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的实践、体会和建议

2009-10-13 09:11李德新纪素兰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21期
关键词:农科院实践

李德新 纪素兰

摘要:江苏省农科院具有悠久的科技扶贫传统。近年来,江苏省农科院根据形势的变化,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整村推进的扶贫思路,开展科技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江苏省农科院的科技扶贫工作为个案,回顾了该院科技扶贫工作的发展过程,论述了农业科研单位在科技扶贫工作中的意义、作用和途径,并对科技扶贫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科院;科技扶贫;实践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137-02

一、江苏省农科院科技扶贫工作实践

1.科技扶贫工作不断下沉,由面上科技下乡到整村推进、做细做实。从2006年起,我院科技扶贫工作作了重大调整,确立以通过技术集成,生产一个优势产品,形成一个产业,从而达到农民致富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从以往的一市一县全面服务,下沉到一村一品单项服务,变“造势”到“做事”。

围绕整村推进,全院多管齐下,努力将工作落到实处。在组织体系上,成立了“整村推进”工作班子,以专业所或农区所为承担主体,集聚相关领域专家,明确技术负责人,派驻专业技术人员进村驻点。在项目经费安排上,院整合院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农产品安全专项和农民增收科技行动计划专项,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在督促考核上,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强化目标任务到人,工作措施到位,把产业发展状况和农民增收幅度作为考核指标。

两年来,我院确定的经济薄弱村帮扶对象已由最初的7个发展到15个,各个帮扶村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已经到位,阶段性成果正在显现。我院在灌云县陡沟乡许相村实施芦蒿产业整村推进项目,芦蒿种植规模已由原来的2 000多亩扩大到目前的万亩以上,亩效益8 000元以上;该村人均纯收入也由帮扶前的2 800元增加到6 000多元。在灌云县南岗乡岗北村实施生态养鸡项目,生态养鸡规模迅速扩大到16.5万只,农户增收23万余元。我院淮阴农科所创新科技服务机制,科技人员在涟水县蒋庵办事处朱楼村入股建设设施大棚,租给村民种植蔬菜,并提供品种和技术服务,带动了全村设施栽培蔬菜产业发展,亩效益达万元以上;科技帮扶活动吸引了众多社会资本加盟,出现了投入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喜人景象。

2.把科技扶贫与项目扶贫、企业扶贫相结合。技术服务,示范带领农民发展生产,关键是帮助解决市场销售难题,为此,我院积极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同时帮助试点村组建经济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由企业、合作社推动市场,帮助产品销售。

灌云县南岗乡岗北村进行生态鸡养殖,已成为我院与常州立华畜禽有限公司组建的江苏农科院立华家禽研究所的雪山草鸡养殖基地,通过引入常州立华畜禽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统一供种,统一饲料和统一销售,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确保农民每养一只鸡获利1.5元,彻底消除了农民销售的后顾之忧,养殖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真正形成了有品种、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产业链格局。

在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发展优质稻米生产,采用优良品种,实行统一连片种植。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技术和指导、统一收割、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等,组建“泗洪县垫湖农产品生产合作社”,比市场价高30%的价格收购农民种植的优质稻,农民每亩水稻多收入300多元,经加工包装成垫湖牌仙米进行销售,优质大米外观晶莹剔透、粒粒如玉,市场价5.5元/斤。

灌云芦蒿项目组的科技人员,不但和当地的有关企业合作,还和常熟市的“海明超市蔬菜”、新港农产品销售公司等蔬菜出口企业洽谈合作,帮助灌云芦蒿进入苏南地区的正规超市销售,不断拓展灌云芦蒿的销售市场。

涟水朱楼村的蔬菜,一方面将包菜、刀豆、黄瓜、菠菜等一些出口蔬菜做好与伏龙酱菜厂、天康食品等出口加工企业相联结,确保产品销路;另一方面积极寻找上海、浙江、青岛、大连及本地农贸市场代理商,带着经纪人跑市场,探信息,培养朱楼村自己的营销队伍,今年该村共计集中向企业、市场提供产品200吨产品,无积压。

3.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强对贫困农民的素质教育和技术普及。我院科技扶贫工作下沉,在15个经济薄弱村开展整村推进工作,但是并没有丢弃面上的科技服务,借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强对贫困农民的素质教育和技术普及,点面结合,科技帮扶。

建立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平台。我院争取科技部、省科技厅支持,建成我省现代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平台,在当前大规模实施农民培训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该平台利用我省拥有的卫星主站优势,通过亚洲3S卫星传送江苏农村远程教育中心制作的课件,向各培训站点实行“7×5×8”的信息服务,即每周7天,每天5小时,每天传送8个课件。仅今年上半年以来,已连续传送1 400个课件频次,960个小时的节目。信息传输系统信号稳定,速度快。全省远程教育分中心总数达到10个,乡、镇、村级辐射培训基地达120余个。去年以来,利用远程平台培训农民100万人次。

建设农技001工作室作为农技推广的新平台。从2004年起,我院以农业科技信息中心为平台,创建农技001工作室。农技001工作室以“科技进村入户”为目标,以“一流专家答疑,第一时间处理”为宗旨,借助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随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二、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体会

1.帮扶贫困户就是帮扶纯农户,科技帮扶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变化,农村农户日益分化成三种类型:一种是外出打工,完全依赖于工资性收的非农业农户,这类农户一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已经不是实际意义的农民;二是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外出打工,或家庭劳力中既有打工、又有务农或从事其他工作的兼业农户;以上两种农户一般都已经脱离了贫困线。三是以农业为主业,完全从事农业生产的纯农业农户(简称纯农户)。纯农户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种植大户、或专业户,这类农户一般也有较高的收入,不在需要帮扶脱贫的人群之列。只有那些完全靠经营自家责任田,种植粮棉油的低收入农户,一旦出现天灾人祸、生老病死,很容易陷入贫困的深渊。这类农户一般家庭劳动素质低下,既没有外出打工的能力,也没有创业的本领,是需要重点扶贫的对象。纯农户是目前农村贫困的主要人群。送钱送物不如送把金钥匙,对这类农户的帮扶,农业科技扶贫无疑可以大显身手。

农业科技扶贫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充分利用了农户现有的土地资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投入少,见效快,特别是一些短平快项目,当年就可见效。二是农户掌握了创业的技能,找到了创业的途径,脱贫后返贫率低。三是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压力。

2.高效农业是纯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祖祖辈辈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稻麦油,为国家粮食安全默默地作贡献,自己收益甚微,长期以来摆脱不了贫穷厄运。其实从事农业生产并不等于低效益。象前面提到的种植大户或专业户,同是从事农业生产,也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由于设施农业能实现反季节栽培、周年生产和供应时鲜蔬菜、高档蔬菜,因此比露地栽培有高得多的经济效益,成为各地推进高效农业的突破口。在我省,凡是搞设施农业的地方,都成了高效农业的亮点。目前,设施蔬菜平均亩效益在5 000元左右,是常规露地蔬菜的2.5倍;设施瓜果平均亩效益达到6 000元~8 000元,设施花卉、苗木、食用菌平均效益在万元以上。一栋占地1亩的普通简易日光温室,建设成本为1.2万元,若实施设施蔬菜栽培,亩均效益在8 000元以上,一至一年半年即可收回成本;竹架大中棚、中小拱棚亩均效益分别为4 000元和2 000元以上,当年即可收回成本。但问题是贫困的纯农户只熟悉稻麦油,对高效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仍很陌生,他们迫切需要掌握经营高效农业的技能,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

三、对科技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把扶贫资金向科技扶贫倾斜。要充分认识新时期科技扶贫的重要性,加大对科技扶贫的投入,提高科技扶贫资金在扶贫总资金中的比重。同时,应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民营企业、科技人员参与扶贫工作。科技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性的扶贫工作,可适当扶持各类技术服务协会、服务中心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科技扶贫资金的管理,使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

2.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在科技扶贫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江苏农业科教力量雄厚。江苏省农科院是全省最大的农业科研机构,设有13个专业研究所和10个农区所,在职职工2 000多人。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各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学校不断为农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在科技扶贫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可设立农业科技扶贫专项资金,发布农业科技扶贫项目指南,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扶贫第一线去创新创业,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3.要进一步探索科技扶贫的新模式。建立由政府出资一半(扶贫资金),龙头企业出资一半,搭建设施大棚温室或畜禽圈舍,农户出土地和劳力,科研单位出技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模式。政府负责协调引导,企业负责经营销售,农业科技单位负责技术,农户负责生产,经营利润由企业和农户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这种形式农户不承担任何风险,可获得稳定的收入。

4.加强试点示范,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选择经济技术较好,具有带动作用的中心地带,建立科技示范园区。或以产业开发、重点推广的技术为主,建立示范点、示范村。依托科技项目的实施,以示范点、示范村、示范园区为载体,整合技术、整合资金、整合力量,对产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集成推广。通过试点示范,创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模式。要把示范点、示范村、示范园区建成对农民现场培训、传授技术的基地,使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李昌满,彭中平.农业科技扶贫项目的选择与组织实施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3,(6).

[2]杨起全.当前科技扶贫的新特点与新问题[J].辽宁科技参考,2007,(6).

[3]刘冬梅,石践.对我国农村科技扶贫组织形式转变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5,(1).

[责任编辑 陈丹丹]

猜你喜欢
农科院实践
农科院文书档案管理及信息化路径研究
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农科院业务中的应用及风险控制
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
新时代农科院办公室如何提升服务工作
基于农科院财务会计处理分析
依托信息技术 深化拓展探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