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液黏度与精液分析参数及男性不育的关系

2009-10-20 04:28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15期

夏 薇 苏 宁 王 维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精液黏度与精液分析各项参数间的关系,探讨精液黏度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对326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精液黏度及精液常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精液黏度正常组和增高组在精液量、液化时间、精子密度、b级和c级精子百分比、精子速度参数和精子空间位移程度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度增高组d级精子百分比明显高于黏度正常组(P<0.01);黏度增高组精子存活率、a级精子百分比、精子运动方式参数LIN、STR和WOB均明显低于黏度正常组(P<0.05)。结论:精液黏度增高可以降低精子存活率,减弱精子活动力,改变精子运动方式,从而降低精子受孕能力,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精液黏度;精液分析;男性不育

[中图分类号] R7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09)08(a)-046-02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男性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日益增多。男性不育的病因很多,其中精液异常占据较大比例。精液中精子数量、存活率、前向运动速度以及活动精子的比例及数量对男子的生育力起决定作用。而影响上述参数的因素多种多样。本研究通过对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查结果的分析,探讨精液黏度对精液各项参数的影响,以期对不孕不育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1~5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科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326例,年龄20~56岁,平均(31.46±5.47)岁,均为夫妇同居1年以上,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由于男方因素造成女方不孕者。

1.2 标本采集

上述检测对象需精前禁欲3~5 d,采用手淫法或性交中断法获取精液并收集于干净容器,30 min内送检。

1.3 检测方法

所有精液标本送到后均置37 ℃恒温板上静置待液化(超过60 min不液化者加酶处理),肉眼观察其颜色,液化后立即将一玻璃棒插入精液,然后提起玻璃棒观察形成丝状物的长度。如玻璃棒的末端附有一滴精液呈悬滴状为黏度正常;玻璃棒末端附有一条≥2.0 cm的丝状物即为黏度增高。

随后检测精液量及精液pH值,再采用西班牙SCA精子质量分析系统,配合载物台温控仪以及MACRO 计数板做全套相关参数分析,进行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和精子曲线速度(VCL)、直线速度(VSL)、平均路径速度(VAP)、侧摆速度(ALH)、鞭打频率(BCF)、直线性(LIN)、摆动性(WOB)和前向性(STR)等参数的检测,同时采用伊红染色的方法检测精子存活率。

1.4 检测标准

①精子速度参数

平均路径速度(VAP):精子沿轨迹曲线行走的平均速度(μm/s)。曲线速度(VCL):精子头部实际行走的轨迹路径速度(μm/s)。直线速度(VSL):精子头部呈直线移位的前向运动速度(μm/s)。

②精子运动方式参数

直线性(LIN):表明精子实际的行走路线的曲折程度(%)。前向性(STR):表明精子平均移动轨迹的曲折程度(%)。摆动性(WOB):表明精子实际运动轨迹相对其平均路径摆动的程度(%)。

③ 精子空间位移程度参数

1.5 侧摆幅度(ALH)

表明实际运动轨迹相对平均移动轨迹的偏离程度(μm)。

1.6 鞭打频率(BCF)

精子头部跨离精子运动路径的频率(Hz)。

1.7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x±s)表示,黏度正常组和增高组各项指标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精液黏度正常者248例,精液黏度增高者78例。两组在年龄、精液量、液化时间、精子密度、b级精子百分比、c级精子百分比、精子速度参数VCL、VSL、VAP以及精子空间位移程度参数ALH、BCF,这些参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精液黏度增高组d级精子百分比高于黏度正常组(P<0.01),而存活率、a级精子百分比、精子运动方式参数LIN、STR和WOB均低于黏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精液中存在着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纤溶酶系统,维持精液处于正常黏度状态。若其含量不足或功能不全,将导致精液黏度增高。精液黏度增高使精液中的纤维或黏液与精子相互缠绕,从而阻碍精子从精浆中正确游走至宫颈管以到达受精部位。已有研究报道精液黏度增加在不育患者中发生比例较正常者更高。本研究中,男性不育患者中精液黏度增加发生率为23.9%,与文献报道相符[1]。

本研究结果发现,黏度增高组与黏度正常组患者的年龄、精液量、液化时间、精子密度等一般参数无明显差异,说明精液黏度状态与年龄、精液量、精子密度无关,而且精液黏度增高者精液液化时间并无延长,这与其他文献关于精液黏稠度与液化互相影响,黏度高者液化时间明显延长的报道[2]不一致。有研究发现精液液化延迟/不液化多因前列腺病变(或其他因素)致使纤维蛋白不能分解;而导致精液黏度增高的原因有很多,如吸烟、精液白细胞数增高、精浆抗精子抗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等[2-4]。同时有研究指出精液氧化应激的增高也是引起男性不育患者精液黏度增高的原因之一[5]。导致精液液化延迟/不液化的原因与精液黏度增高的原因可能不同,故两者间没有明显关联,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报道指出,精囊中分泌的凝固因子对精子活动率、运动速度具有抑制作用。它作用于完整精子的鞭毛,阻止精子运动,精子的大多数能量消耗于克服尾部的切线运动使精子活动受限或活动缓慢,或在原地摆动不能向前运动[2]。本研究中,精液黏度增高组精子存活率、a级精子百分比和精子运动方式参数LIN、STR和WOB均低于黏度正常组,d级精子百分比高于黏度正常组,与文献报道一致[2-3]。精液黏度增高使精子活动受限,导致快速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明显降低,不动或仅尾部轻微摆动的精子比例明显升高,精子运动方式发生改变,使精子活动度、穿透力降低,能穿过女性宫颈黏液到达输卵管壶腹部的精子数量大大减少,从而降低精子受孕能力,最终引起男性不育。除此之外,有研究显示精液黏度增高还可以影响精子的DNA,从而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单精子注射(ICSI)以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过程中导致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出现不良治疗结局[6-7]。目前精液黏度增高引起精液质量下降进而导致不育和辅助生殖技术结局不良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精液黏度增高可影响精子活动力和运动方式,降低精子受孕能力,在引起男性不育的同时还可能因为损害精子DNA导致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失败。这些均应引起不孕不育专科医生的高度重视,积极查找可能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降低精液黏度,从而提高患者受孕能力。

[参考文献]

[1]Elzanaty S,Malm J,Giwercman A.Visco-elasticity of seminal fluid in relation to the epididymal and accessory sex gland function and its impact on sperm motility[J].Int J Androl,2004,27(2):94-100.

[2]赵豫风,刘广忠,刘敏丽,等.精液黏度增高与不育的关系[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0,15(1):26-27.

[3]王忠山,刘睿智,沙艳伟,等.精液黏度与精液分析参数、解脲支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关系分析[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4,18(1):9-14.

[4]刘睿智,辛暨丽,沙艳伟,等.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精液黏度和液化时间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3,7(6):499-500.

[5]Aydemir B,Onaran I,Kiziler AR,et al.The influence of oxidative damage on viscosity of seminal fluid in infertile men[J].J Androl,2008,29(1):41-46.

[6]Esfandiari N,Burjaq H,Gotlieb L,et al.Seminal hyperviscosity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a prospective study[J].Fertil Steril,2008,90(5):1739-1743.

[7]Esfandiari N,Gotlieb L,Casper RF.Seminal hyperviscosity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 of 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 and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a prospective study[J].Int J Fertil Womens Med,2006,51(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