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救市政策的实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09-10-19 09:07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5期
关键词:政府干预实体经济

王 萌

摘要: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使许多金融机构发生连锁反应,金融体系政府紧急救援并出台一系列救市政策,并在实体经济面临衰退时采取刺激经济计划。文章对这些政策措施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实质意义,最后从利弊两个方面分析了美国政府救市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救市政策;实体经济;政府干预;美元贬值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3-0001-02

一、金融危机下美国政府救市的政策分析

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扩大,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国的众多金融机构接连破产或陷入危机,金融体系面临崩溃,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政策,根据时间先后和危机的性质,可先将救市政策措施分为两大类进行分析。

(一)前期:紧急性救援,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1.对金融机构或企业的救助

(1)对金融机构的救助。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直接救助主要是通过提供融资贷款,政府注资或接管,即国有化。

2008年3月14日,贝尔斯登出现流动性危机,美联储立即通过摩根大通借给贝尔斯登期限为28天的贷款,而贝尔斯登以其流动性最差的300亿美元资产作抵押。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美联储首次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开放贴现窗口。2008年9月7日,政府宣布接管“两房”计划,允许“两房”直接从联储贴现窗口借款。2008年9月16日,由于市场违约风险加剧,而AIG是全球信用违约掉期市场主要卖方,它须偿付的金额急剧增加导致其陷入财务困境,美联储不得不向其提供850亿美元的高息抵押贷款,以缓解流动性危机,条件是政府获得79. 9%的股权,并持有其向其他股东分红的否决权。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又向AIG增加378亿美元的贷款额度。

美政府还在法令方面给深陷困境的金融机构特殊待遇,比如批准美国银行收购美林,因为根据美国存款限制的法令,禁止任何银行开展会令其存款达到美国全国存款总额10%以上的并购活动,但美国银行收购美林的存款比例已达10.99%,但美国政府依然批准了此项收购。

(2)对实体企业的直接救助。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投资者担心不能收回资本而不愿购买企业的商业票据,商业票据市场几乎陷于停顿,再加上银行惜贷,企业陷入融资困境。于是,2008年11月7日,美联储宣布直接购买大量购买企业短期无担保商业票据,这是自大萧条以来,美联储首次绕过银行、央行直接为企业发行债券提供担保。

2.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货币政策。首先,利用利率工具增加市场流动性。作为市场参照利率的联邦基金利率,从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接连几次下调,由5.25%下调直至0~0.25%。而对于再贴现利率政策,美联储累计下调贴现利率575个基点,并将基准利率与贴现利率的差距缩小。为增加受困金融机构收入并减小公开市场业务的压力,2008年10月15日,美联储宣布向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而此前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是不付息的。其次,利用金融创新工具支持流动性。如期限拍卖贷款(TAF),通过放宽抵押品范围向存款类金融机构注入更多的流动性;重要交易商信用贷款(PDCF),即直接向交易商提供短期贷款,其抵押品包括公司债、市政债券、MBS和ABS等;商业票据融资贷款(CPFF),用于向商业票据的合格发行者提供流动性;期限资产支持证券贷款(TALF),以协助基础资产为信用卡贷款、助学贷款、汽车贷款等的ABS的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MLF),通过支持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支持商业票据市场;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MMIFF),由此美联储更直接地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提供融资支持,减轻其赎回压力。

(2)财政政策。首先,美国政府于2008年2月实施了1680亿美元减税方案;其次,为了帮助购房者获得再融资,7月实施了住房与经济恢复法案;10月3日,布什又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一是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存款保险上限由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二是推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用于购买金融机构的问题资产及注资。

(二)后期:刺激经济,挽救实体经济

2009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蔓延,实体经济受巨大冲击,面临衰退,美国政府不仅采取了救助金融体系的措施,更主要放在了拯救实体经济上,或说为了挽救整个国民经济,在此意义上,美政府应对的是经济危机,重要的几项政策措施如下:

1.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了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政府最庞大的开支计划,该计划几乎涵盖美国所有经济领域,将资金总额中约35%用于减税,约65%用于投资。

2.2009年3月,美国财政部开始实施问题资产公私合营投资方案,旨在利用联邦资金并吸引私人部门资金参与,以剥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上的问题资产。

3.2009年4月到5月期间,美国财政部开始对19家最大的商业银行实施压力测试,以检验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充足程度。

(三)美国救市政策的实质分析

分析政策的实质首先要看实施政策的背景动因,即此次金融危机的本质。

此次金融危机源于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的债券及其衍生品的投机,住房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及其衍生品市场本是为分散和转移风险同时追求风险收益为目标的,但由于华尔街的券商们对风险收益的过度贪求,导致了对衍生产品价值的高估,虚拟的市值不断高涨,然而当人们重新认识风险价值时,市场发现衍生品的真实价值,在人们恐慌心理下,市场没有时间逐渐调整价格,泡沫迅速破灭,人们纷纷抛售被高估的金融资产,导致风险价值又被过度低估,资产要求回报率迅速上升,风险资产损失扩大,而金融机构也随之遭遇流动性危机。而在脆弱的金融体系中一家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便会波及多家机构,由此金融体系将面临崩溃,这样的结果不仅会带来资产价值的巨大损失,还会使实体企业在崩溃的金融体系中难以融资影响企业运营,并带来市场上消费投资的大幅度萎缩,从而使实体经济遭受重创,经济萧条。

在这个过程中,资产价值加剧缩水和流动性不足进入一个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市场恐慌心理又充当了催化剂。而在这个过度自由发展的市场中,政府的介入正是阻止金融体系崩溃,打破资产减值和流动性不足的自我加强机制。上述救市的前期政策措施中减税方案、提供贷款便利、购买问题资产、资本金注入都是在危急下为金融机构提供资本支持,给市场注入流动性,弥补流动性匮乏。这是以国家信用的形式支持市场信用,危机发生的原因正是市场信心丧失,但国家信用对挽救人们已经丧失殆尽的信心和过度规避风险的心理起不了决定作用,只能延缓危机冲击速度,降低危机的杀伤力,给市场一些缓冲时间,防止金融体系崩溃。

而对于后期即指金融危机影响到实体经济时,美国政府推出787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政府最庞大的开支计划,可见美国经济衰退下政府对经济的刺激力度,可以说是一次冒险,该计划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开发上,旨在振兴产业,刺激经济,抑制衰退。

此次危机使人们想起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很多人认为此次危机中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予以挽救危机正是印证了政府干预的好处,但他们忽略了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华尔街的券商为何敢冒如此大的风险投机,恐怕与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有紧密联系,所以此次危机是由于政府干预不当引起,之后政府出台政策是属于补救性质的,防止情况进一步更加恶化。对于危机后政府的补救措施,利弊还很难说,市场有自动调节功能,依靠市场自身力量使经济恢复,资源配置将更加有效率,只是这个过程较漫长和痛苦。市场一出问题,政府就出面救援,使那些在这个贪婪投机过程中的券商们很快又会忘记挫折和教训,但政府毕竟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人,国民遭殃,它不能置之不理;企业倒闭,它无法坐视不管,政府的责任不仅仅是效率,还有公平,它负有保障社会稳定的责任,这可能就是自身角色的矛盾。

二、美国政府救市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美国政府救市的主要目的是使美国经济复苏,如果美国政府救市效果显著,美国经济复苏,消费需求恢复,对中国直接的好处就是有利于增加出口需求;而且,全球经济因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处于低迷,如果美国经济复苏,可能带动全球经济好转,国际大环境好转自然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比如中国的失业问题也会有所改善。

(二)不利影响

美国政府的一些大规模救市政策是以巨额美元为基础的,这将影响未来经济状况及美元走势。那么首先需要知道巨大的救援资金从何而来,无非有三个渠道:第一,通过财政政策从纳税人手中取得,但现在美国实行的是减税政策,所以此办法基本不可能;第二,美联储开动印钞机,投放美元货币;第三,发国债,由外国人购买。后两条都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如果金融体系稳定后,美联储不能及时回收过剩的美元,很可能引发通过膨胀,美元贬值,从而对中国产生影响。那么美元贬值将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美元贬值将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或引发我国通货膨胀。我国一直是出口导向的国家,如果美元贬值将使以美元表示的出口商品变得昂贵,抑制出口,而央行如果要维持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使人民币贬值,必然要投放人民币,这便会引发国内通货膨胀,再加上我国政府也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救市,已面临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美元贬值,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样我国政府又将不得干预市场,可能干预有效,但也可能内外失衡加剧。

2.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缩水。截至2009年上半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突破了2万亿美元关口,据估计,美元资产约占70%,我国也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外汇储备结构较单一,大部分集中在美元资产上,汇率风险较大,一旦将来危机过去,美元贬值,我国手中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幅缩水,我国将遭受巨大损失。所以当前应尽快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降低投资外债的风险。

3.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入。面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大量短期国际投机性资本流入国内,引起外汇市场波动,不利于长期对市场流动性的掌控,而且外汇汇率波动将给人民币汇率加压,加大央行的管理难度。更严重的是,中国在内外流动性过剩的双重夹击下,很可能产生新一轮的资产价格泡沫。

4.美元贬值将引起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原油和黄金的价格。国际能源和绝大多数初级产品国际贸易都以美元计价,美元相当于垄断性货币,如果美元贬值,必将引起这些能源和产品价格的高涨。

三、结语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政府救市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有利有弊,但结果究竟如何还要决定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照目前情况看,笔者认为不利的因素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影响更大,中国需做好各种防范风险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宇.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非常规措施[J].学习与探索,2008,(6).

[2]张云,刘骏民.经济虚拟化与金融危机、美元危机[J].国际金融研究,2009,(3).

[3]朱民边,卫红.危机挑战政府——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措施批判[J].国际金融研究,2009,(2).

[4]邹新,程实.金融危机中的美国救助政策全面探析[J].中国经济报告,2009,(5).

[5]姚枝仲.美国金融危机:性质、救助与未来[J].世界经济,2008,(12).

[6]成十.美国投行巨头的崩溃与政府危机对策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6).

[7]李礼辉.从金融危机到经济衰退:全球面临巨大挑战[J].国际金融研究,2009,(1).

[8]于文涛.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济,2005,(3).

[9]张明.美国经济下滑和美元贬值对中国出口和通货膨胀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7,(11).

猜你喜欢
政府干预实体经济
企业并购中政府干预的动机与效果:综述与启示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