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烂皮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2009-10-21 06:37周艳华谷海霞张银岭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皮病青杨病部

周艳华 谷海霞 张银岭

杨树烂皮病是杨树的多发病,在我们东北地区尤为常见,它主要为害的树种有小青杨、青杨杨、山杨、钻天杨等。病害发生在主干、枝上,尤其是树杈和易受各种伤害的干皮最易发病。

一、杨树烂皮病病原菌

杨树烂皮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的污黑腐皮壳菌(Valsa sordidaNit),其无性型半知菌亚门的金黄壳囊孢菌[Ctyosporachrysosperma(Pers)Fr.)]帅子囊多个埋生于子座内,呈长颈烧瓶状,子囊壳直径350~680xm,高580~896xm,未成熟时为黄色,成熟后为黑色,子囊棍棒状,中部略膨大,子囊孢子4枚~8枚,2行排列,单胞,腊肠型;分子孢子器埋生于子座内,不规则型,孔口突山寄主表皮而外露,无色,腊肠形。

二、杨树烂皮病症状

发生在主干,大枝分杈处,有些地区因日温差显著,出现日灼伤,往往在树干基部向阳面首先出现病斑,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水渍状病斑,略为肿胀,皮层组织腐烂变软,以手压之有水渗出,后期失水下陷,有时病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有明显黑褐色边缘,无固定形状,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后期在病斑上长山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或雨后,自分生孢子器伤孔口中挤出橘红色胶质卷丝状物,在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速度很快,向上下扩展比横向扩展速度快,当病斑包围树干一周时,其上部即枯死,病部皮层变暗褐色,糟烂,纤维互相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时腐烂达木质部,如环境条件对树木生长有利,抗病性提高,病斑的周围组织则可长出愈伤组织,阻止病斑的进一步扩展。发生在苗木,幼树及大树枝条上,发病初期呈暗灰色,病部迅速扩展,环绕一周后,上部枝条枯死,此后,在枯枝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即为分生孢子器。在老树干及伐根上也有时发生烂皮病,但症状不明显,只有当树皮裂缝中出现分生孢子角时才开始发现。

三、杨树烂皮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植物病部组织内越冬,第二年春天,当温度 (10℃~15.2℃)、湿度(60%~80%)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病菌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在4月~9月均能形成,而5月~6月产生最多,6月下旬以后逐渐减少。分子孢子角于4月中旬开始出现,5月中旬人量产生,雨后或潮温天气下更多,6月以后逐渐减少。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自伤口或死组织侵入,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5℃,而以25℃为最适温度。该病每年4月~5月开始发生,5月~6月为发病盛期,7月以后病势渐趋缓和,至9月基本停止发展。

杨树烂皮病菌为弱寄生菌,它们只能侵害生长不良、树势生长衰弱的树木,病菌先在各种伤口或衰弱的部位生活,并逐渐对活组织进行侵染,该病菌可在已死的树上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烂皮病菌在苗木中带菌率很高,当条件适合时病害可大量发生,树皮含水量与病害发生关系密切,树皮含水量低有利于病害发生。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与影响树木树势及抗病性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关系非常密切。

四、有效防治措施

1.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树木抵抗力是防治杨树烂皮病的根本途径。栽植时,应注意适地、适树、良种壮苗,保护根系。栽植后,应加强保护和抚育管理,适时松土锄草,合理修剪整枝,科学施肥,及时灌水利排水,禁止放牧,防治蛀干害虫、保护好伤口。

2.早春、初冬进行树杆涂白,以防冻裂、日灼等自然灾害。涂白剂的种类和配方剂型:①生石灰5公斤+水10公斤+盐1公斤;②杀虫剂(如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十高脂膜,比例50:③杀菌剂(如可杀得、甲基硫菌灵、双效灵、退菌特、多菌灵等);+保湿粘胶剂,比例50:1。防治方法:①类涂干:②和③类涂冻裂或日灼伤口。

3.改善绿地或防护林卫生状况,清除生长衰弱的植株及枝条,减少侵染来源。

4.因地制宜选用生长健壮或抗寒耐旱的品系,如辽杂2号、A15、6B、A102、青杨及其杂种、小叶杨x黑杨、黑杨x苦杨、小青杨x黑杨。

5.化学防治:先用钉板或小刀对病斑部位进行刮皮处理,刮至好皮,然后用毛刷进行涂药,药剂涂至药液流下。涂3次,每7天涂1次。施用10%碱水(NaoH)或可杀得(53.8%干悬浮剂)8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50%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双效灵(10%)4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50%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猜你喜欢
皮病青杨病部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青杨硬枝扦插育苗技术
20个木桶的心愿
结合工作实际浅谈青杨楔天牛的防治
苹果轮纹病与炭疽病的区别
中华鳖常见病害图谱 (上)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外科日间病部运行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