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09-10-15 09:10林明极王庆波孙兴海于翠霞
农民致富之友 2009年12期
关键词:桃小食心虫越冬

林明极 王庆波 孙兴海 于翠霞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有效积温2700℃、无霜期150天、年平均气温4.9℃,被益为“塞北的小江南”。全县果树面积13.5万亩,年产各种水果4000万kg。其中龙冠、凯九、123等苹果和东宁1号2号杏、长李15等品种,质量好品质优,深受俄罗斯客商的喜爱,据统计,每年从东宁口岸出口地产水果1000多万kg,果树已成为果农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但是近几年,桃小食心虫发生较普遍,个别严重的果园虫果率达到60%以上,直接影响果树产业的发展。为了有效防治桃小食心虫的危害,我们从2004年春开始连续4年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采取了有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生活规律性调查

1.1危害症状调查

刚孵化的桃小食心虫幼虫主要从花萼和果面进入果内,部分从梗洼处进入,幼虫进入果实,蛀果孔一般针尖大小,不易识别,幼虫蛀入果实后在蛀果孔外形成非常小的泪珠状胶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附在苹果类果实蛀果孔外的胶质物逐渐变干,只留一个白色或黑色的小点,梨类果实蛀果孔周围下陷形成一个麻子状的小坑,中间有针尖大小的黑褐色小点。在桃小食心虫发生严重的果园,早酥梨和龙冠苹果等幼果期皮薄、酥脆的品种,经常出现数个幼虫危害一个果实的症状。早期受害的幼果,随着果实的增大,果实成为凸凹不平的畸形果,也叫“猴头果”。桃小食心虫幼虫不把虫粪排出果外,因此受害果实成“豆沙馅”状,失去商品价值。

1.2生活史及习性调查

根据调查确定,桃小食心虫在我县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投影下土壤或在堆果场、选果场的土壤中作茧越冬,第二年6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破茧出土,藏在地表石块、砖头、土块、瓦片底下做夏茧化蛹,夏茧期与蛹期18天左右,6月下旬蛹开始羽化成虫,成虫出来后在1-3天内交配产卵,大部分卵产在果实的花萼处,少数产卵在果面上和其它部位。根据调查,在东宁县早期出现的桃小食心虫成虫,对果树品种有一定的选择性,喜欢把卵产在早酥梨、龙冠等品种上,到7月中,各个品种上都能发现不同数目的虫卵,卵期7-8天,刚孵化的小幼虫在果实表面爬行数十分钟至数个小时后咬破果皮进入果实内,此时,幼虫把咬破的果皮吐出口外不吞食,幼虫在果内危害20-25天后脱果,老熟幼虫从8月下旬开始陆续脱果,脱果孔较大,老熟幼虫脱果后直接钻进树干周围的土壤中作茧越冬。脱果时期凡是3龄以上的幼虫都能正常越冬。

1.3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与6月份气候相关性调查

为了准确的掌握桃小食心虫成虫在东宁县的发生规律,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我们在一个果园中进行了利用诱芯,测报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高峰期调查试验。试验地设在东宁县转角楼村李起亮果园,果园面积为14亩,树龄为13年,主栽品种有金红、龙冠、k9等苹果和苹果梨、早酥梨、南果梨等梨类品种,果园品种较多,每年虫果率均在1.2%左右,在果园中按着“Z”子形选择5棵树,各挂5个水盆式诱捕器,每年在6月20日开始挂诱芯测报成虫发生情况,每隔15天换一次诱芯。经过分析每年的测报结果与每年6月份的天气情况,得出以下的结论:

①东宁县6月份的气温比较稳定,日平均气温在20℃左右,6月份的气温较适合桃小食心虫的化蛹和蛹的羽化条件。②在气候正常年份桃小食心虫成虫在东宁县最早从6月下旬开始出现,一般年份都从6月24日以后开始出现成虫,所以每年必须在6月24日之前要挂好诱芯进行测报或防治。③从2004年、2005年、2007年,6月份的降雨量都在33毫米以上,第一次成虫发生高峰期都在6月29日-7月11日之间,第二次高峰期在7月13-24日之间,两次高峰所发生的数量各占每年捕捉总数的43.88%、45.68%、17.41%,所占的比例较大,2008年6月份降雨量不到10毫米,第一次成虫发生高峰期在7月22日和7月27日开始出现,比常年推迟20多天,说明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高峰期出现的快慢和发生数量与6月份的降雨量有明显的相关性。

2防治技术

2.1农业防治

(1)建园时选择抗病虫害品种。东宁县栽培的5号梨和南果梨、龙丰等苹果品质优,抗桃小食心虫的能力强,在同等管理条件下,这些品种的虫果率非常低,据调查在放弃管理的老果园里苹果梨的虫果率达80%以上,但是5号梨和南果梨虫果率各56%、42%,因此建园时选好果树品种防治桃小食心虫的为害,能大大减少防治成本。

(2)采摘虫果集中处理。在东宁县桃小食心虫老熟幼虫从8月下旬开始脱果进土准备越冬,所以从7月下旬开始至8月下旬幼虫脱果之前,采摘虫果集中深埋或剪开虫果杀死幼虫,不能把虫果在果园中乱扔。

(3)树冠低下铺地膜,防治蛹羽化成虫或抑制羽化成虫交配产卵。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80%以上集中在树干周围半径为1米以内的范围内,因此在越冬幼虫出土之前,即在6月中旬之前,树干两边顺着树行铺地膜,并将地膜两边用土压实,防治羽化的成虫飞出膜外,树冠底下铺地膜能有效的提高地温与土壤保水性,有利于改善果实品质,特别是在无霜期短的寒带果树栽培区,铺地膜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使用地膜成本低,一公顷需要450元左右。果园铺地膜能减少1~2次化学药剂使用次数。

2.2物理防治

桃小食心虫成虫有趋光性,根据这种特性,在6月下旬成虫发生期开始,果园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据调查,6月份频振式杀虫灯每天平均捕捉0.37公斤害虫,其中包括桃小食心虫成虫。河南省汤阴县产的"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要每1.5公顷设置一盏灯。

2.3生物防治

利用桃小食心虫成虫性诱剂,引诱杀死成虫或多挂诱芯,使昆虫产生迷向不能进行正常交配,此法操作简单又使用,据2007年我县太阳升村一家果园使用的经验,每亩挂80多个水盆式诱捕器后一年少打1~2遍药,而且还比往年明显降低虫果率。

2.4化学药剂防治

(1)树上防治:根据6月份的降雨情况,只要降雨达到10mm以上时,6月末开始就要及时做好虫卵的调查工作,重点是调查早酥梨或龙冠苹果的卵果率,当卵果率达到0.5~1%,同时达到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高峰期时,树上进行喷药防治,以后根据成虫高峰期的出现,确定喷药时间和喷药次数,每次发生成虫高峰期后隔4天是药剂防治效果最好时期。桃小食心虫的防治药剂要有良好的触杀性和杀卵效果,常用的药剂有:正业高氯2000-3000倍液、20%灭幼脲1200-1600倍液、2.5%功夫4000-5000倍液、48%乐斯本2000-3000倍液、卷叶特杀1000-2000倍液等。

(2)树下防治。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大部分集中在树干周围1米半径内的土壤中,到来年6月中旬开始陆续的出土,根据这种特性我们在越冬幼虫出土盛期在土壤表面喷洒药剂或洒一层药土,就能有效的防治出土幼虫。具体方法是:用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拌细土15-25公斤,拌匀后均匀洒在树干周围1米半径内,用手耙把药土和表土拌匀,或50%辛硫磷乳油兑水300倍液,喷洒在树干周围1米半径内,要求土表要湿润2厘米左右,上面覆一层薄土防治辛硫磷见光分解,过15天后再处理一次。桃小食心虫发生严重的果园6月中旬开始每隔15天共处理3次。

(作者单位:157200 黑龙江省东宁县果树蔬菜管理总站)

猜你喜欢
桃小食心虫越冬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苹果免套袋栽培桃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技术
桃小食心虫成虫化学感受蛋白CSPs的基因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桃小食心虫对桃树的危害及无公害防治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冬季西葫芦越冬丰产栽培技术
性诱剂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测报中的应用
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