多真实的日语素材,如网络新闻、电子杂志和虚拟图书馆等。相对于传统的日语教学,网络资源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而且在学习时间上(不限于课内课外)也得到了延伸。尤其是对于某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互联网给他们提供了大胆练习日语的安全庇护。

但是网络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日语教学的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日语学习网站内容过于疏浅、简陋;由于信息量大、来源广,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往往难以取舍;便捷、快速的学习方式容易使一些学生产生依赖性而忽略和丧失一部分语言学习的功能,例如拼读、书写、查字典、背诵等,导致出现片假名拼写不完整,汉字书写不规范。使用网络资源的学生习惯于采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大量收集和下载学习资料,而忽视对知识的理解等现象。

三、多媒体增强了教学效果,也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

教学活动和实践通常在一种解释和理解的情境中发生,这就是语言教学过程的解释性和情境性。事实上,通过教师的设计和组织形成的这种情境,能把教学环境中的内容和在教学环境中的认识和感知连接起来,当教学成为一种具有高度情景化的活动时通常也就是具有高度解释性的活动。

纵观传统的日语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几乎都是在汉语语境下完成的。学生无法形成日语学习意识,更不能形成日语文化心理,而且汉语和日语反复的思维转换影响了思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进而增加了日语学习的难度。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事实材料,把原本抽象、枯燥的单词、语法用形象、生动的方式来表达,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用日语思考、表达思想的能力和习惯;多媒体影像资料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日本的风情风貌,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更准确、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大部分教师是九十年代以前走上教学岗位的。当时计算机课程的普及程度不高,多媒体技术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所以,这部分老师的计算机知识相当贫乏。加上这些教师任教后,主要精力都用于备课,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和机会远远不够,致使这些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困难重重。

四、大学生就业压力对于日语教学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部分学生一入校门就开始忙于出国留学、或报考五花八门的资格证书,致使专业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到大学三四年级,很多学生迫于找工作的压力,基本上没有心思认真学习该教学阶段的课程。而此阶段,日语教学的内容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不能正确掌握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对于其日语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中南林业大学,日语专业三四年级开设课程有高级日语、日语文语语法、日语专题语法、日语词汇学、日本名著选读、高级笔译等。这些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已学知识从系统性和理论性上进行提高和深化。但是,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心中关注的是如何找到工作、如何应对考研。对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日语知识已是无暇顾及,而对于就业和考研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则甚感兴趣。任教多年的我就遭遇过一次尴尬:在上三年级词汇学课程时,我问学生对所授内容是否掌握或有什么问题时,竟然有学生提出希望老师讲讲如何回答应聘面试的问题。这虽让人啼笑皆非,但我也深感学生就业压力之大。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有的学生不得不逃课找工作和准备应聘考试,或者是身在课堂、心在外。事实上,现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因就业至少减少了四分之一,学习质量和内容大打了折扣。

五、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的思想基础为前面所述的各项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而让这些措施具有真正的实效意义。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日语的思想指导。让学生明确日语学习的目的及其意义(个人和社会的),端正学习态度,拒绝盲目或盲从式的学习。就中日关系来说,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历史传统和文明财富,值得倍加珍惜。近年来,两国关系呈现出一波三折的复杂局面。但两国高层已有了破冰之旅、暖春之行,化解矛盾、加强合作、友好相处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更应该理智地面对个人或民间表现的民族情绪,确立学习日语就是为了做一名维护中日友好的使者的正确观念。

其次,教师要重视日语教学的方式方法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我们要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新时代新资源的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在发挥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更多、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对于多媒体的技术采用“边用边学”的原则,在使用中熟悉多媒体的性能;同时关注这种教学方式下容易出现的问题,重视日语教学的文化背景因素。从形式到内容改革日语教学,既让其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又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

再次,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日语教学环境。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外语教学至关重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情感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绪,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力,形成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油然而生,学生就会努力学好所授课程。难怪有学者认为,因为母爱的缘故,母亲成为了孩子最好的语言老师。那么外语学习则更加需要老师给学生母亲般的爱。另外,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也很重要。日语专业的学生之间必须强调日语口语的常态化或圈子化,加强网络、电视、电影的视听或模拟,通过局部营造的日语环境迫使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日语,把日语教学直接实现在生活的实际环境中。

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师要提倡“先就业再择业”来缓解学生一步到位式就业压力,要让学生懂得就业的成败主要还是取决于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就业而影响专业学习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就业方向直接影响着日语学习的兴趣,影响着日语教学的效果,要重视学生多元化就业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就业愿望和需求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并选择合适的教材。老师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创新,在教学模式与内容上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应加大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摄入量,注重多种语言技能的培养,把日语教学从学习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让它更具有社会实践意义,甚至是“功利”意义。

参考文献:

[1] 魏华.新形势下日语教学的思考[J].内江科技,2006(3) .

[2] 黄宇雁.互联网对日语教学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72-74.

[3] 林凤英.大学日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2):129- 133.

猜你喜欢
就业压力日语教学中日关系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关于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的调查研究
日语借词对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分析
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当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