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009-10-23 05:27王丽霞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梯形创设情境

王丽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沟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提高教学效益。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才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在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融数学问题于故事之中,可以有效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的意思,以一个故事开题:“今天老师来给同学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说到这里,教师停了下来,然后让学生把故事的内容反复地读,学生觉得很奇怪,反复读这些做什么呢?老和尚到底给小和尚讲了什么故事呢?等学生理解了“反复出现”的概念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的概念。学生的全部心思都参与到这节课中来,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也好。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会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教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乘加、乘减”后设计如下实践练习:“公园里有两个入口,甲入口的购票规则是大人每人4元,小孩每人2元,乙入口则是大人、小孩均3元。现有两个家庭:1号:妈妈带了两个孩子;2号:爸妈带了一个小孩入园。该从哪里进入比较省钱?经过列式、计算、比较,有的学生认为1号家庭仅为9元,还有的学生认为要分散入园,这样1号、2号家庭分别仅用去7元和8元更省一些。这样学生不仅仅是在进行一些乘加、乘减运算,而是在解决具有一定实际背景有实用价值的开放性问题,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觉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创设操作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学生爱动,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实践操作材料,创设适当的学生操作情境,以动启思,以动促思,使学生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使他们能被教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主动入境,从而在动手操作中萌发到新的欲望,激发探究热情,为新知识教学做好必要准备。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引导学生每个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让同组同学查看准备情况,随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他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们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的一个梯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你能不能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个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主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自主探究思维得到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维,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四、创设活动情境,发挥学生创造性

除了可以利用现成的问题情境外,还可能组织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通过活动得来的知识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大脑。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教师设计如下情境,如“小丽要过生日了,明明带了62元钱到商场买礼物,他选好了一个38元的布娃娃,他付给售货员阿姨一张50元的人民币,此时明明的口袋里还有多少钱?售货员阿姨应找明明多少钱?如果售货员阿姨只有5元和1元面值的人民币,她可以怎样给明明找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总之,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作者单位:河北省曲周县河南疃校部

猜你喜欢
梯形创设情境
玩转梯形
梯形达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梯形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