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做主

2009-10-27 10:53刘志超
作文成功之路(初中) 2009年9期
关键词:藏品大脑青少年

刘志超

“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让他打狗他偏撵鸡。”很多老师、家长异口同声,“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难管,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难教——叛逆。”

孩子说——

[叛逆贴吧]

○你做过哪些叛逆的事

1楼:老师K我我对抗,我妈说我我顶嘴,我爸打我我反抗,晚上常常12点才回家。

2楼:我喜欢与大部分人为敌,对手越强,我越喜欢。相反,对方投诚了,我会感到悲伤——同时我也丧失了战斗精神。我讨厌大多数人都喜欢的东西与活动,例如,喜欢足球的人很多吧,就这个原因,我就不喜欢足球了。

3楼:我染发、扎耳洞、纹身、逃学……

4楼:你们的叛逆都很危险。我嘛,我就是喜欢与众不同,喜欢在不经意间出其不意,让人对我另眼相看。

5楼:叛逆是一种个性,并不是时尚,更不是拿出来显摆的。叛逆是你知道自己所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却不被大众认可的事,可是你仍然执著地去做,因为你听从了自己的内心。艾薇儿是加拿大歌手,她绝对叛逆,16岁独自去美国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所以我只能说你们的叛逆实在太浅薄。

6楼:哈哈,搞笑太搞笑,我为了自己的篮球梦背着父母参加校队,逃课去练球,为什么逃课,因为学校给的两个小时训练时间太短。结果呢,政教处去了几次,我被父母训了几次,被别人当废物。现在我只有苦苦支撑这可笑的身躯,守护自己的梦想,希望上帝老头发发善心给个奇迹。看了楼上的话我好想笑,哈哈哈……

7楼:“我是个好学生,我很乖。”这是戴着面具的我,我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为什么?因为我成绩好,人缘好,性格好……可是不为人知的是,我经常和那些混混在一起,与他们一起上舞厅,上游戏厅……我不想在老师、同学面前摘下面具,我觉得戴着面具很有趣。

○你为什么叛逆

1楼:我不是父母的乖乖女了,从那夜开始,从他打我那一耳光开始,我们之间的亲情到此结束。父母不会伤心,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很优秀的女儿——我的姐姐,她很听话,学习很好,人很漂亮,她一切都好,而我……我的伤,我的痛,去和谁说?

2楼:讨厌平凡!叛逆是想寻找自由,不希望被约束。

3楼:爸妈替我选我不喜欢的事,替我说喜欢,当我不练的时候就说,谁让你当时说喜欢的,就骂我败家子。好,那我就败给他们看。

4楼: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没有人能预测未来,谁都不知道未来是好是坏,所以没必要所有的事都按照父母说的做。

5楼:规则是束缚弱者的,所以我藐视规则。

6楼:我最讨厌别人威胁我,我决不顺从。

7楼:我是个坏孩子,但我至少很真实!我不去伪装自己,做自己想做的,用心!知道自己要什么,自由!好孩子明明不想做还要去装乖,娇滴滴地说自己是好孩子。真的是好孩子?我坏,但我坏得干净,不是么?

8楼:好孩子是木偶,我们是有了自己意识的木偶,他们被摆弄着,而我们想要挣脱,想要自由。

9楼:做好孩子要付出很多代价的,最大的代价是失去自我,做坏孩子至少还知道自己是谁。

10楼:唯一证明我们活着的,就是叛逆!因为我们与众不同,我们讨厌千篇一律,我们要的是属于我们的自由。

11楼:我只要自己的灵魂,就是上帝的也不要,只有我自己才可以约束我。

○孩子的困惑

1楼:我想问:“爸爸,妈妈,你们把我当什么?”我感觉我就像让你们拿来炫耀的工具,你们总是给我很好的东西,让我拥有希望,然后又挑刺,拿走,最后我只剩下绝望。

我是什么?我被你们玩得团团转,呵呵,真的是团团转啊!我像一条狗,你们拿着火腿肠,告诉我怎样努力就能得到它。然而我努力了,20名的时候,我为了MP3努力到前10;前10的时候,我为了电脑努力到前5;前5的时候,我为了手机又努力到前3。好了,前3了。一次,没考好,你们打击我,说风凉话:“就是电脑和手机才把你害成这样的。”我默然。你们又说:“你也就这样了,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好的,我证明给你们看!我努力了,第二了,我好高兴好高兴,给你们打电话:“爸爸、妈妈,我做到了,做到了!”你们满含惊奇地问:“第几?”“第二!”电话那边沉默了,接着两个人异口同声:“看来你永远也考不了第一!”、我颤抖着放下了电话,把头埋进了臂弯。

“对啊,我永远都考不了第一,我能干什么?”我这样问自己。

“我永远做不到最好,至少永远做不到你们心里的最好。是么?”

“我只是你们偶尔拿来炫耀的工具,对么?”

当你们问我:“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为什么不爱学习?为什么不是小学的第一,到了初中就只能得这个成绩?”我好想叛逆一次,好想大声地告诉你们:“我从来就没有爱过学习!”

那些你们想要从我身边拿走的东西,都拿走吧。MP3、HP4、电脑、手机,通通拿走!

我累了,不想再做这样一只团团转的小狗。我想休息。懂么?不想起来了,永远这样,休息。

2楼:我今天也不乖了,第一次反抗这么多的大人,自己做了一回主,不过现在心情很糟糕,感觉很有负罪感,老天,救救我吧。

3楼:我就奇怪了,最近我爸我妈总找我的茬,说我怎么怎么不对,还老让我想最近怎么那么多事,还总是说:“谁让现在是我们养你不是你养我们呢?”什么事家长都无理辩三分。虽然是他们养我,但是我也是人啊,三天两头找我的茬,该怎么办?可能只有我的家长这样,我真无语了。

他们现在给的,将来会还给他们,连本带利!

4楼:你笑的时候,所有人跟着你笑。你哭的时候,不会有人陪你一起哭。

5楼:我也很郁闷,在家长面前我永远都是错的!其实我真的不坏,真的不坏!可为什么他们总要和我吵呢?

6楼:当父母都用金钱控制你的时候,世界也没有什么东西再值得尊敬。

[百感交集]

看了孩子们的话,真切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困惑、迷惘和无奈,以及一些孩子以自暴自弃的态度进行抗争的快意,心中可谓五味杂陈。谁把孩子逼成这样?这固然有孩子自身的原因,但孩子就是孩子,根本原因恐怕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因此各方特别是孩子及家长有必要对“青春期”进行客观、深入的认识,并进行反思。

[认识“青春期”]

叛逆有“理”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常常和自己“对着干”。这诸多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处处要体现“自我”的存在,于是父母感到亲骨

肉成了“对头”。其实他们逆反的对象并不只有父母,对老师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总体上讲,这一时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自己看做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了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心理,产生对立情绪。另外,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常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产生对抗心理。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表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

心理断乳期,实质上是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时期,是一个人渐趋社会化,形成独立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

青少年叛逆是因“脑子有问题”

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的孩子,大脑构造与普通孩子不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25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说,大脑发育分阶段,叛逆的孩子在青春期早期,大脑内负责情绪的区域发育较正常孩子要快。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个现象会消失,因此家长不必太担心。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选取137名处于青春期早期的孩子,描绘他们的大脑结构并录下他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的大脑活动状况。参与测试的孩子与父母在家庭作业、上床时间、使用手机和上网问题上发生争执时,研究人员观察他们如何与父母沟通,采取何种方式解决矛盾,并录下沟通过程中脑图的变化状况。墨尔本大学研究人员尼古拉斯·艾伦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他说:“我们发现孩子的脑量和大脑结构同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密切关系。”

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孩子,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区域比其他孩子发育更早。但是他们大脑内控制情绪的区域发育状况却不佳。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叛逆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躁、反常情绪,也更不善于控制局面。通常人长到20多岁时,大脑两个区域的发展才会达到平衡。

艾伦还说,诸多因素会助长孩子叛逆的个性。比如家庭成员间不顺畅的交流,或是孩子本身懒惰,或是孩子需要更多关于自身责任和尊重他人的教育。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家庭环境对孩子大脑发育也可能产生影响。早前的研究发现,极度受忽视、遭到性侵犯和受过身体虐待的经历,也会影响大脑发育状况。艾伦还提到,充满压力的家庭环境会影响早期青春期少女的大脑发育。

早前的研究也发现,大脑的发育分阶段进行。青春期早期,孩子解读愤怒语调与面部表情的能力大大减弱,因此12到14岁的孩子在社会智力方面变得迟钝。所以并不是青少年故意与大人作对或难以相处,而是他们的大脑在特殊时期无法正确感知父母的感情,尤其是悲伤和生气两种感情。这是因为他们大脑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基因和荷尔蒙是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到十六七岁时,青少年在感情感知上达到成人水平,会逐渐变得懂事。

[来自心灵深处的撞击]

最该接受教育的是父母

一提起家庭教育,很多人总把目光投向孩子,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对孩子的教育。

其实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客观性,决定了青少年叛逆的必然性,也决定了青少年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家长必须充分了解必要的知识,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和孩子较劲,对着干,不骄纵,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可以想象,一个不懂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只知粗暴管教,或一味溺爱的家长,必然会压制孩子的天性,扼杀孩子的个性,或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唯我独尊。

所以说,教育不仅要从孩子抓起,更要从家长抓起,使家长成为真正懂孩子,懂教育的人。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教育孩子的家长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便一定会输在起跑线上。想想看,教育者误入歧途,被教育者怎能不坠入深渊?因此可以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谁的青春谁做主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编剧、导演和主角,怎样“编”,怎样“导”,怎样“演”,根本上取决于自己。很多家长可以说从孩子未出生起便为孩子的人生写好了剧本,做好了或努力做着编剧和导演应做的准备,可是即使喊破了嗓子,有哪个孩子会按剧本去演,会按他们的意图去做,而且即便做了,结果也往往天差地别。因此家长只能做场外指导,尽己所能引导就够了,毕竟孩子的人生要由自己去走,谁也代替不了。

但对于青少年来说,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心智和身体一样正处于成长阶段,还不成熟,比如充满激情,但容易冲动,自制力差,做事缺乏周密的思考,不计后果,情绪不稳定等。因此青少年要时刻提醒自己,自身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欠缺,要理智面对问题,调整情绪,与父母、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不使性子,不发脾气,以免形成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导致信念动摇、意志消沉、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甚至进一步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毁了自己的一生。

总之,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已有了自己决定一些事情,并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只是他们成长的外部条件,如何接受他人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自己。因此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青少年一定要珍惜自己,因为如果自己都不珍惜自己,谁还能帮上你。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的确是谁的青春谁做主,谁的人生谁做主。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必须在一定层面上遵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而孩子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关系到自己的未来,乃至家庭和社会的未来。

[同学,让我们用行动证明自己]

(见本期16页《陆川:在父爱中成长》)

[家长,让我们一起反思]

每一个孩子都是稀世藏品

马未都

我的很多藏品都是在社会热炒它们之前“捡”回来的,也就是说,较大多数人之先,我已经看到了它们的升值

空间。这让我想到了孩子。好的收藏家,多把藏品当做亲生孩子一样宝贝。实际上,我们又何尝不把自家的孩子看做是独一无二的藏品,去欣赏这些“藏品”,去发掘他们的“升值空间”?

好的收藏品首先得有个性,没有个性的藏品就算不是赝品,起码也是庸品。青春期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认为自己是庸品的,可问题是,家长们不这么看,很多时候;他们对自家的“藏品”缺乏信心。

我很想给这些家长提个醒,藏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看着顺眼不顺眼,而在于它的存世量与工艺特质。换言之,要想让你家的“藏品”日后升值,就得发掘他自身的特点与风格。如果孩子喜爱绘画、写作,家长大可不必逼着他去考医科大学,而应试着开掘他绘画和写作的潜能。

每种事物都有它的价值,就像我们无法比较木器、玉器、瓷器哪种更珍贵一样。家长强行按照自己的思路,甚至按照社会上的高薪标准去设计孩子,出来的顶多是批量生产的优质商品,绝非“工艺藏品”,虽然也会有升值的空间,但绝对不是“稀世藏品”。

那么,如何发掘自家“藏品”身上的特质呢?你是“藏品”的主人,你有义务给自家“藏品”多“抛光”,给孩子多打气,多鼓励,多往他们“脸上贴金”。相当多的中国父母秉承了传统价值观中“恃才傲物被人孤立,谦虚谨慎受人欢迎”的理念,于是对子女的进步常常是“默认”,很少有西方式的拥抱相庆和击掌鼓劲,因为担心孩子经不起表扬,会翘尾巴。而每当子女考砸了,做错事了,他们大抵又会谈到自己如何如何付出,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省心争气云云。

其实,孩子没有不喜欢听赞美的。有时一些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听到师长的赞美表现得不屑一顾,并不说明他们不喜欢,他们大多认为这些赞美假惺惺,并非发自内心。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在学校非常调皮,成绩也很糟糕,父母老师软硬兼施,但他不吃这一套。可是,当一位实习老师夸他字写得挺好时,他非常开心,还说:“我也一直这么认为。但没有人发现!”

孩子们的心其实都跟明镜似的,他们一直在观察大人的态度,只不过他们跟藏品一样,不会主动说出来,得靠你自己去揣摩、把玩。如果你能像那位实习老师一样,说中孩子想表达、表现的,就找到了你家“藏品”提色、增值的好办法。

[感悟]

爱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爱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别因为你的爱害了孩子。

[老师,让我们换个样子]

老师的样子

李志萍

做老师这么多年,要不是朋友提醒,我还真不知道在大众的心里,老师有固定的样子。

在超市,碰到学生,问:“作业做完了吗?”这是老师的样子。

在公交车上,看到放学的学生,问:“今天讲的听明白了吗?”这是老师的样子。

周末,遇见和妈妈逛街的学生,说:“最近有进步,要保持哦!”这是老师的样子。

“六一”儿童节,在欢乐谷碰到排着队准备玩过山车的学生一家,摸摸学生的头说:“你看你多幸福,爸爸妈妈陪着你玩,要用好成绩来回报哦!”这是老师的样子。

暑假,真巧,在丽江古城遇见父母带出来旅游的学生,老师擦擦学生鼻子上的汗珠说:“好玩吗?”“好玩。”学生答。老师说:“既然好玩。回去要写日记把它记录下来和同学分享哦。”这也是老师的样子。

朋友强烈抗议:“拜托,老师能不能不总是这个样子?”

于是再和这位朋友出门,我提醒自己换个样子。一进电梯,一个学生便对我敬了个礼:“老师好!”“你好!”我点头说。看到他手中拿着的两本漫画,我表现出孩子一样的好奇:“这书好看吗?”学生响亮地回答: “我的作业做完了!”

[感悟]

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学生之心,责任心,不能不说强,甚至可以说强到有些神经。这样的老师培养出的学生不“精神”了才怪。当然,这其中深层的原因在于人才选拔制度、考试制度,但既然大环境如此,老师、学生能否互相理解、体谅——老师理解、体谅学生的压力,学生理解、体谅老师的苦心,从而找出更好的办法适应环境?

[综述]

孩子就像小树,需要修剪枝桠;但孩子不是树,不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强行修剪。而现行教育体制下,家长、老师等几乎普遍存在一种“病梅心理”——符合“我”的要求和标准的才美。真美吗?也许你眼中那根叛逆的枝桠就是孩子的特点、特色,而一旦失去了,他们便不能很好地成长。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更是如此。孩子说得对——我的青春我做主。

[请您发言]

针对“叛逆”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抒发情感,表达看法等。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注:将作文寄给本刊,本刊将在2009年第10期或第11期“青春在线之回音壁”择优发表,并寄样刊、稿费,同时赠合订本一本。

猜你喜欢
藏品大脑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