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发展历史的多维度解读

2009-10-13 09:11刘玉林
关键词:发展历史大庆油田

刘玉林

[摘要]大庆油田开发建设50年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科学决策,艰苦创业,创造了中国石油乃至整个中国工业战线的“三个第一”。累计生产原油20亿吨,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形成了一系列自主创新、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油气田地质开发理论及工程技术,培育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三老四严”等优良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涌现出了以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英雄群体,成为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创造了大庆油田高产稳产原油5000万吨连续27年的奇迹,谱写了大庆油田“持续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恢宏历史,诠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关键词]大庆油田;发展历史;多维度解读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09)04-0063-(05)

2009年是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大庆油田的诞生对于中国石油工业的意义,就如同井冈山之于中国革命。大庆油田的每一个发展的历史节点,都是人们梳理思路、开启思考的驿站。在纪念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当人们定睛凝视、或从多维度解读大庆油田50年发展历史时,就会发现,大庆油田的历史,是独立自主开发出世界级大油田、创造出27年高产稳产原油5000万吨的历史、是成为中国石油工业脊梁的历史、是中国石油工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壮怀激烈的创造民族精神的历史。时下对大庆油田发展历史的多维度解读,对于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当前中国石油工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石油工业均有极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庆油田的历史是创造国家富强的历史

大庆油田50年的发展历史,是为国家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历史。大庆油田是在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年代里诞生的。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与新中国的发展振兴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从1960年开始的3年石油大会战拿下举世瞩目的大油田,到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从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到大庆油田提出的创建百年油田的宏伟目标,大庆油田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大庆油田济祖国之所需,解祖国之所难,应祖国之所急,诠释着共和国长子的赤胆忠诚,为祖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据统计,大庆油田自1960年投入开发以来,累积生产原油20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生产总量的近50%。上缴各种资金并承担原油差价上万亿元。自大庆油田公司成立到2008年底,累计生产原油4.192亿吨,天然气170多亿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0089.12多亿元,利税总额达到7601.79亿元。继2004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后,2005年税前利润也突破了千亿元,全年生产原油4495.0966万吨,天然气24.4295亿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492.37亿元,利税总额1267.81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此后几年销售收入和利税连年上升,续写了全国纳税第一、原油年产量第一、油田采收率第一的历史纪录,连续7年荣登中国纳税百强企业排行之首。[1]大庆油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大庆油田的历史是创造民族时代精神的历史

大庆油田50年的发展历史,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培养锻炼了一支铁人式的石油职工队伍,产生了影响深远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优良传统与优秀品质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是创造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历史。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国内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国家迫切需要石油。在此形势下,1960年初,数万名石油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挺进东北,头顶青天,脚踏荒原,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大庆石油会战。会战一开始,天寒地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人们连吃饭、住房等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成了问题。特别是在缺乏勘探开发大型油田经验又毫无国际援助的情况下,能不能独立自主地开发、建设大庆油田,更是一场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石油工人的严峻考验。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财力、物力的严重匮乏,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职工没有被吓倒,他们通过认真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坚定了攻克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形成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无畏精神。钻井队搬迁,没有汽车、吊车,就人拉肩扛,把60多吨重的钻机从火车站运到了几公里外的井场;打井没有水,就破冰取水;施工缺器具,就土法上马,修旧利废;没有房子,就挖“地窨子”,建“干打垒”房子;粮食短缺,就挖野菜充饥,开荒种地。由此形成了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5把铁锹闹革命精神、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和修旧利废精神的“艰苦创业六个传家宝”。

面对缺乏开发和管理大油田的经验,广大职工把高度的革命精神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勘探开发中,每口井都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个数据。地质人员对地下的48个油层、698个油砂体进行100万次的分析对比。为弄清原油在铁路运输中的温度变化,确定冬季油库合理的加热温度,技术人员手持温度计,顶着寒风,跟随油罐车行程上万公里。一丝不苟的严格管理,使大庆石油职工形成了“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的“三老四严”优良作风。[2]

大庆职工胸怀全局,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当时,开发大庆油田,国家资金有限。大庆石油职工首先面临的是先建石油城还是先把会战搞上去的问题,在处理国家与个人、生产与生活的关系上,大庆石油职工提出:“先国家后个人”、“先生产后生活”,并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主义气概,苦战了3年,胜利拿下了大庆油田,一举摘掉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贫油帽子。

大庆石油工人创造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内容的“大庆精神”,其具体内涵就是:发奋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3]。“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中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大庆精神的具体化、人格化。铁人精神不仅是王进喜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奋斗实践的升华,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结晶,更是王进喜自身品格与许许多多石油战线先进人物的思想、精神境界的融合提升。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永远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一直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的培育和倡导,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得到了升华。毛泽东在1964年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并多次接见王进喜,亲手树起了大庆红旗。邓小平曾先后3次视察大庆油田,对大庆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为建设大庆、发展大庆指明了方向,他在1978年第三次视察大庆时,作出了“建设美丽的大庆油田”的重要指示。1990年江泽民在担任总书记后不久亲临大庆油田视察时,把大庆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并亲笔题词:“发扬大庆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1996年,胡锦涛在接见大庆油田负责人时指出:大庆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原油资源,而且还在于为国家造就了一支英雄的工人阶级队伍,培养输送了一批领导骨干和科技骨干;不仅在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在别人卡我们脖子、国家十分困难的时候,用石油支撑了共和国的经济大厦。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中培育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殷切希望大庆油田要“珍惜大庆的光荣史,再创大庆的新辉煌”。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在中国各个油田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所蕴涵的强烈的主人翁情结,执着的责任意识,忘我的奉献精神,严谨的优良作风,诚信的职业道德和一以贯之的人本思想,在大庆油田和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庆油田的历史是表征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历史

(一)大庆油田的发展历史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各级党组织在油田生产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大庆油田始终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大庆油田发展历史的一条主线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深刻反映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50年来,在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上,大庆油田经历了几次大的考验。大庆油田党委明确生产是企业的中心任务,鲜明地提出“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大干了还要大干”的口号,并在任何情况下也决不放松企业的生产。为此,大庆油田各级领导发动群众认真解决油田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使原油产量在1976年达到5000万吨。大庆油田党政领导多年来坚持“抓思想从生产出发,抓生产从思想入手”的原则,从而正确地体现了党委与行政的共同目标,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大庆油田党政领导又开展创建双文明单位活动,这一活动体现了社会主义企业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主义阵地;既要创造物质财富,又要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特征,这些措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有力保证。

大庆油田的各级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多年来,大庆油田的各级领导坚持和发扬“两论”起家的传统,党委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处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不管工作再忙,大庆油田各级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从没有间断,并且特别重视联系实际,研究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既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又要防止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的政治生活和人与人的关系中,克服商品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又要注意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职工队伍的侵袭;既要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又要防止“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大力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庆油田的实践说明,越是工作千头万绪,越是忙于经济建设,越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就能提高识别能力,分清正确与谬误,分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大庆油田的各级领导还理直气壮地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政工部门不削,基层指导员不撤,党委书记不兼行政副职。企业领导体制成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范例,大庆油田党委成为领导、团结广大群众的核心。各级企业党组织坚持对广大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大庆油田党委针对部分青年职工深层次上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广泛开展了“三热爱”、“三对比”教育,即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大庆油田;新旧社会对比,国情对比,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半个世纪的历史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两个世纪的历史对比。这些教育活动主要采取群众自我教育和正面教育的方法,让群众自己总结,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十几万人上台讲故事。讲一个故事,体现一种思想,弘扬一种精神,说明一个道理,树立一个榜样。使全油田成为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大庆精神的大讲台,大大提高了职工的思想觉悟。如采油三厂党委引导职工在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中,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工人们自己搜集了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方面的2000多个数据,历史地、全面地、发展地进行对比,比综合国力,比经济发展速度,比精神文明,比实际生活水平,等等。有的青年工人原来觉得中国什么都不如人家,资本主义国家月亮都比中国的圆,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通过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从前看问题方法不对头,越比越泄气;现在方法对了头,越比越气顺,越比劲越足”。“我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好,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带来的”。

(二)大庆油田的发展历史突出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全国一切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经过1958年到1960年初的钻探,到萨66井喷出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大庆油田即将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油田,但是要想开发这个大油田,当时是一没人才,二没物资装备,自然条件又极其恶劣。面对这种情况,时任石油工业部的余秋里部长争取到了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大庆油田拨出2亿元资金和数万吨的钢材,中央军委经毛泽东主席同意从当年转业的军人中调拨给大庆3万人,从人力和财力上支持了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

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大庆油田得到了全国石油系统的大力支持。当时,石油部党组在全国石油系统内部开展大协作,从新疆、玉门、四川等老油田整建制的抽调油田钻探开发的队伍支援大庆建设,人员编制及薪酬经费均由原单位解决;又从全国各地的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抽调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大庆开发建设的技术队伍,截至1960年3月底,全国各地5万余人齐聚大庆参加石油大会站,保证了大庆油田初期开发建设大会战的顺利实施。[4]

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大庆油田还得到了中共黑龙江省委的大力支持。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由于大庆油田粮食供应紧张,中共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拨给大庆油田10万亩土地,使其自耕自种,度过了粮荒。在全国方方面面的人、财、物的大力支持下,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十分迅速,到1963年,已查明了油田主力开发区和10大有利探区,油田生产初具百万吨规模。这充分体现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集全国之力办大事的优越性,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使大庆油田得到快速发展。正如曾任大庆油田会战总指挥、原石油工业部部长康世恩讲的,日本人在松辽搞了14年石油勘探,花了数百万美金,可是没有找到石油。我们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找到了这样大的油田。这是什么道理呢?康世恩认为,这是社会制度限制了日本侵略者。[5]13由此也可以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使大庆油田的道路越走越宽阔,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使大庆油田成为世界著名石油企业建设的成功典范。

四、大庆油田的历史是创造科学决策的历史

大庆油田的发现是中国广大地质、石油工作者依靠科学进行决策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前,日本人之所以没能在中国东北找到石油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对石油成矿思想和储油构造的认识,这是日本人在科学理论方面犯了致命的错误。正如地质学家黄汲清在回忆大庆油田发现的原因时说:小日本为什么没找着呢?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在我们大庆油田发现之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地质学家都认为,只有海相地层才可能生油,而把陆相地层视为贫油区,咱们中国搞地质的人不信那一套,早在40年代,就提出陆相生油的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果然没用多少年就找到了大庆![5]12|131958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在听取了石油部的工作汇报后提出:对松辽、华北、华东、四川、鄂尔多斯五个地区,要好好花一番精力,研究考虑。他还说:真正有希望的,如东北、苏北和四川这三块搞出来,就很好。1958年3月初,党中央、国务院认真分析研究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战略,作出了石油勘探由以西北为主向东北地区转移的战略性科学决策,石油工业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认真进行地质勘探,科学研究,集思广益,确定了松辽平原为勘探重点,科学合理地布置了探井井位,终于发现了大庆油田,打破了中国东北不可能有石油的论断[6]。大庆油田的发现,充分体现了国家和广大地质、石油工作者不惟外来经验及其论断,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发展石油工业的科学求实精神。

在大庆油田发展的每一个关键历史时期,大庆油田的指挥者们依靠科学,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和油田生产规律,做出了一系列科学决策。在油田开发建设初期,决定以构造勘探为重点,快速准确查明构造分布规律和原油储量情况,科学合理地布置开发方案,保证了油田的快速探明和储量的快速提升,推进油田快速进入高效产能阶段。自1976年大庆油田进入5000万吨原油稳产阶段后,由于油田生产含水不断上升,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油田领导和科技专家适时提出了稳油控水的科学决策,不断创新采油工艺技术,创造了原油5000万吨稳产27年的伟大奇迹。2002年后,面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形势以及大庆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大庆油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庆油田的指挥者们审时度势,科学分析了能源生产与供给的国际形势和大庆油田经过多年连续的高效开发,原油储量的递减和变化情况,结合外围储量的探明情况,对油田的生产做出了科学调整,将原油年产量调整为4000万吨并稳产10年,从而再次证明油田领导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尊重科学的决策意识。2008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起伏变化,能源形势更加严峻,为了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进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大庆油田的决策者们适时、科学地提出了“创建百年油田,构建和谐矿区”的科学发展目标,将油田的稳定发展和民生进步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

五、大庆油田的历史是依靠科技文化创新,创造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十分重视科技文化的创新,重视生产的科学规划,根据国家对原油的需求量和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并针对大庆油田的实际状况,合理决定原油的产量,演绎了一幕大庆油田原油高产稳产5000万吨27年的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历史。

大庆油田从开发建设初期就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当时,面对油田半数以上油井油层被水淹,采收率不到10%的难题,油田的决策者和科技人员提出了“非均质”开发理论,摸索出了“高效注水开采方法”,创造了“六分四清”综合调整技术,解决了单层突进和含水上升速度快的问题。

进入20世纪70年代,面对开发储层多、非均质性突出的问题,油田的科技人员创造了“分层调整开采”技术和“层系细分开发调整”技术,增加储量近10亿吨,为油田快速上产奠定了基础,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了5000万吨。20世纪80年代,油田进入了高含水期,在此期间,主要靠转变开采方式,恢复提高油层压力,增大生产压差,油田全面投入开发等措施,实现了第一个年产5000万吨稳产10年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油田的决策者和科技人员继续大力实施“稳油控水”系统工程,攻克了精细地质描述和可采储量预测等9大配套技术,实现连续3年含水上升率累计不超过1%,摸索出了表外储层开发技术,突破了低贫油层的开采禁区,从而实现了第二个年产5000万吨稳产10年的目标。

新世纪以来,大庆油田的开发已经进入了高含水后期,如果继续追求高产量指标,而不将原油产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其结果对油田的发展可能是致命的威胁。此时,大庆油田的决策者和科技人员审时度势,提出了“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目标,制定了创建百年油田的长远规划。具体措施是控制油田开发速度,创新油田科技工作,转变生产增长方式,发起了石油高科技新会战,靠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油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一时期里,面对资源紧张的局面,大庆油田发展完善了断陷盆地断块群油气藏勘探地质理论和3项现代勘探评价方法,形成了4个亿吨级储量后备区。大庆油田立足提高采收率,应用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三次采油技术,研发泡沫复合驱、微生物驱等接替技术,为创建百年油田提供了技术支撑。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共取得科技成果6541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93项,省部级奖励513项,获国家专利1061项,形成了世界领先、自主研发、原创性应用、系统配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庆油田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建设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引领企业发展的文化。提出了“以观念更新推出理念创新,以文化发展推动管理升级”的文化创新思路;确立了以“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为愿景,以“四最”,即“资源探明率最大、油田采收率最高、整体经济效益最优和员工队伍素质最好”为目标的战略文化体系,催生了以“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大庆油田,为祖国加油”的社会理念、“资源有限,科技无限”的科技理念、“为市场提供最好服务,为企业创造最佳效益”的经营理念、“用大庆精神保证质量,以‘三老四严取信用户”的质量理念、“发展的企业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发展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无限的空间,以发展空间吸纳人才,以大庆精神塑造人才,以价值实现激励人才,靠人才促进企业发展”的人才理念、“学习=神圣职责+精神境界+终身追求”的学习理念、“以石油的单元色创造七彩的生活”的环保理念、“以人为本,科学预防,全员参与,持续发展”的安全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理念体系,诠释了新时期大庆人对发展、对利益、对自身价值的新认识和新追求,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7]。大庆石油人正在靠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续写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启迪未来。尤其是大庆油田进入“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新的战略时期,更加需要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全面深刻地总结大庆油田发展的历史,认真借鉴历史经验,不断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加快科技创新为主导,以优化调整结构为重点,以构筑整体优势为目标,高举大庆红旗,弘扬大庆精神,全面打好新时期的新会战,保证“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创建百年油田”宏伟目标的实现,再创大庆油田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李懂章.大庆油田之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2.

[2]李懂章.二号院的故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60|62.

[3]《大庆油田企业文化词典》编委会.大庆油田企业文化词典[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267|271.

[4]何建明.国家与部长[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155|161.

[5]梁波,陈丽杰.日本在中国东北石油地质调查失败的原因探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

[6]赵文津.中国石油勘探战略转移与大庆油田的发现[J].中国工程科学,2004(2):19|26.

[7]李懂章.大庆油田大事记[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3.

[责任编辑:王继洲]

猜你喜欢
发展历史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俄罗斯保险市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叩问灵魂的乐章
当代民族室内乐发展的宏观思考
浅析刑讯逼供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