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009-10-23 05:27黄雪芳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品德课创造性思维

黄雪芳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进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课堂教学应从诱发兴趣、鼓励参与、精心设疑、激励求新四方面抓起。

一、诱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兴趣是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来自对所研究问题产生的浓厚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石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诱发学生的兴趣,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知识素材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景、善于驾驭导语技巧、精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将丰富多姿的人间百态、社会生活现象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体验、新的发现,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如教学《身边的诱惑》时,笔者将准备好的有关金钱、游戏机等诱惑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投影;在教学《探索世界的奥秘》之前,把学生带进学校图书阅览室,让他们去了解埃及金字塔的是怎样建成的以及金字塔的历史在世界上影响力,了解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此凡种种,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迷恋于学习、迷恋于科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将与时俱进。

二、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过:“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地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与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放弃“填鸭式”,使用启发式,进而向参与式教学过渡,这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参与式教学是较好地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参与式教学的恰当形式。如教学《创建新集体》时,可让学生大胆登台,让他们畅谈自己如何“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教学《肯定生命,尊重生命》之后,让学生撰写小论文,使他们认识到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珍爱他人的健康与生命。这些不是形式,而是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只要教师认真投入、精心策划、巧妙设计适合教学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参与式教学方案,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内容上不断丰富、思想上大胆创新,就一定会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经常闪现创新的火花。

三、精心设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课前就要精心设计疑问,课堂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进而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快感,同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那么,何种疑问方式最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教师应经过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方式。其标准有三条:1.能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2.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3.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聚合、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如教学《唱响自信之歌》时可提出几个问题:1.怎样才算进步?2.一个人取得进步与自信有什么关系?3.支撑自信最重要的杠杆是什么?4.如何培养自信?这些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使要传授的知识水到渠成,同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造性等要素也都得到了锻炼。

四、激励求新——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求新,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制而应引导和鼓励。科学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李四光由于对“中国贫油论”求异,才有了大庆油田的成功;前苏联科学家奥尔科夫斯基由于对一个氢气球的好奇,才有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构造示意图和星际太空站的设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求异思维不仅是单向思维,还是多向思维、立体思维、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能培养其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因此,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求异,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去做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资料:

1.袁桂林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大出版社

2.张晖编著.《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大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龙川县金安中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创造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