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与文学交流中“平等对话”

2009-10-21 06:37刘昱君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平等对话误读文化交流

刘昱君

摘要: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在中德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意义。陈铨作品对德国学者对中国文学的误读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在文化与文学交流中要“平等对话”这一重要学术思想。

关键词:平等对话;文学交流;文化交流;误读

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是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第一部有关影响的专著。该作品跨越了东西异质文化数千年间凝聚成的厚墙,沟通了东西文化与文学,在中国比较文学学派的确立上具有开拓性贡献。

一、德国学者对中国文学的误读

当两种异质文化交流碰撞时,往往会产出思想的火花,同时也必然会产生误读。陈铨发现,从18世纪以来德国汉学家们经常误读中国文化。笔者选取其描述的典型误读如下:

“如果我们再去翻一翻在德国最负盛名的两部《中国文学史》,一部是卫礼贤,一部是格汝柏,看见他们讲中国文学家名字的稀少,我们也会同样的失望。……一般译本里的绪言,大都是乱七八糟的的瞎说。如像“好逑”两个字本来是用《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作小说的书名,因为翻译的人不懂原文的意思,就大胆说《好逑传》是一位好逑先生作的。塔尔翻译的中国《短篇小说集》,序文里把明清的短篇小说发生的时间,提早了一千多年。《水浒传》认为只是一部“滑稽的小说”,批评《水浒传》的金圣叹,从来没有写过一章小说,翻译的人,却说他续写了,《水浒传》五十章,像这样的错误差不多随时都可以发现。”(p.3)

二、德国学者对中国文学的误读成因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误读呢?从陈铨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首先由于中德文化属于异质文化,其文化传统和思维方法不同所致。中国古代的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道家思想为辅佐的文化结构,晚清之前,这种文化结构一直没有动摇过。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是中国哲学的特点。作品中多形象、具体的表现手法。西方哲学崇尚个体思维,以个体性的积淀的西方思维方式把复杂的事物分解成简单要素逐个进行研究,更多强调逻辑分析,抽象的表达法,作品常强调因果关系和象征手法。这使中西文学的结构和叙事方式,文化形态有异,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其次是近代以来中国的锁国政策影响了中西交流。德国学者很难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并获得第一手材料。

第三是由于近代以来德国对中国有歧视的倾向。15、16世纪之后,随着《马可·波罗游记》,利玛窦《中国札记》,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等著作的出版,德国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19世纪之后,随着德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兴盛,理想的“中国”破灭了,德国人开始把中国看成一个古老、蒙昧的、封闭的、专制的、不开化的野蛮民族,包括黑格尔这样的大思想家都带着“欧洲中心论”的眼光来看中国。这种带着歧视的眼光看中国文学,不可能把握中国文学的精神实质。

第四是翻译的不够,特别是一流的作品介绍不够,选材不当。中国文学文化有其独特性、综合性,很多学者很难达到对中国文化的彻底理解。西方人对中国的文化和文学也没有深入的了解,甚至比中国人认识西方更加困难,“拿一个欧洲人来学中国文字,实在是非常得困难。他要学好,一定要费很多的工夫,同时在德国方面大家对于一个研究中国学文的人,常常作许多不可能的要求。他一定要熟悉中国的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艺术,及其一切关于中国的东西。知识的范围异常的宽,工作的人数却非常的少。如果一个欧洲学者把《四书》、《五经》和中国历史弄清楚,他已经费了好几十年的工夫,当然没有多少闲工夫再来研究中国的纯文学。”(p.3)

第五是翻译者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把握不够。绝大部分德国学者在翻译中国小说的时候, “想利用翻译材料,由他自己意思来改编小说。……他们因此把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人生的精义,反而弄得肤浅无味。他们还没有达到用中国精神来创造新文学的境界,他们只是利用中国材料来发挥他们自己对人生的见解。”(p.47)

第六是中德人生观不一样,中西戏剧表演方式不一样。“中国戏剧根据的是‘一种特别的人生观,和西方戏剧完全不同;……在中国往往只有戏子艺术,没有戏剧文学。(p.48)

三、结语

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首次研究了中国纯文学对德国文学影响的历史,探讨了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文学交流影响的规律,评价了德国人译介研究中国文学、借鉴创作文学作品的得失,阐发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精粹,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观、坚固的民族文学自信和理想的世界文学远景的东学西渐文学观。陈铨主张文学研究要通过详细考证、具体的文本分析,并结合语境进行研究;文学交流中如何避免误读,需要从精神和形式上把握,还要注意文化的独特性,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交流与文学交流中要“平等对话”。陈铨的作品中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文化批评观念,即从文化角度切入,无论是深刻的民族文学,还是肤浅的民族文学,都能够在平等语境中交流对话。

参考文献:

[1]陈铨.《中德文学研究》[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说明:本文中的引文皆出此书)。

猜你喜欢
平等对话误读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还原真实
影响的焦虑与“误读”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构思
被曲解与被损害的——评麦克白夫人
浅论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实现师生的和谐互动
浅谈对讨论式教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