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09-10-26 09:35于富业
文史杂志 2009年5期
关键词:巴中市遗产文化遗产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与陕西汉中接壤。199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巴中地区;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巴中地区,建立巴中市(地级)。其辖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幅员12325平方公里,人口356.1万(2001年)。巴中市位于重庆、成都、西安的金三角地带,市政府所在地南距重庆450公里,西距成都400公里,北距西安650公里,与相邻的达州、南充、汉中及宝成铁路、襄渝铁路距离都在200公里左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巴中市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目前,巴中市比较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恩阳古镇、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及总政治部旧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巴山游击队纪念馆、红四门及城墙、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毛浴镇、长赤禹王宫、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刘伯坚烈士纪念馆等。

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广,馆藏文物达3万多件,革命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处,省级保护单位20余处,市县区保护单位289处。

一、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为或自然原因对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巴中市恩阳古镇街道墙壁上的石刻标语被人为破坏,已经很难辨认清楚。中国共产党川陕省恩阳县委员会旧址里面陈列的石刻标语被风化,也是很难辨认清楚。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里陈列的部分图片、文字稿件等由于年代久远、烈日暴晒、展厅潮湿等原因,有不同程度的毁坏。汶川地震致使部分展馆损毁严重,如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墙体裂缝,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碑体倒塌。

其次,人们对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重视不够。由于宣传力度、保护力度不够,致使巴中市的一些革命文物遗产无人管理。一些偏远地区的人或群体从自身利益出发,随意破坏文物,并在原址上建新房、修工程,使革命文物遭到破坏,基本上丧失了作为革命遗迹应具有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功能。还有一部分人对一些可移动的文物进行搜集、收购,致使一些珍贵的革命文物遗产流失。

再者,开发与利用不科学。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旅游是相辅相成的。发展旅游首先要对历史文化遗产予以保护,这是开发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前提。旅游区(点)的封闭式管理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然而,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革命纪念地、纪念馆因入不敷出而濒临关闭,现代化城镇建设、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等因缺乏整体规划而对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带来严重破坏,如南江县“红四门”及城墙的受损。

最后,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普查、征集不全面。巴中市主要历史文化遗产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交通不畅,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较低,革命文物的普查、征集工作也因此会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实际困难使得有计划、有目的的征集、保护和利用活动难以进行。

二、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1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要切实有效地保护好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就首先要处理好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其次要处理好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最后要处理好巴中市未经核定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历史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做好对尚未核定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防患于未然,使其在文物价值被评定之前保护要相对完好而不至于遭受毁灭性破坏。

2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与养护工作

应重视科学技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运用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成果为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技指导。对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应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遵循文物保护的规律性,采用仿古重修的方法使其“复活”,做到标本兼顾、适量适度、修旧如旧、保持原貌、力求其真。对于裸露于地表的历史文物,如“赤化全川”、“平分土地”、“争取苏维埃中国”等巨幅露天标语,应采用科技手段或改变环境条件等措施延缓其风化过程。

3全面落实文物保护法规及相关措施

应该在对全民进行宣传和普法教育的基础上全面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对于那些可能导致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威胁的旅游活动应加以限制或制止;对于某些历史文化遗产在某些时段内的超负荷运转,应采取有力措施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加强对他们的积极引导和有效管理;制定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范防震、防火等措施并落到实处。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过程中,除了“财政预算”、“事业性收入”和“社会基金”外,还应努力拓宽各种融资渠道,借市场经济体制的力量来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如鼓励单位和个人及外商、侨胞、港澳台同胞参与投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建设,建立专项保护基金等。

三、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

传承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以巴中市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为载体,发展遗产旅游。在发展遗产旅游时要坚持创新原则,突出重点,充分发掘“巴人文化”、“红军文化”的内涵,确定一个具有特色的突破口来创立和发展遗产品牌,从而增强巴中市旅游发展的文化底蕴,扩大该市旅游业的知名度。如将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歌谣融入到旅游活动中,形成参与性较强的旅游产品,以此吸引更多游客。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把展现景点的景观美与旅游环境美协调好,将“川陕苏区首府·华夏中央公园”的宣传定位做好、做强,使开发后的旅游产品更具吸引力,做到投资回收快、经济效益好、旅游地持续协调发展。在这方面,巴中市可以将“赤化全川”红军标语作为自己的品牌形象,提出“赤化全川-红遍巴中”的宣传口号;将“全国第二大苏区”作为自己的定位点,提出“川陕苏区·闪亮巴中”的宣传口号;将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巴人文化、自然景观特色紧密结合,提出“红色旅游在巴州·奇山秀水甲巴中”的宣传口号。

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将旅游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三者结合起来,将旅游环境保护作为景区发展的基本条件,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巴中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全国稀有的特色旅游资源,应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造成的损坏;要做到遗产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工农业旅游、地方特色旅游等密切结合,使其协调发展。例如,每年深秋季节,是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淡季,但是这个季节恰恰是巴中市自然风光最美的季节。这一时期光雾山景区的红叶是景区的主色调,为景区的新亮点。巴中市可抓住每年“光雾山红叶节”之机,实行遗产旅游景点低价门票政策,以自然观光带动遗产旅游发展,使遗产旅游的发展做到淡季不淡,使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延伸与传承。

注释:

[1]参见四川省巴中市旅游局、巴中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四川旅游新亮点——巴中(宣传资料)》第1页,

[2]参见林超、温贤美:《川陕革命根据地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3]参见巴中市旅游局:《巴中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4——20lO年)》,2004年编,第3页。

[4]参见于富业、蔡东洲:《巴中市发展红色旅游初探》,《老区建设》2006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巴中市遗产文化遗产
巴中市恩阳区:“四个聚焦”稳住就业基本盘
与文化遗产相遇
巴中市:奋力推动社保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遗产怎么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千万遗产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巴中隆重纪念“一二·九”运动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