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生命化课堂的建构

2009-10-23 05:27董建忠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5期

董建忠

摘 要:课程改革正引领着语文课堂发生悄然的变化。但走进语文课堂,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探究学习过于肤浅。阅读教学程式化,作文教育模式化,能力训练机械化的弊端依然存在。“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感悟),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是一种富有生命的存在,是实施语文教学的起点与最终实现。语文课堂生命化,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佳选择。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生命化课堂的建构及实施途径方面做一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命化课堂 人文性

一、生命化课堂的概念

生命化课堂是指教师和学生都把课堂生活作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双方各种交往活动,既生成知识,又启迪思维,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体现,心灵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构建语文教学的生命化课堂的途径

1.构建语文教学的生命化课堂,首先从教师教学生活的生命化开始

在生命化课堂中,教师引领、帮助学生和学生一同成长。只有教师具备健康的生命形态,才能用生命化的人格和教学方法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并引领他们的生命得到健康的发展。

健康的生命形态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肯定,社会的认可,才能获得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拥有健康的心态。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获取新的知识,提高个人修养,完善自身的人格,使知识素养和人格素养有机结合,以此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

2.构建语文教学的生命化课堂,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罗杰斯说“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心理安全了、自由了,学生的生命意识才会彰显并得以发展。课堂气氛过于严肃,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创造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就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应当是对话式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合作伙伴,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经历、情感体验和对文本的解读。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构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和加强合作中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感受。在分享中构筑生命的旖旎风光。

3.构建语文教学的生命化课堂,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课堂不是教师单方传授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鲜明个性、情感体验及不同需要。这种个体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它注定了语文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个性、情感、体验不断交融、碰撞、生成的课堂。它赋予书本知识以生命的底蕴。

如:《醉翁亭记》一文,通过疏通文义,分析内容,学生已理解了文义,于是,我问学生: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文章,作者当时的境遇都相同。《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当时贬于永州,《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贬于邓州,欧阳修则谪至滁州。然而,三人的心境相同吗?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柳宗元抑郁、愤懑;小石潭凄清的氛围触发作者内心悲凉的心绪;范仲淹则“忧民之忧,忧君之忧,忧天下之忧”;欧阳修则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我进而问学生:你们更欣赏谁的处世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认同欧阳修以“乐”对待挫折的方式。

这堂课,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和鼓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不断生成问题,不断将问题导向深入,在思考中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得以建构,生命得以张扬,情感得以升华。

4.构建语文教学的生命化课堂,要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文本

于漪老师说:“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吸取内含的人文精气,感受和体验语文的内涵。语文教师必须带领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文本。唯有在文化中,才有体验、领悟、传承和创新。语文教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

在学习《杨修之死》这一篇课文时,我联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中庸之道,“枪打出头鸟”。带领学生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角度对课文进行解读,学生对文章,对人物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对社会,对生活,对自己的认识也能更加深入。

5.构建语文教学的生命化课堂,要带领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

生命以生活为载体,生命个体是生活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之中。人的经历、情感,无一不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离开了社会生活,生命化课堂的建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引领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用语文装扮生活,提升生命质量。

当前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部分是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的极好载体。以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为例,有《献给母亲的歌》《寻觅春天的踪迹》《到民间采风去》《背起行囊走四方》等六大板块的内容。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爱他人、爱祖国、爱传统文化。他们的生命之树会在爱的滋养下更加生机勃勃。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语文教学不只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表达生命、感悟生命、丰富生命、促进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语文教育是生命化的教育,它追求教师的生命和学生的生命共同成长。因此,语文教师应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命化,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的对话场,成为师生心灵舒展的乐园。在语文课堂中,师生共同成长,享受生命的历程,共同演绎生命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陈文魁.《让生命鲜活:语文教学新考题》

2.阎宗学.《生命化数学:语文课堂的应然追求》.江苏省新沂市新安小学

3.张建房.《语文教育的生命维度》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聚仁学校振兴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