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应渗透艺术之美

2009-10-21 06:37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音乐教师教育艺术欣赏教学

朱 芳

摘要:人们创作、演唱、演奏音乐,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欣赏。音乐欣赏也是音乐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这一切,无不渗透和展示着教育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音乐教育;欣赏教学;教育艺术;音乐教师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升人的艺术修养。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音乐欣赏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使受教育者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眼界,培养音乐审美情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音乐教学就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欣赏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欣赏音乐?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欣赏与音乐创造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的所有表现力都来自于悦耳动听的音响及精致巧妙的音乐形式。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情感的体验过程。是欣赏者的情感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体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准确、探测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它包括对作品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等的知觉体验,还包括对作品情感内蕴的理解。童年是一个充满幻想与游戏的时期,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趣味变异很迅速,以至缺乏审美判断力,容易成为各种“新潮”的趋奉者,从而形成某些人热衷流行音乐的心理倾向。而兴趣是人跨进艺术殿堂的敲门砖,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接触音乐是为了娱乐、休憩、消遣。音乐教学要抓住受教育者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创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抓住“听”这个重点,倾听、倾听、再倾听。通过倾听音乐,拨动人的心弦,提高音乐鉴赏力和审美体验、审美判断能力。为了让学生求得情感体验的步步深入,一方面要悉心倾听音乐,另一方面要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体裁形式的表现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对作品情感内涵的把握。

有些人认为音乐欣赏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只不过是用耳朵去听,通过听觉去感知音乐,这是片面而缺乏能动性的。事实上音乐欣赏绝不仅仅是一种被动性的接受行为,还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性创造活动。如果将谱曲看作是第一度创作,演奏演唱是第二度创作的话,那音乐欣赏则可以看作是第三度创作。

接受美学认为,任何艺术作品的文本都具有不确定性,音乐作品尤其如此,它意义的实现要靠接受环节使之具体化,也就是要靠接受者的感觉与知觉经验将作品的空白处加以填充。音乐欣赏是欣赏者的主题活动,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主题意识渗入到欣赏对象中,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音乐作品文本的面貌。即使是同时坐在同一个音乐厅中听同一曲的演奏的听众,由于不同的听众生活阅历、思想情感、艺术修养及审美趣味的不同,他们对所听的乐曲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这正像人们说的“有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音乐欣赏是欣赏主体(欣赏音乐的人)与欣赏客体(被欣赏的音乐作品)互相交融的过程。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作品作为被欣赏的客体,将流动的音响作用于欣赏的主体——欣赏音乐作品的人;同时,作为主体的欣赏者又不断地将自身的情感与想象投入到所欣赏的客体——音乐作品中去,用幻化的意象去充实音乐的内涵。当然,音乐作品的感性特征对人的意识活动也有着引导与制约作用,这就是欣赏者的创造。

正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所以将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可以起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作用,而这正是我们通过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非音乐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音乐欣赏与民族音乐

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瑰宝,它能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音乐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脱离本土文化的根,音乐教育也必须继承、弘扬、发展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能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

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和建国以来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大多蕴藏着进步的思想内涵。很多优秀作品是通过音乐来感染和教育学生,把思想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接受德育,在潜意识中提高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

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能使人的心灵发出震颤,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情感变化。音乐的产生过程是全部的创作过程,无论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然伴随着创造性的表现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优秀的民族音乐不仅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创作思维,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水平。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在教育中将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和聆听民族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民族音乐当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例如,欣赏曲目中的精听曲目《码头工人》,作品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反抗压迫、追求幸福的渴望。全曲运用三连音这一特殊节奏型,21次重复出现,使主题旋律不断上升到高潮,给学生留下了形象、鲜明、深刻的印象。通过欣赏,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热爱伟大祖国、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壮志。民族器乐曲《百鸟朝凤》是我国民乐中的瑰宝,通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音乐欣赏与音乐教师

好的音乐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课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要提高教学的兴奋性,不但教学内容要难易适度,教学方法有新意,音乐教师也非常关键。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倾泻自己的感情,犹如引导学生走入园林里匠夺天工的佳境。山水之间,既有园中之园,又有景中之景,寓景于情,寓于物,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之中得到美的收获。在施教过程中教师把喜、怒、哀、乐的真挚感情通过面部表情和姿态传递给学生,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领会和对音乐鉴赏的理解,充分体现出教育的情态美。在面部表情中,眼睛的注视犹为重要,被誉为“心灵的窗户”。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不时的扫视全班,使学生感到不存在有“被遗忘的角落”。老师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给有声语言以延续于补充,对学生同样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基本情感是微笑,它能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可以开启心灵的窗扉。如果一上课,教师在学生面前只有板着面孔才能显示出老师的威严,才能“镇”得住学生;或者学生唱错了曲调,唱漏了歌词,老师不是皱眉就是瞪眼,这样的老师,学生不会喜欢;这样的音乐课,更不会成为学生的愉悦。“笑脸可做解花语”人最美的就是微笑,生活需要微笑,而学生更希望看到教师那暖人心怀,充满鼓励的微笑。

总之,从音乐实践活动的整体看来,音乐欣赏是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接受环节,是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本着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多方位的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有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从而拓宽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使之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其强烈的审美激情,发展审美能力, 最终得到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郭声健,《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音乐教师教育艺术欣赏教学
课改15年山区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
浅论高职高专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及教育艺术
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管理与教育艺术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
情感教育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