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开展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009-10-23 05:27吴成林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方案信息技术问题

吴成林

摘 要:新一轮课改即将在我县全面展开,而我县有部分农村中学连“三机一幕”都不齐全,课改实施在这些学校将困难重重,值得欣慰的是我县今年将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这无疑给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引来了源头活水。现就在农村中学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的几种类型,并结合我校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怎样解决信息技术开展的几种方案,浅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问题 方案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已得到较为普遍地运用,打破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思想,给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引来了源头活水。但是面广量大的农村中学,由于观念、设备、师资、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不科学、不规范的情况屡有发生,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一、存在的问题

1.墨规守旧,使之习惯于粉笔、黑板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不十分完善和评估标准的偏差,造成了以“分”为导向,以“考”为法宝,以“率”为标准的不良倾向,一些教师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对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无暇顾及。笔者曾听一位教师直言不讳地说:“投影仪、录音机都是花架子,用得不好,弄巧成拙,还是一支粉笔用起来顺手方便。”可以说,这种心态在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操作生疏,使之停留于乱按、胡放

一般情况下,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起步较晚,设备相对落后,再加上信息比较闭塞,一些教师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力有限,由于不熟练,有的教师在使用设备时经常出现差错,使用录音机键按错了,录音带播放内容未准备到位;使用投影仪时手忙脚乱,或电源未接通,或镜盖未打开,或焦距未调准,好长时间不能开展正常的教学,课堂节奏被打乱。先进的技术设备反而成了累赘,影响了课堂教学。

3.片面理解,使之注重省事、节时

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打开学生感官的窗户,思维的闸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农村教师没有充分了解、掌握新设备的功能,仅仅把它们的作用局限于省事、节时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实现省事节时无可厚非,但单纯从这一点着眼,丢弃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等特殊功能,实在是对设备利用的一种浪费。

4.追求新奇,使之满足于新鲜、趣味

一些教师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不问效果,常凭着自己的感觉和兴趣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相似形》这一章时,没有从课文本章章节图“实物对比,大小不一样”的特点出发来设计教学引入,而是简单绘制两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抽象地概括,使学生茫然不知所云。由于该投影片内容与课本插图实出一辙,缺乏新意,且“临摹”似是而非,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结果画蛇添足,事与愿违。

5.插花布景,使之热衷于轰动、扬名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改革陈旧的教学手段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但在“以考试成败论英雄”的背景下却难成气候。不少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积极态度的“有识之士”,一般也只是在关键时刻“示范”一下而已,每逢兄弟学校交流、县级观摩、上级检查等难得的“机遇”,则全力以赴,“十八般兵器”全部用上,可谓“淋漓尽致,场面惊人”,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也给听课者带来耳目一新之感。然而活动一结束马上“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课堂教学恢复本来面目,现代信息技术沉寂一旁。

二、解决方案

以上所述并非是个别现象。为了使现有的教学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保证教育现代化的顺利推进,下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引导农村教师积极、科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其在农村学校教学中大放异彩。

方案一: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网络教育的推进,给农村中学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特别今年县教育局的“校校通”工程给农村中学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要求教师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培训创新人才出发,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出发,紧紧抓住实施教育现代化这个机遇。自觉突破“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变得更加开放广阔。通过以上活动,大部分教师转变了观念,形成了共识,连许多老教师也感慨地说:“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这些跟粉笔黑板几乎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现在看来也必须换换脑筋了”。

方案二:因“校”制宜,优化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的设施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相对于城镇中学而言,农村中学现代教育设备条件总体上要差一些,如何走出困境呢?我们因“校”制宜,通过做到“三个一点”来优化设备,搭好舞台。

一是学校“挤一点”。学校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努力改善设施,如我校每个班都配有一台录音机、投影仪和一张幕,建有打字复印室,校长办公微机管理。

二是拼盘“拼一点”。我校积极和县电教馆联系,校长不失时机抓住机遇,拼盘了微机室和网络教室。

三是向外“借一点”。即借“机”生蛋。针对软件匮乏的情况,通过无偿交流下载,刻录等方法借鉴、吸收,如为了学习国家实验区的新课改的方向,我校从电教馆刻录了一组软盘供教师学习。

方案三:培养骨干,以点带面

在农村中学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为此我们在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骨干,然后以点带面,分层推进,带动其他教师逐渐入门。如我校以校长和一名青年教师为骨干,开展了师徒结对传帮带和师徒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对比课活动,由他们面对面地“指点迷津”“传授真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方案四:持之以恒,练好内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并非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常用常练才能熟能生巧。为此,我校每学期均要开展“四个一”(即制作一套投影片,自制一个教具,上一堂现代教育技术课,写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系列练兵活动,并争取在来年再创“一个一”,即制作一个课件,并把这些成绩记入教师业务档案,这些活动有效地增加了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内功。

方案五:综合评价,正确导向

为在农村中学普及教育信息技术,使已有的设备设施充分发挥作用,我校改革了评价体系,通过激励机制使教师愿用教育信息技术,会用教育信息技术,善用教育信息技术。首先,目标激励,将每位教师制订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学习目标,运用信息技术目标纳入教师量质化考核中,使大家明确职责和任务。其次,评价激励,根据学校管理制度,对积极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并取得阶段性成就的教师予以表彰,并给予适当奖励。

以上方案的综合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我校是县教育局现代教育技术“先进集体”,教师的自制教具,制作投影片和电教论文多次在市、县获奖。实践证明,农村中学只要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迎难而上,同样会有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性进展,并为新课改创下美好的前景。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县红杨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方案信息技术问题
烂脸了急救方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