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现在拉动全球消费 猜测未来影响政策制定

2009-10-26 09:53
环球时报 2009-10-26
关键词:中产阶级家庭

西方对中国中产阶级寄厚望

本报驻外记者 马小宁 张光政 蒋丰 宋京 查为华 本报记者 刘扬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中产阶级革命,这是一场没有政治地震的以收入和消费大幅上涨为特征的革命。”哈佛大学一位从事商业管理和中国研究的学者曾给中国的中等收入家庭贴上了这样一个“革命者”的标签。虽然“中产阶级”这个词目前在全球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和界定指标,但无论如何比起美国的中产阶级年收入25万美元,“三个孩子一条狗”的富裕生活,中国的中产阶级都显得“辛苦而缺少安全感”。尽管如此,在金融危机让全球“中产阶级”的含金量下降,而中国正在向“世界大奢侈品市场”称号靠拢的时候,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被世界赋予了填补美国内需空白,拯救世界经济的厚望,甚至还被视为决定中国未来发展路线“最重要的力量”。

西方盯上中国中产阶级的腰包

“有人预言,中国的中产阶级可能会成为全球最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进入10月以来,有关对中国中产阶级的议论突然多了起来。10月20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在做出“最庞大群体”的预测时说,新兴市场投资者对中国的个人消费寄予期望。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10月7日也刊登了布鲁金斯学会学者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奥巴马的中国之行:与中产阶级结成关系”。文章说,从长期来看,决定中国发展路线的各种力量中,没有任何一支力量会比中国中产阶级的兴起更重要。中国正从较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转变为一个中产阶级国家,这可能会对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广泛影响。在所有美中之间存在的问题中,一个越来越多样性和多元化的中国中产阶级可能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等智库和机构都在长期关注和跟踪中国中产阶级群体的发展。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研究主任李成博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尽管对中国中产阶级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共识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确存在,而且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李成介绍,近年来,西方一些机构出版了许多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预测性报告,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美国麦肯锡公司在2006年推出的报告。该报告预言中国2009年将有1亿中产阶级,占中国城市人口的45%,而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2亿至6.12亿,超过中国城市人口的76%。此外,其他西方公司,包括美林、汇丰、万事达、德意志银行研究团队等,也都做过类似乐观的预测。李成说,处于萌芽期的中国中产阶级正在被寄予厚望,随着美国失业率的上升和储蓄率的上升,全世界都希望中国消费者能填补美国留下的需求真空,促进经济复苏。

日本《读卖新闻》6月29日在一篇报道中说:“受经济危机打击的日本企业如何才能东山再起?关键在于争取到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中产阶层。”文章说,“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家庭平均每年收入在50万到350万日元(约合3.6万至25万元人民币)的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口在1990年有1.4亿人,而到2008年已经增加到8.8亿人,达到了原来的6倍。新增部分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可能是专门要赚这一群体的钱,今年7月1日,日本宣布开放中国日本游个人市场,并特意把申请者的年收入限定在25万元人民币以上,一度也引起不少中国人的质疑。

“一个充满陷阱的伪命题”

在哈佛大学从事商业管理和中国研究的柯白教授看来,一个典型的中国中产家庭是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在2400到1.6万美元之间,目前约有7500万至8000万中国家庭符合这一标准。以一家三口计,则中国中产阶级在2亿到2.5亿人之间。他认为,中国中产阶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年轻化,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年轻,人们往往在三四十岁就成了中产阶级,80%的中国中产有自己的房子,1/3的中产阶级家庭有车,其余人都想买车。他们重视教育,特别是人文社会教育,他们热爱国内国际旅游,他们有股票,但股票只占他们财富的10%,其余财富则是他们的房子和现金储蓄。中国中产阶级以饮红酒为时尚,消费追求品牌,在重庆一个商场里,柯白发现400美元一双的皮鞋也很好卖,让他很震惊,因为他从来没买过这么贵的鞋。不过,“美国之音”网站也曾撰文说,中国的所谓“中产阶层”其实是个“伪命题”。文章认为,被视为消费中坚的“中产阶层”面临的尴尬,在房贷和通胀压力以及经济下行造成的心理压力下,中国的中产阶级更多抱持观望保守的消费态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辛向阳研究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说,西方用自身的价值观来套用中国的情况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陷阱的伪命题,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并没有一个西方特定的所谓中产阶级,只能说中国是存在着中等收入者或者中等收入阶层。不过,辛向阳认为,西方瞄准中国中等收入者在拉动经济增长和消费提升方面的巨大潜力是有合理方面的。

全球中产阶级现在有点脆弱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中产阶级”这一概念风光不再。美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贝克认为,在美国年收入在10万到20万美元的家庭也应该归入中产阶级行列。在2008年的总统大选中,奥巴马承诺不向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下的美国中产阶级增税。按这个标准,美国中产阶级至少占人口的95%以上。有一栋位于郊外的独立屋,两三个孩子,一条狗,一年至少有两到三星期的带薪假期在国内国外旅游,是很多美国中产阶级的共有的特点,但很多人每月也要支付数目可观的按揭。《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称,美国年轻一代的中产已不屑于称自己为中产,而更愿意称自己为专业人士。

一场金融危机很快让美国中产阶级的脆弱性表现出来,昔日的中产阶级一旦丢了工作,就要陷入还不起房贷、付不起医疗保险和子女大学学费,甚至一般的家庭开支。奥巴马就任总统后,立即成立了“中产阶级工作组”,由副总统拜登亲自挂帅,定期开会讨论解决中产阶级关心的问题。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一书中设定了3个问题:贷款是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你是否不敢结婚,或不打算生儿育女?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是否让你忧心忡忡?如果有任何一个答案为“是”,你就不算中产!大前的结论是,日本的中产阶级社会正在崩溃。

俄罗斯领导人曾呼吁在2020年前将中产阶级人数提高到60%以上。但列瓦达民意调查中心的社会文化研究处的列文松认为,这个目标很难达到,他不相信60%以上的俄罗斯人能在今后10多年里达到富裕程度。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的中产阶级受冲击很大,过去那些热衷于贷款消费的购买名贵物品的俄罗斯人,不少人现在选择去当铺换取现金。这让俄罗斯典当行业逆势而起,仅莫斯科就出现五六百家当铺,且生意都不错。

印度前商工部长纳特今年年初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表示,印度的中产阶级人数在3亿至4亿。按照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的定义,年均税后收入在3.375万卢比至15万卢比之间的“印度家庭”算作中产家庭(1美元约兑换46卢比)。为一家外企做司机的拉姆·托卡斯每月的工资加补助超过1万卢比,妻子是家庭主妇,加上一个读小学的女儿,构成了一个标准的印度传统中产阶级家庭。拉姆告诉记者:“生活还好,不用为吃穿发愁,但也不能太追求品牌消费。每个月的薪水,除去日常开销以及女儿上学的学费,大约有1/3的钱可以存下来。”在谈到作为中产阶级的感受时,拉姆说:“这个概念太模糊了,但我算是比较幸运。我家只有三口人,有自己的房子。如果有谁和我挣一样多的钱,可家庭人口要比我家多好几人,又要租房子的话,那负担就很重了。”对比印中两国中产阶级的名牌消费,《印度时报》曾在讨论“中国中产阶级能否推动经济”时也说,中国新兴中产阶级“在品味和成就感上与国际品牌的联系非常强”。

中国的中产“张扬而缺乏安全感”

在英国媒体和中学的教学文案中,中产阶级除了财富还要具备两个主要特征——优雅、休闲。因此,对于在伦敦西区奢侈品商店消费的大批中国游客,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沉溺于个人物质和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世俗追求中,“当然这也是全世界中产阶级的共性”,但总的说来,中国的中产阶级有些粗放、有些辛劳,还有些张扬并缺乏安全感,对社会进步和道德建设方面的推动力不足。

布鲁金斯学会的李成认为,考虑到美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在环境方面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中国应该实施有力的政策,确保其中产阶级形成更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对此,辛向阳表示,随着中等收入者规模的扩大,财富的增加,对这一群体的引导也要提高。如果财富增加只是意味着占有的社会资源和公共权力的增长,那么这些中等收入者很有可能成为社会新的不稳定因素。

正如美国国务院曾希望俄罗斯的中产阶级能在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样,中国的中产阶级也曾被美国寄予厚望。辛向阳告诉记者,西方对中国所谓的中产阶级抱有政治上的期望是非常不靠谱的。过去一百多年,在西方社会发生的几次民主化浪潮中,根本看不到中产阶级的影子。况且中国的中等收入者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阶层,而是渗透、分散在各个阶层与行业之中,如知识化的工人、办企业的农民等,他们所拥有的价值体系是西方很难理解的。▲

猜你喜欢
中产阶级家庭
家庭“煮”夫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恋练有词
名家评刊
反腐败——从家庭开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浪漫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