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心灵的窗户去欣赏艺术

2009-10-23 05:27林广阔陈爱鸯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反馈主导作用主体性

林广阔 陈爱鸯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学校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在美术欣赏课堂中的具体化表现来展开论述,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方面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突出特征来论述本文的观点。第一,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把握“方向盘”,即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第二,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红绿灯”作用,指出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让作品“自己开口说话”,指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产生积极的教学反馈。

关键词:主体性 主导作用 实践 反馈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他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认为人的美丑和思想都可以由眼睛反映出来。所以在他的画笔下,那些人物的眼睛总是那样的澄亮与神秘。绘画大师把眼睛当作是心灵的窗户的比喻,非常的恰当和精到。但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画家。不过大多数的人还是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朝着窗外的风景,发出各自不同地感慨。这种角度或许更加自由与广泛,并且这种情况也更加常见地出现在美术欣赏教学的课堂上。

著名教育家李永正先生在介绍浙教版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时说到:“该教材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对相关学科的要求,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各单元所包括的课题,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并保持它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其中重点突出“欣赏·评述”与“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由此也可以进一步地看到,美术欣赏课在整个美术教学中正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窗外的风景”——那绚丽多彩的艺术作品呢?这成了大多数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上好美术欣赏课的要点。

一、在美术欣赏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把握“方向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观点,给大多数教育者带来了一些启发。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和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世界上任何的能动作用都应该被看作是对客观存在的实践,包括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活动也是一种实践。并指出实践过程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即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作为主体通过欣赏这一行动作用于客体——美术作品上,进而获得对美的感悟。这一论点也从侧面论证了在美术欣赏课上,只有学生才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也只有通过教师正确地引导使学生和美术作品间发生某种实践活动,这堂美术欣赏课才是成功的。这个教学过程的公式应当是:

所以教师应当把“方向盘”完全地交在学生的手中,让他们自己控制好“车速”。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向学生介绍在这个审美的旅程中所要经过的一些别致的景色及其特征,好让他们以或快或慢,或左或右等不同的方式去欣赏。当有人觉得这个景点值得认真去领略时,便可以放慢速度好好地去品味其中寓意。当他觉得游兴已尽时,便可以奔赴下一个景点,“自驾游”的乐趣正在于此。以同样的方式延伸到美术课堂的教学当中来,也必定激发学生对于欣赏课产生不一样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尊重了学生身心发展所具有的个别差异性。

(一)应试教育传统所带来的对学生主体性的伤害

以往的教育理论中比较注重的是学生在教育中的被动性,即强调学生是被塑造的客体,是外在的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教育目标的被动承载者,而把教师摆在了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其结果是忽视甚至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温州实验中学特级教师王五一老师在《怎样开展探究性学习》一书中分析认为,以往美术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有:

(1)教学侧重于解决模仿现成物体的绘画技术问题,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机械性训练,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2)教学系统控制主要来自教师,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状态;

(3)教学的操作存在主观性、经验性、随意性;

(4)教与学关系脱节,教的规律违背了学的规律,学生缺乏审美体验和探究活动过程,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其中的第二点与第四点便是由不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引起的。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中,个别美术教师认为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就是一种知识的灌输,企图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完成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任务,这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实践和探究,当然也就没有“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见解。

(二)突破旧有观念的束缚,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劳凯声教授指出: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但是,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主体这一特征更为重要,因为接受教育也必须以学生主体活动形式表现出来。劳凯声教授同时也指出了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项基本原则:

(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2)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湖南湘潭市江滨厂子弟学校的王志强老师以他实际的教学案例,向我们论证了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王老师在教学《向日葵》一课时,从梵高的《向日葵》一画谈起,让学生对《向日葵》一画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们不仅仅谈到了《向日葵》的用笔用色,还发表各自对《向日葵》的感受,有的学生从花的造型、用笔硬、似显枯萎、缺乏水色感、画面无强烈冷暖对比等理由表示不喜欢;有的学生从画面色调响亮、有一定立体感和空间感等方面表示喜欢;还有学生说如果他来画花,他不会画向日葵,会选择其他的花……这样的教学场面让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中来了,而且是那么主动。在美术教学中传授技法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把艺术观念、艺术思维、艺术想象融入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的眼、脑、手都动起来,自主学习。只有唤醒了学生的艺术思维,学生才能在美术课堂上找到自我、展示自我,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在《向日葵》一课中有一课时王老师布置了三道题让学生选择完成,其一,临梵高《向日葵》一画的色调,按自己的喜好改变《向日葵》构图、花的造型;其二,临《向日葵》一画的构图、花的造型,改变成自己喜爱的色调;其三,画一幅能表达自己“积极进取、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以花卉为题材的色彩画,课后的作业结果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

通过尊重学生的感受,给学生留有余地。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们在每一堂课都有精彩的表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收获与进步,这就是每一位老师所要努力的。

二、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红绿灯”作用

当然让每一位同学放开自己,摆脱束缚以后,教师接下来的任务并不是“放羊”了。在每位同学畅所欲言时,教师的任务就是起到“红绿灯”的作用,用实际的行动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问题。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起到主导课堂教学的作用。就好像是在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如果没有红绿灯的疏导,许多车子可能会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路阻。同样,如果没有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在开放性的美术课堂上也可能出现“路阻”现象。

对于教师主导作用的认识,温州实验中学的王五一老师在其文章《美术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一文中指出:教师在美术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学习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在美术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并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从某个意义上讲,教师就好像是红绿灯一样,在指挥着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方向,也凸显出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

同时,王老师也指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导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愿望。

(2)导向;知道学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3)导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4)导控;指导学生实施学习计划,突破学习障碍,完成更深层次的探索,并时时监控评价。

(5)导思;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整。

(6)导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包括宽松、民主、活泼的学习氛围,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机会,提供必备的学习材料,不断给学生有效的激励和指导。

当然我们知道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哪几个方面表现出来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知道以哪几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对于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看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导”的价值,要灵活、多变引导: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向目标,活学活用;疏导:当学生遇到障碍时助一臂之力,变难学为易学;诱导:当学生学无兴趣时,创设情境,注入情感与意志的因素,变苦学为乐学;指导:解决方法问题,变学会为会学。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进一步地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三、让作品“自己开口说话”

著名美术教育家艾中信在其文章中指出:“美术的欣赏以视觉作为导引,用以维系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美术欣赏的渠道是从外部形式美的感受,由表及里地从现象到本质,逐步体察到形象的深层。面对作品的美术欣赏进程和面对自己进行美术创造的思维活动有相似处,所以人们在欣赏活动中,往往可以进行艺术再创造,而好的艺术品往往给欣赏者留有再创造的余地。”艾中信先生同时引用马克思的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并指出好的艺术品,总是能启发欣赏者的审美意象,提高审美理想和美感能力,并诱导人们在欣赏中进行各种不同的再创造,从而获得欣赏的极大满足。

这也正应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艺术审美上的实践观,即在美术欣赏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美术作品这一客体进行着一种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实践过程。从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的步骤来说,主体客体化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他们的欣赏角度去认识、理解作品内涵的过程。客体主体化,也就是在学生认识、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时候,美术作品给予学习者的一种知识反馈。

当然我们无法真的让作品“自己开口说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精心地准备和挑选优秀的美术作品以及教师积极的指导,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美术作品的美感。这便是作品“开口说的话”,即作品在欣赏者内心所引起的共鸣和感悟,也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反馈的形式。这也是课堂美术欣赏教学中关键的一环,因为学生接受知识、应用知识的好坏,决定了这节课的成与败。

总结:综上所述,要上好一堂美术欣赏课,就必须要把这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产生一种共鸣。著名教育工作者钱梦龙先生曾说:“学生的主体要和教师的主导共同组成一个‘内在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系统地,更加整体地对待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也才能成功的上好美术欣赏课。

参考文献:

1.潘公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6

2.岳华亭.政治理论辅导讲义[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16

3.王五一.怎样开展探究性学习[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

4.劳凯声.教育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22

5.王五一.怎样开展探究性学习[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3

6.覃小坚.美术欣赏教学与主体性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2002.162

7.王宏建.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1

作者简介:林广阔(1985-),男,浙江省永嘉县溪下乡溪下学校小学一级教师,学位:学士学位,主研方向:小学美术教学

作者单位:陈爱鸯.浙江省永嘉县溪下乡溪下学校

猜你喜欢
反馈主导作用主体性
地方人大怎样发挥立法主导作用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妙用“表扬”和“忽视”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地方人大进一步发挥立法主导作用的思考
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浅析教师主导作用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