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与管理

2009-10-23 05:27尹宝军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学习气氛教与学班集体

尹宝军

摘 要:作为教学活动的最重要场所,课堂上的教学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率。本文围绕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功能以及一些具体的教学措施,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 教室常规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教学、评价和管理三个方面。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效果所作的价值判断,也是提供教学活动反馈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和强化的作用。而管理,则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运作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其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强调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课堂教学管理的两个基本功能: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和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一、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学生入学一开始,就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即教室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即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至流于形式。

二、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制定了基本的教室常规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而言的。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为了营造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了解学生的需要

这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应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业水平;平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这样,教师可以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学业程度的教学目标。

2.建立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满足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的心理期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相互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尊重、喜欢教师,主动接受老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学措施;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展开。

学生的群体,不论是正式的班集体、团队组织,还是非正式的友伴群体,同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优秀的班集体,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群体规范,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为课堂教学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而对于学风不浓、学生问题行为较多的班集体,教师则应当采取控制性的管理,培养学生骨干,逐渐引导班集体的群体行为形成规范,同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的导入,都应当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或讲述科学趣闻,或介绍学科的最新发展、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或是就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背景,提出值得探讨、富有趣味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活动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到课堂上来,然后教师应适时地抓住时机进行教学活动。

接下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保持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的状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每节课都应当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策略,以下一些具体方式可供参考:

紧扣教学内容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艺术。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激发兴趣等。

指定学生板演题目。数学课上,课堂练习必不可少。此时指定个别学生上台板演习题,同时要求台下的学生演算完后检查黑板上答案的对错,然后由老师评定。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动手能力,还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规范的订正,一举多得。

此外,教师还应综合应用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工具,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总之,课堂学习管理得当,组织有力,为学生创造和保持愉快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将促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秀兰.试论课堂心理气氛与教学效果,应用心理学.1986(2)

2.黄希庭.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县赤洋口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气氛教与学班集体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班主任工作浅见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