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品课关注的问题

2009-10-23 05:27徐桂花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改革

徐桂花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深刻改变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期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因而,变革课堂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第一,教师与学生

从课堂教学构成要素看:课堂教学主要是教与学两类活动组成的。在过去,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主宰。在新课程改革中,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一种新型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资源人”转变。从课堂教学评价来看,课堂教学也逐渐由注意对教师教的评价转变到关注学生学的状况。

彻底转变教师的角色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那么,从教师这个角度而言在课堂中如何才能建立这种关系呢?

1.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同时需要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努力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亲近学生,学生才能亲近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因为,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热情比直接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

第二,教师与教材

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教师不能唯教材是从,教材怎么讲,我就怎么教。这样做,其结果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其实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讲清楚,要留点问题给学生做,给学生思考,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问题的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中国人总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的学生,而外国人则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学生。事实上,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把教材当作是一种工具。教师不应是教材的奴隶,而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

第三,课堂教学中预设与动态生成

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希望将自己课前精心设计的教案能顺利执行下去,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不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节外生枝,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优劣的一个标准,甚至包括学生所回答问题的答案都要与自己预设的一样才好。事实不可能如此,课堂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是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教师要机智处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第四,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

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堂教学,到底有哪些教学手段?哪些教学手段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我认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切应由你的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来定,以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来定。

最后,为了有效地落实新型课堂,我们不仅要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大胆尝试,还要积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如:

1.我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如果没有达到,标志又是什么?

2.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差异在哪儿?在课堂上是如何处理的?处理得是否得当?

3.这节课的闪光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什么问题最突出?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4.在课上,学生的表现如何?对中等偏下的学生如何激励他们的积极性?

反思是一种梳理,可以使教师清楚地认识自身行为的当与不当,从而进一步理清自身教学行为变革的方向,使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超前意识、超强意识、超重意识。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课堂教学要求去做,每一位老师都能上好政治课。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我认为一堂好课,既有标准又没有标准,更重要的是要能跳出标准。

作者单位:新疆哈密三道岭二中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材改革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