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厚积薄发

2009-10-28 07:01谢宗桦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佳句铺垫读书笔记

谢宗桦

大部分农村初中生读书少,作文选材陈旧,内容空洞,叙述平淡,篇幅太短。那么,如果教师的作文辅导课多姿多彩、活动充分、内容充实,就能让学生“厚积而薄发”,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整体提高这些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巧设书香班级,做好阅读的铺垫

(一)精心布置,营造读书氛围。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读书环境,使学生在书海中自由翱翔,感受优秀作品中杰出人物的人格魅力,吸取优秀文学作品的精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能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我在进行班级的环境布置时,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审美情趣,以达到耳濡目染、环境育人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园地旁设置“读书角”,上联:“创书香教室”;下联:“写优秀作文”。其中张贴着:

1.读书名言;

2.学校阅览室对学生作文有利的书籍目录;

3.本班学生个人藏书目录;

4.每周必读书目;

5.读书笔记要求;

6.个人借书登记卡。

7.每周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前十名的作品(每周订成一册悬挂);

8.每周读书加分细则;

9.每周读书积分表;

10.悬挂报纸一份、《读者文摘》一份。

11.设置“每月读书明星”栏。每月根据读书积分表、读书笔记等评比“每月读书明星”,并张贴一张大头贴照片,书写自己的一句座右铭。

在读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树立学生的学习榜样。正如法捷耶夫所说:“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教师要注重以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多借书或买书阅读,资源共享,厚积才能薄发。

(二)精心设计,开展班级读书活动。

开学初,就整理并张贴学校阅览室对学生作文有利的书籍目录、本班学生个人藏书目录,并制定每周必读计划,及时检查读书笔记,开展形式多彩的读书活动。

1.说——“我说名著”的讲故事活动。

每周一个下午的语文课前10分钟,安排1-2人进行“我说名著”的活动,要求说出作者、朝代(或国籍)、著作名称、故事情节名称及其情节、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故事的启示等,说故事的要求与近年语文中考题目类型相似,教师可以先用小黑板写出具体要求。

学生说故事的顺序按照学习小组名单进行,让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先说,可以给后面的学生做榜样。科代表和四个语文组长打分,作为读书积分表的依据之一。

通过课外阅读名著、课内说名著的活动,可以给人以智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从而构建自我的人生理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了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在他的心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这样所倡导的兴趣阅读、讲故事活动,也正是要给学生“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

2.读——“有趣新闻(或文章)”的读报活动。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如果脱离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教学如果脱离生活,只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学生得到的只是僵化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与时代生活紧密相连,长期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敏锐地把握社会的动态和时事焦点,从而不断地使自己的思想成熟.我坚持开展每天读报活动,按座位号从前往后安排。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简短新闻或其他好文章,利用课后5分钟读给大家听,并回答大家简短的提问。

这样长期坚持下来,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利于应对有关时事的语言综合能力试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知道生活与语文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模式,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写——“名著启示”的读书笔记要求。

首先,要教会学生写七大类型的读书笔记,即:(1)批注笔记。(2)摘录笔记。(3)提纲笔记。(4)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5)仿写笔记。即模仿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学以致用。(6)评论笔记。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7)简缩笔记。

其次,要求学生进行审美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学素养。如写读书随笔、书评等。按照学习小组分层次布置任务:分别要求每人每周写读书笔记800字、700字、600字以上,每人每学期办手抄报1-3份。

4.演——“名著片段”的表演情节。

以座位相邻的四个小组为单位,内容自选,表演时间为10分钟以上,每周一个小组表演某篇名著的一个小片段。在排练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样表演名著片段(比如《皇帝的新装》等),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良好形象的平台,而且使学生能够为塑造自我形象而加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通过节目的表演,展示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良好的表演才能,对帮助学生识记名著要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比——“拥抱名著”的读书演讲、辩论活动。

每学期以年级或全校为单位开展一次“拥抱名著”的读书演讲或辩论活动,例如分年级组举行的“学名人风范,做时代新人”、“青春风采”、“教师礼赞”等演讲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化。

另外还可以开展专题辩论会。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敏捷智慧,而且能够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生存体悟,同样也可以感受和体验到他人的情趣和态度。从这些情感和态度中可以引发自己的审美鉴别和体验。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完善自己的人格。

6.抄——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每周1-2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提供多读多写。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触类旁通。为搞好课外阅读的作文的材料的积累,教师可要求学生建立阅读笔记本,利用空余时间积累素材。

学生可以模仿书籍目录,在笔记本前2页归类编写笔记的目录,例如:A.亲情篇:母爱……父爱……B.友情篇……然后,教师安排语文科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写“每日一言”的作文佳句时,抄写与教师即将布置作文内容相关的古诗文或作文佳句。学生可以抄科代表的,也可以自己找来抄。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坚持积累,学生作文的文化底蕴一定会不断增强的。

二、巧用背景资料,做好选材的铺垫

写人写事的记叙文,背景资料包括即将要写的人物生平、优缺点、性格特征、外貌特征等等。引导学生查阅、积累相关资料,有利于确定选择写作的素材、写作的角度、文章的立意等。

例如,以学“雷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教师在安排学生写作之前,提前让学生周末回去了解、准备以下资料:

1.雷锋的生平。

2.你知道雷锋的哪些事迹?什么事情让你最难忘?为什么?

3.雷锋精神包括什么?

4.我们身边有雷锋精神传递的事情吗?你有什么体会?

5.你在学雷锋活动中做过什么好事吗?你有什么体会?

6.你最喜欢雷锋的哪些名言?摘抄一页。

然后,作文课前15分钟,学生在相互交流资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选材、立意。

三、巧用资料交流,做好立意的铺垫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所以,也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先。”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

因此,在学生进行搜集资料交流时,要教给学生立意的方法:

(1)从小题材落笔,通过引申发挥,揭示具有普遍而深刻意义的主旨。

(2)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挖掘事物的深层意蕴。

(3)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之所来见,从而获得新的感悟。

四、巧用古诗文或其他作文佳句,做好题记、小标题、后记以及文章首尾的铺垫

(一)平时作文训练的铺垫

例如,3月第一周要布置学生写以“学习雷锋”为话题的作文,就提前一周安排语文科代表在抄写“每日一言”的作文佳句时,抄写与雷锋精神相关的无私奉献、勤学苦练、关心集体、宽容友善等内容的好句好段,为作文的题记、小标题、精彩的开头、深刻的结尾、简洁而意蕴深刻的议论等等,做好语言材料的积累铺垫。

(二)中考作文备考的铺垫

在中考前两个月,先让学生把适合做作文题记、小标题、后记或文章开头、结尾的古诗文或其他作文佳句,按照亲情、友情、师生情、宽容、信心等内容归类抄写在笔记本上,每类抄写5句。

在中考前一个星期,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容易默写的句子,归类默写两句古诗文、两句现代文。通过这样强化记忆古诗文和其他作文佳句,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中考作文的文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提高作文档次。

除此之外,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初三普通班学生,教师还可以在中考前三个星期,归类整理、打印好上述各类名言佳句,发给学生,定计划每周每天默写其中的哪几句,并及时抓落实,不合格的要当天补。

结语

总之,要想让学生能“厚积而薄发”,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长期在作文辅导方面勤于铺垫、巧于铺垫,呈现出种种“铺垫”之美。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佳句铺垫读书笔记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补成语组佳句
劳动最光荣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铺垫
画与话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下雪了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拜谒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