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人鸟事

2009-10-30 06:07
南都周刊 2009年27期
关键词:观鸟望远镜鸟类

雯 雯

观鸟活动最早在英国和北欧国家兴起,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作为一项时尚的户外运动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即使是普通家庭主妇,可能也会随时拿出望远镜,透过厨房的窗子望望鸟儿。而在我国,观鸟的普及时间还不到十年,热衷于观鸟的人数仅数千个。许多时候,他们反而是被人围观的对象。但这仍然不减他们对这项活动的痴迷和享受,而“鸟人”的队伍也在这几年中越来越壮大。

一个剪影,一声鸣叫,就知道是哪种鸟

当许多鸟人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见那灰扑扑的小鸟绽放出生动的细节之美时,那种“触电”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最漂亮的永远是下一只

广州鸟友乐伟强回忆起他六年前第一次在市郊的小谷围参加观鸟活动,在鸟友的指点下,他发现那条看来再普通不过的马路,两旁居然隐藏着那么多美丽的生灵,这让他兴奋异常。观鸟不仅要仔细观察,还要细心聆听。通过观鸟,人的所有感官都会被调动起来,对于周围也敏感了许多。你会比常人看到和听到更多的东西,世界也丰富了许多。因此,越是远离自然的都市人,越会珍惜这样一种感受。

“观鸟时间长了,反而挺羡慕那些菜鸟。” 资深鸟人Ptarmigan感叹道:“因为一只很普通的鸟儿都足以令他们兴奋雀跃,而以后看得多了,难免有些‘审美疲劳。这时就要给自己设个目标,比如列个清单,让自己尽可能记录下更多的鸟种。”

我国约有一千四百多种鸟类,许多鸟人便把收集这一千多种鸟类当成挑战,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记录,他们也被戏谑为“推车族”,即英文的“Twitcher”——疯狂追求鸟种数目的观鸟痴迷者。问他们心目中最漂亮的是哪一只鸟,他们总会回答:“下一只!”

由于地域和气候的不同,我国不同季节在不同地方出现的鸟种都不一样。“推车族们”除了在所住地的周边鸟区频繁出没,也总会借着旅游或出差机会跑遍大江南北,搜寻各地的鸟儿。乐伟强在每次旅行前,都会做好功课,查清当地出没的鸟种和辨认方式,有时还会列个重点观察的“头号通缉犯”。上回去四川,他收获了54种从没见过的鸟,非常满意。他笑称,如今去旅游如果没看到鸟,就觉得人家好像欠了他钱似的,白去旅行了。

声名远播的民间观鸟记录网站

望远镜是鸟人们的必备器材,它能让他们在不打扰鸟儿的情况下,尽情地近距离欣赏它们的美丽。鸟人Ptarmigan已经有十年的“鸟龄”了,他的器材仍和当初一样,只是一部望远镜。在他看来,用望远镜不仅可以享受直接欣赏的乐趣,也有利于他提高观鸟水平:“当发现一只鸟时,有相机的话我会想着先把它拍下来,回家再慢慢认。这样容易形成依赖,较难锻炼识别能力。”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他和许多鸟友一样,家中堆着许多百科图鉴等工具书,平时没事就翻一翻。“高水平的鸟人,积累的知识足够丰富,只凭一只鸟儿飞过的剪影,或一声短促的叫声,就能分辨出它的种类。”

而对另一些鸟人来讲,相机则是他们的必备之物。就如广东最资深“鸟人”廖晓东所说:“每次观鸟归来,上网与各地观鸟者们交流,却感到仅靠笨拙的文字描述,很难充分表述新目击鸟种的精彩,无法与大家尽情地分享观鸟的快乐。因此我为望远镜配上一部数码相机,开始尝试拍摄野生鸟类。”

拍鸟比起单纯用望远镜看鸟需要更大的耐心,为了等到一个好的时机,抓拍一张好的照片,许多鸟人往往会原地守候上好几个小时。有些旁观者理解不了:这么久一动不动的,不无聊吗?“专注于拍鸟时是不会觉得闷的。鸟儿其实一直都在那里,飞走了还会回来。它是自然界最杰出的模特,你只要有耐心,就能得到满意的成果。”这道理其实跟钓鱼差不多。

每当拍到难识别的鸟,鸟友们便可对照鸟类图谱和手册细细推敲,或通过网络与其他鸟人一起讨论研究。一张清晰完整的野鸟照片,特别是罕见品种,还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2002年12月,由廖晓东与朋友策划推出的“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已经成了全国乃至世界鸟人圈知名的民间观鸟记录网站。它完全靠鸟人中的技术人才建立维护,任何鸟人都可以提交自己的记录和图片资料,在里面自动分类归档。如今它已收录了17564篇观鸟记录,观鸟者目击到1181个鸟种,约占全国鸟种总数的80%。

今年底,网站的录音记录上传功能将会开通,而鸟友阿Lool等人则正积极地进行鸟类动态录像资料上传的申请。

“我们国家是全球野生动植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我们甚至都没有一部能获得国际奖项的自然类纪录片。难道真的要等外国人来拍中国人与鸟类自然的纪录片?”她曾在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

至今,Lool已协助拍摄有关鸟类的专题和新闻片达数十次,参与制作的环保教育纪录片—《湿地,候鸟的天堂》也已在电视上播出。她正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建立一个可检索的《中国鸟类视频》界面,内容进行系统分类,可按鸟种、拍摄时间、地点等检索到相关的视频。

科研人员问鸟人要数据

用廖晓东的话说,“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观鸟爱鸟者,看他比划鸟大小的手势就知道了。把手围成一个圆圈的,比划的是拔了毛剥了皮的鸟;摊开双手比划头尾长度的,那才是鸟人。”

廖晓东,大家都称他为“Birdman”。一直从事生物学研究,因而很早就开始了专业观鸟。但在1997年参加的香港观鸟大赛,对他来说是个转折点。他被香港人鸟和谐的情景深深打动了,也第一次感受到,观鸟不应只是项科研活动,它作为一种乐趣无穷而且高雅的休闲活动,应该在大众之中普及开来。

从那以后,他开始积极地带动周围的各种人一起观鸟。刚开始时,围观他们的人往往比鸟还多。“你拿着望远镜在干吗呢?”“鸟有什么好看的?它好吃吗?”是他经常遇到的问题。慢慢地,跟随他而加入观鸟队伍的人越来越多。2002年,他们克服了筹集资金、组织参赛队伍等一系列困难,与洞庭湖保护区和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合作,举办了首届全国观鸟大赛,这是全国性观鸟活动开始的一个里程碑。从那以后,观鸟大赛每年都顺利举行,成了国内鸟人们的一件盛事。如今,廖老师有这么一个愿望:“我希望能培养一万个观鸟人,同时也希望观鸟在中国大陆不再是个新闻。”

在廖老师看来,如今国内的观鸟者有着很明显的共同点。首先他们都比较年轻,以大学生居多,也有不少中年成功人士—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能负担购买设备和外出旅行的费用,而且有一定的休闲时间;其次,他们的文化水平非常高,全都受过高等教育。

观鸟活动的兴起,跟互联网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借助了各种论坛和数据库,鸟友们的信息得以快捷广泛地交流,因此,他们的网络和电脑技能也很发达。这跟国外观鸟全民化,不分年龄层次的现象是很不同的。

由于业余观鸟者的器材配备往往比科研人员的更加先进,而且人数更多,所以他们提供的资料已经成为了鸟类研究的重要材料。

我不是去观鸟,我已经在观鸟了

Simon Barnes

观鸟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活动。观鸟不依赖于地点、器材、特殊的目的,观鸟不是困惑,恰恰是静静地享受。

我是一个蹩脚的观鸟者。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讲,从享受观鸟的角度看问题,我又是世界级的观鸟者。

我不刻意地搜寻鸟类,但是我总是观察它们。不是为了科学的缘故,也没怀有做出稀有鸟种惊人发现的期望,或对鸟的季节性行为做仔细的研究,我观察鸟类,仅仅是因为观看鸟类是人生的最大乐趣之一。

观鸟是一把钥匙,如果你选择了它,它会为你打开通向更多享受生活,更好地理解生命之门。

我们人类倾向于相互排斥而又并存的渴求;结婚与独身,社交与独处,冒险旅游与守在家中。观鸟能够包含我们天赋的矛盾对立的渴望。观鸟提高了我们对平常事物的享受,方便且安全。又能为我们带来高度戏剧化冒险的兴奋和满足。

让我们留心那些最常见的燕隼和那些毛脚燕吧,观察它们需要多少技巧?需要多少知识?多少科学训练的背景呢?不用,一点也不用。毛脚燕们就在那里,它们显而易见,欢乐悠闲地以鸣声相互致意,是英格兰周边环境里夏季最容易见到的鸟种之一。每一个人都曾见过它们,即使人们不能正确地叫出它的名字,没有意识到它那白色臀羽的特征,也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它们。

燕隼也不会错过或认错,那蕴含力量的深色身躯(我仅仅是依靠它的身体外形而发现它)。没有必要辨识鸟种,或知道它的名称,能目睹它的凶悍和激动人心的表演足矣。任何一位差劲的观鸟者都将知道它是一种捕食猛禽,任何人也都该知道它是一种令人恐惧的鸟类。知道它的名字是一种奢侈。它之所以令人激动并不因为自身罕见,也不因为我能叫出它的学名Falco subbuteo,更不为我在它的名字下打上已经目击的标记,并以此感到自豪。它之所以令人激动,是因为它在那惊心动魄的瞬间塑造了自己的恐怖形象。

在此,我也来一点诡辩;知道这种鸟叫燕隼只是表面形式上对它的认知。燕隼的行为表现才是对这种鸟的诠释,是认识它的关键所在。它们收拢双翼成锚状或ψ形,迅猛扎入盘旋着的毛脚燕群。了解到了这些,对这种鸟的认识到了这个份上,才会令人真正感到满意。

但是,惊讶和快乐总是在理解之前。作为一名“差”的观鸟者,首先追求的就是全然平常的喜悦和预料之外的惊喜。

在这种完美的观鸟时刻,真正涉及到的仅仅是观察鸟类的欲望,一种观察事物的习惯,而不是给我们带来可视景象的具体技巧。

我已经养成了观察鸟类的习惯,不管在哪里,每当发现一只小鸟,我总是仔细地观察它。这已经不再是刻意的决定,而是习惯使然。我可能会在一场关于《婚姻指南》杂志重要性的谈话中,眼睛瞟向窗外,透过眼角捕捉一闪而过的小鸟的踪影,我会不禁地流露出“嘿,鬼东西,麻雀”,或许我会大声道出,不过那就不是明智的选择了。

我曾在一本观鸟杂志里见到一个问卷调查,它这样问道“你多长时间去观一次鸟?”我不认同这种提法,观鸟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活动。我不是去观鸟,我已经在观鸟了。观鸟不依赖于地点、器材、特殊的目的,比方说钓鱼。也不似有组织的列车点位测定。观鸟关乎生命,观鸟关乎生活。

观鸟开启眼睛、耳朵和心灵。观鸟不是困惑,恰恰是静静地享受。一个已婚男士也会看一眼漂亮姑娘,赞美她们的美丽而无需做什么。这恰是一个异性恋男性的观察习惯,而正是这为生活带来情趣。

一个车迷会静静地,不自主地评价他所见到的所有的车辆,这是他思想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很难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除非有别的什么东西闯入他的眼帘。习惯不是与做的事情有关,而是与做事的是什么人有关。

作者Simon Barnes(伦敦泰唔士报著名体育专栏主编,皇家出版社鸟类杂志的专栏作家)

摘自《怎样成为一个“蹩脚”的观鸟者( How to be a Bad Birdwatcher)》序,有删改

猜你喜欢
观鸟望远镜鸟类
湿地观鸟
观鸟记
鸟类靠什么认路
观鸟须知礼
鸟类
望远镜的发明
“赶紧送几架望远镜过来!”等7则
鸟类乐园
观鸟总动员
写给明天的祝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