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情趣美

2009-10-12 04:27郭楚伟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理趣童趣鲁迅

关键词:朝花夕拾 审美情趣

摘 要:文章从审美情趣的角度分析了《朝花夕拾》的丰富内涵,指出书中童趣、理趣、谐趣的有机统一,是鲁迅先生高超的写作艺术与深邃的社会思想的完美结合。

作为一组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文章,鲁迅的《朝花夕拾》较完整地反映了他从童年到青年时代的主要社会经历,其中大部分篇目写的是童年时期的生活。与单纯的回忆性散文不同,《朝花夕拾》常将生活习俗的描述与文化反思和社会批判有机地融为一体,行文幽默,意味深长,构成了一个童趣、理趣、谐趣相统一的充满情趣美的艺术世界。

在叙写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时,鲁迅能用儿童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儿童的语气写出他们的行动和心理状态,使作品自然地具有一种浓郁的儿童情趣。这种“童趣”是通过一组组真实而生动的生活图景及契合儿童特点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来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对百草园诗情画意的描述,虽然那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子,但鲁迅却从“碧绿的菜畦”写到“轻捷的叫天子”,再写到“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等一系列再现儿童兴奋、欢快心情的游戏活动,展示了儿童丰富的想象世界。当然,我们说,“百草园”中的诸多乐趣,是小鲁迅暂时摆脱单调的私塾生活时的心理状态的表现,是对三味书屋的有力反衬,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迷信中的勾魂使者无常,本是个恐怖的地狱鬼形象,但在小鲁迅的眼中却是令人喜爱的,是“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并称其为“这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无常”。这种感受,是孩子心灵的折光,他们没有成人理性的思维反映,只是凭率真的天性直观地体察四周的一切,他们的视野中,存在着一个成人无法感受到的新奇别致、充满创造性想象的世界。《狗·猫·鼠》一文对小隐鼠的活动做了栩栩如生的描写,表达出小鲁迅满心的喜爱之情,但当他得知小隐鼠被猫吃掉后,竟产生这样的想法:“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从此视猫为仇敌。这种天真的想法,在成人看来不免幼稚,却真实地表现出儿童的一种朴素的爱憎情感。

鲁迅曾说过:“孩子是可敬服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是孩子特有的精神世界,虽然他们的想法千奇百怪,甚或很可笑,但其中显示出来的纯真、欢快与执著,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鲁迅深知孩子的心理特点,他准确地传达出了自己小时候的性情心态,准确地反映出了孩子眼中的生活。不过,还需指出的是,文章中的“童趣”不仅仅在于展现丰富真实的儿童世界,还从另一方面衬托出当时压抑制约儿童身心正常发展的封建教育的腐朽与荒谬,以及旧道德的愚昧与残酷。作者对材料的选择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也多少打上了他中年时期情感与思想的烙印,这就涉及到了作品中的“理趣”因素。

鲁迅在深情地描绘儿时的生活习俗时,总忘不了插入少量精练而冷峻的议论性和说明性文字,或带批判性,或含教育意味,渗透着他对中华文化中的一些旧习俗、旧道德、旧心理的深刻思索,使社会批评与文学成分浑然一体,“理趣”色彩极浓。他七岁时上私塾,被迫读宣扬孔孟之道而又难以理解的“四书”、“五经”、《鉴略》等书;平日在家中,又受到家长和保姆的严格管束,深深地感受到封建教育、伦理制度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在三味书屋里,孩子们毫无心思去读枯燥的所谓“经书”,而是醉心于乘教师不备时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用“荆川纸”描绘小说上的绣像,或是跑到后院捉苍蝇喂蚂蚁。鲁迅回忆说:“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了,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要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这段说明性的文字道出了封建教育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反科学性。《父亲的病》一文中,写父亲垂死之际,正受着痛苦的折磨,而此时,衍太太却依照旧习俗让年少的鲁迅一遍又一遍高喊“父亲”,希图延长其父在世的时间,以示孝心,使得鲁迅的父亲一次次睁开眼睛,又一次次昏死过去,如此反复折腾,直到咽气为止。那个场面,让鲁迅永生难忘,他写道:“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一语揭示了旧伦理对大人、对儿童的伤害。《〈二十四孝图〉》更是对形象体现封建伦理观的样板,诸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残忍、迂腐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是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运用杂文笔法点破旧伦理的本质及其必然死亡的命运。“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通过儿童天真的想法暴露出旧伦理道德的极端危害性。上述几段文字适时有效地深化了文章题旨,增强了文章的理性色彩。值得注意的是,文中的议论、说明不仅针对“旧事”,还往往和“时事”结合起来,看到事物间某种联系,借题发挥,把社会批评内容植于其间。像《〈二十四孝图〉》末尾一段话:“现在想起来,实在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顺手巧妙地嘲弄了北洋政府官员愚弄人民的鬼花招及其统治的欺骗性。另在谈到小时候的私塾教师时,就指出他们“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借“就是”二字把早期的“塾师”同当时的自我标榜成青年导师的资产阶级学者联系起来,相互映照,加以讽刺。

我们知道,鲁迅写《朝花夕拾》不是为了单纯地追怀往昔,他的目的在于能触及时事,为现实而抗争。他说过:“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史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虽然他也许不过是一条虫)下。”《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等文都有着作者童年时代所受封建教育的记载。可以这么说,这些回忆性散文,从一个特定角度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又于不经意间讽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当权者及某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使读者在会心的微笑中体验到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位幽默大师,他的杂文是讽刺艺术的典范,《朝花夕拾》虽是散文集,也具有一种杂文式的幽默,语言诙谐,对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可笑的、可鄙甚至可恶的事加以嘲讽,颇有意味。《藤野先生》对大清国留日学生的外貌特征做了如下描述:“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作者颇含意趣地以日本的象征“富士山”做喻体,寥寥数语,却入木三分地生动展露出留学生们不思求学、醉生梦死的丑陋行径和庸俗卑琐的心态。《父亲的病》一文中,写绍兴老中医陈莲河开的药引子,“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讲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使用拟人手法,将中医中的某些陈腐荒唐因素与旧伦理拉到一起,加以嘲弄,妙趣横生。鲁迅运用讽刺,绝非随意想象,而是建立在尊重现实生活及其规律的基础上,他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因此他善于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以漫画式的笔法进行放大突出,达到概括其本质的目的。《朝花夕拾》中还有一类幽默,并没有刻意的想象和夸张,只是通过客观性的叙述表现出来。像《阿长与〈山海经〉》中写夏夜长妈妈的睡相,“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后经劝说,“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写得令人忍俊不禁,虽无深奥的含义,却充满一股浓烈的生活气息,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鲁迅十分注意文章语言的趣味性,认为趣味性与学术性、战斗性并不排斥,相反有助于读者的接受。他发现,“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即使是战斗性很强的杂文,也不例外。“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当然“不是抚慰和麻痹”,而“是劳动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形象准确地阐发了作品的“谐趣”对于作文的重要性,是很有道理的。不过,风趣幽默虽能引人入胜,但要站得高,想得深,有丰富的内涵,否则就会流于油滑。油滑和幽默是有严格区别的,幽默不仅是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智慧。鲁迅的幽默有着浑厚的意蕴,他的笔调是轻松的,内容却是极其严肃的,给人启迪,促人深省,显示出他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朝花夕拾》的内容是回忆性的,各篇的表现形式却不完全一样,有的比较含蓄,寓深意于如实的描述之中;有的则非常明显,记叙时夹着议论和说明,语言没有雕饰,只是信笔道来,却有着很高的审美趣味。上述所论及的“童趣”、“理趣”、“谐趣”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三者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品更深的意蕴,还有待我们继续开掘。

(责任编辑:张 晴)

作者简介:郭楚伟,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文讲师。

参考文献:

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理趣童趣鲁迅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理趣课堂”实践研究初探
冀军校
童趣
孔乙己
蓝湖童趣
童趣游乐场
阿迅一族
“草色遥看近却无”理趣浅析
童趣照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