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危机”来点“刺激”

2009-10-28 07:01林金腾
大经贸 2009年8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信贷危机

林金腾

从2007年初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次债危机和信用违约依次传导形成了金融危机(俗称:“金融海啸”),并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为应对危机,世界各主要经济主体迅速采取了各种措施,以遏制全球性的经济下滑。其中。我国政府在2008年11月5日审议通过了令人震撼的“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以及“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同时。货币政策由“从紧”改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由“稳健”修订为“积极”。200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出了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以及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一揽子”计划。

危机之下,“一揽子”计划出台

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方式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实现对经济运行的全面调节,达到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经济陷入极度的大萧条。后来。这些国家基本都采用了凯恩斯提倡政府干预的财政政策,以挽救陷入困境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中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尤为著名。

金融危机前,我国长时间采用稳健的财政政策。2008年初,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防过热、防通胀”:到2008d#7月,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修订为“保增长、控通胀”,在2008年11月,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再次修订为“保经济”。一年内多次对宏观调控目标做出修改是极为罕见的,可见经济形势转变之大。

我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所采用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而“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是由中央政府投资1.18万亿元,其余资金由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配套完成。

4万亿元的投资领域及其比例主要包括下表反映的七大方面:

同时,由于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国家均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势必造成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且GDP超过全国总量50%的东部地区,经济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情况。因此,国务院同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措施和目标。

财政政策的刺激效应

根据经济学的乘数原理。中央政府的1.18万亿元投资将带动2.82万亿元的其他资金投资。虽然外部经济的恶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但“一揽子计划”的投资将再度支撑起中国经济的“脊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8年11月发布了对2009年全球经济的悲观预测:美国经济将萎缩0.7%,日本经济将萎缩0.2%,欧元区经济将萎缩0.5%。发达经济体的全面滑坡,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受到严重的打击。但是,世界银行对中国2009年GDP增长的目标预测仍高达6.5%,主要就是中国采用了积极的宏观调控措施所起的作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曾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确实,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因为这次经济危机而改变,关键在于投资者和消费者能重树信心,就能较快地度过难关,重上经济高速发展的轨道。

在“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总额高达5,800亿元,这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可以并应该利用这次经济危机,不失时机地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呼应

相比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具有明显的差别。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主要是救助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而我国的主要措施是刺激经济发展,通过扩大内需等方法维护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除了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外,还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首先,财政赤字在2009年的计划为9.500亿元,在GDP的比重达到了3%的历史高位(图一)。同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相对变化速度也反映了这样的趋势(图二)

然而,相对于财政刺激而言,信贷刺激的力度却更大。由于信贷刺激仅设下限,2009年的信贷规模为5万亿元以上(实际上今年前四个月就已经实现了全年的最低目标),导致了信贷规模超常增长,信贷刺激已成为整个经济刺激计划的主力。

在我国现有的财政和金融体制下。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刺激差别不大。换句话说,信贷资金是财政资金的延期支付,形同于财政向银行借贷。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正好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

以信贷工具为主刺激经济,使得财政赤字仍可保持较低的水平,政府继续出台刺激经济计划的空间较大。更重要的是,从新增贷款到出现不良贷款有一个时间差。尽管信贷刺激的不良资产将会由财政“买单”,但既为财政政策赢得了时间,也由于未来财政收入和GDP基数上升,到时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不至于太高。

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的独立性较弱,模糊了财政刺激与信贷刺激的界限,但是,过分依赖信贷刺激,将在市场效率、道德风险等方面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投资驱动远大于消费拉动

经济增长依赖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而我国长期偏重于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资料,2005年我国投资占GDP的比重接近43.9%,出口占GDP的比重为37.3%(全球平均为27%);外贸顺差在2007年攀升到占GDP的8.1%(尚未剔除人民币升值的因素)。由于我国的主要出口贸易国的经济严重下滑,虽然国家已上调了出口退税和下调了出口关税等鼓励出口的措施,但已没有人对增加出口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抱有幻想。根据国家发改委向全国人大提交的2009年计划执行报告,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预期增长20%,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4%,这意味着消费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将进一步降低。

倚重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就像医生使用抗生素治病一样,在短期内有明显的积极效果。但将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和后遗症,一旦投资收缩,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扩大个人消费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是无可置疑的,我国现在拥有21.8万亿元的居民存款,假如部分储蓄转化为消费则是一个庞大的数额。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的极不完善,人们普遍未能解除后顾之忧,从而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边际消费需求。要促进消费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解除人们对未来养老、医疗等方面不确定因素的担忧。

政府投资远大于民间投资

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银行的贷款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进行,民营企业和私人想获得并不容易,从而影响不同体制企业的发展,使得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而且由于民营企业对前景的信心尚未恢复,导致经济刺激计划对民间资金的拉动效应不明显。

此外,由于政府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指导思想,使得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越来越明显。背离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助长了“国进民退”的现象。

总之,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经济结构转型方面下大力气,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逐步完善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扩大消费对GDP的贡献,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信贷危机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危机”中的自信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