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电视栏目,析文化生态

2009-10-21 06:37朱月娥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文化生态中国文化传承

朱月娥

摘要: 语言中包含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语意可以激发和刺激人的思想,纠正或改变人的行为。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电视栏目名更应有着此种功能。分析电视栏目名中丰富的文化生态特色,便于人们鉴赏、生态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

关键词:电视栏目名称; 中国文化; 文化生态; 传承

邓延昌和刘润清先生在《语言与文化》(1989)一书中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1](159)语言具有指导功能,“即引导、影响和培养人的个性的功能。人可以通过语言对对方施加影响,人也可以从语言中得到知识并受到教育。语言中包含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语意可以激发和刺激人的思想,纠正或改变人的行为”。 [2](33) “文化生态是社会生态的一个特殊层面,它可以通过特殊的形质为人的感官所感受。当文化生态的各种表现形质成为生态审美的对象时,它同样可以给主体带来美感,而能带来美的感受的文化,恰好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生态文化。”[3] (168)电视栏目名称正是信息和美的集合体,它们向人们传递着多彩的信息,同时又能给观众带来多彩的文化美感。中国电视栏目名称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同时又生态地弘扬着民族的文化。欣赏富含中国文化的电视栏目,可以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主动自觉地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使中国文化在音乐和画面及文字的交织中生态地传承。因此,探讨电视栏目名中的中国文化就成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化生态”由构成文化系统的诸内、外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关系。本文主要从诗歌、色彩、饮食和茶等四个文化生态要素来探寻中国电视栏目名如何生态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

一、诗歌文化的生态传承

诗歌凝聚着中国古老灿烂的文明,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与优雅。诗歌把人与大自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盛赞生命的绚烂、炽热。电视栏目起着弘扬中国文化的伟大使命,因此用诗歌中的词句来命名是生态传承中国文化的有效方法。看中央台的名栏目《天涯共此时》,让我们情不自禁吟诵起张九龄的《望月怀远》[4](45),其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祝愿。观看此栏目,人们的愿望就与栏目的主题“愿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能通过这一栏目共享欢乐、共享亲情”达成一致。《夕阳红》栏目名让人联想起李商隐的《乐游原》中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和杨慎《临江仙》中的诗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老年人的生活如夕阳一样绚丽、美好”的画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饱含着诗歌文化的电视栏目名还有《南腔北调》、《看神州》、《数风流人物》、《如烟往事》、《冷暖人生》,它们会令我们想起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在《青藤书屋图》上题的一副有名的对子“几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毛泽东的诗句“看神州大地谁主沉浮”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陶铸的诗句“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白居易《乌夜啼》中的诗句“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诗歌文化的引入,不仅使电视栏目名称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而且赋予了它浓厚的艺术特色,文学气息,让文字超越文面进入诗心,激活观众的想象力,从而产生艺术心灵的感应,使观众产生共鸣。这些栏目名将诗歌的元素引入其中,利用诗化的语言,和谐地把大自然、人、生命融为一体,给观众以无限的美感,从而形成了诗歌文化的生态美。

二、色彩文化的生态传承

色彩文化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红、绿、黄色是中国人钟爱的色彩,某种程度上而言,没有了它们,也就没有了中国文化。电视栏目名能让我们享受中国色彩文化的那份清新、和谐的生态美。

(一)绿色

绿色让人感觉稳定而平静,象征着和平和安全;又因为绿色是大自然的主流颜色,富含无尽清新,使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得以延续。因此,在中国文化中,绿色象征着希望、充实、文明、和谐、自然、安全、健康和美丽。如“青山绿水”、“绿灯”、“绿卡”、“绿色食品”,网络上出现了“绿土地”、“绿土地视角”等网页,无不向人们传递着环保的、健康的生态文化。中国的电视栏目名称吸纳着中国的绿色文化,用《绿色空间》、《绿色园地》、《绿色时空》、《绿野寻踪》、《绿色家园》、《绿豆豆英语》、(山东教育台,学纯正地道的英语)播撒着绿色文明,倡导人们建造和维护绿色的家园,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

(二)红色

战国时期“五德”的创始人邹衍认为:南朱雀,属火,色赤。因此,在中国,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除表示颜色外,红色还是喜庆、昌盛、幸福、美好、胜利的象征。著名的电视栏目《夕阳红》中的“红”就蕴含着“幸福、美好、快乐”的意味,比喻老年人的生活如夕阳一样绚丽、美好。红红的玫瑰,代表着美好的爱情,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栏目中手执红色玫瑰的俊男靓女如同朵朵灿烂的玫瑰,进行着一场青春的约会,玫瑰的色彩赋予着受众青春与欢快,激情与爱情。红色有时也代表着危险,如《红灯停》就意味着闯红灯是一种危险的举动。《红绿灯下》这一栏目名既贴切又新颖,吸引着受众的注意力,传送着交通知识。

(三)黄色

黄色被认为是阳光和大地之色。在中国古代民族的颜色概念里,黄色为中央之色,这是因为古代的中国文化起源地主要在现在的陕西、山西及中原地区,这一带土地的颜色为明显的黄色,所以这种土地的黄色以后被视为帝王之色,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尊严,如“黄帝”、“黄袍”;又因为黄色与黄金同色,所以黄色象征着财富与权贵,富贵与辉煌。 电视栏目《黄土地》、《金土地》、《旅游黄金线》、《金土地希望周刊》、《黄金强档》、《黄金剧场》传递着中国金黄色的古老文化,告诉人们这些栏目如黄金一样贵重、一样抢手,一样受人欢迎,也蕴含着人们对财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另外还有《七色花》、《七彩路》、《七色光》等。把七彩的颜色注入电视栏目名,让彩色的诗意给电视留下无限的创意空间,使诗情画意交相辉映,焕发出璀璨的时代色彩。

这些以色彩文化命名的电视栏目留给了电视观众无穷的想象和七彩美的享受,使得中国色彩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浸入观众的心间,使其轻松、愉快地代代相传、并随着时代的步伐生态地发展。

三、 饮食文化的生态传承

一种文化的形成都应具有一定的历史积累,一段历史往往就能造就一种饮食文化。中国有着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这种文化蕴藏,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技术的高超,菜式的多样,造型的精致,的确令人惊叹。电视栏目名向大众传递着丰富多彩的中国饮食文化,也传递着如饮食文化一样灿烂的中国文化。《电影大牌档》、《空中大排挡》、《新闻早点》、《串串香》、《娱乐麻辣烫》、《麻辣故事会》等栏目名反映了大众化的饮食文化和文化饮食,大排挡上的饮食具有多彩、方便、快捷、大众化等特点,麻辣烫,刺激、热闹、欢快,虽是重庆市民口味的火锅味道但传遍中国大地,用这些饮食名命名的电视栏目向电视受众传送着如“大排挡”、“麻辣烫”一样休闲、可口、快捷、大众化的雅俗共赏的电视节目。如《串串香》,为重庆经济频道麻辣系列的品牌延伸,是娱乐化、生活化、平民化传播的多种实现形式之一,讲述的是百姓身边的事,有趣的事,好奇的事,好玩的事;《新闻早点》栏目的新闻一反传统新闻栏目太严肃、太官方、等特点,展现的是国人边吃早点边看新闻时的那份轻松、自在与享受,是一种快捷的新闻方式。饮食文化和影视文化的结合,调动起了观众的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让观众产生众多美的感受,是中国文化生态发展的有力例证。

四、茶文化的生态传承

茶道起源于中国,因此中国有着古老、悠久的茶文化。茶文化影响着电视栏目的命名,电视栏目的命名也反映着茶文化,如《都市茶座》、《清清早茶》、《旅游早茶》、《早茶流香剧场》、《新闻连连看早茶版》等是电视快餐节目的萌芽。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不仅仅需要大容量、有内容的电视大餐,同时也需要那些短小精湛的电视快餐节目。喝早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这种早茶文化辐射到全国各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早茶的流行也是快餐文化的折射,虽然喝早茶的时间短,但早茶里的每一道菜、每一种甜点都是那么小巧,那么精致,很适合现代社会中忙碌的人群,而这种乐趣和吃大餐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电视利用流行、时尚、大众化的饮食名和茶文化为电视栏目命名,使得具有同样特点的电视栏目及其此栏目下的电视节目倍受电视受众的亲睐,达到了电视与受众之间心灵的融合与沟通,文化也就像涓涓细流渗入观众的心田。

五、结论

电视栏目名称浸染民族文化的色彩,可使其本身具有更高的文化审美价值,有利于提升本栏目的品位,增强其鲜明的个性,使受众产生共鸣,同时又能担当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使中国文化呈现和谐、平衡的生态美。我们主要从诗歌、色彩、饮食、 茶等文化生态要素着眼,探讨各类文化在影视文化的花园中如何相互映衬, 相互烘托,共同形成良性的文化生态结构,从而达到文化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和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 赵爱国,《浅谈语言国情学》[A]. 王福祥, 吴汉樱. 文化与语言[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3] 李大西,《文化生态美感的特质及对文化发展的启示》[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 168。

[4] 谢晓明, 金鑫. 《央视栏目名的用字用语情况考察》[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5): 45。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08-2009年立项课题(0805067B)、200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跨课程教学法在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生态中国文化传承
当代美国科幻电影的文化生态解读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浅析汉风壶与中国文化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谈黄梅戏的生成繁衍与文化生态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
从玉米到蔬菜:一个山镇生计变迁的文化生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