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在德国热销

2009-10-30 10:09
环球时报 2009-10-30
关键词:中国故事黑帮书展

国际书展推波助澜 中德学者共同经营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德国读者走过书展的中国书籍投影墙。.

法兰克福一家书店专门推出中国类书籍的展台。 青 木摄

德鲁克是谁?一代管理学宗师。他推动管理学发展成为一门严肃科学。他的论著被译成30多种文字,成为全世界管理者奉为圭臬的经典。德鲁克先生是有史以来对管理理论贡献最大的大师。他提出了目标管理、自我管理、顾客导向的组织、高层管理团队、效能与效率、时间管理、企业愿景、业绩管理、知识工作者、组织分权、扁平组织、企业社会责任等诸多管理理论。在长达六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德鲁克总共出版了39本书,在他94岁高龄的时候还完成了最后一部著作。从做人到治学,以及德鲁克贡献给世界的学问,都让后人受益。▲

作者素德·文卡特斯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当他凑巧被读研时的教授分派去研究美国黑人街区的贫困问题,进入到全美最糟糕的黑人区之一——芝加哥的罗伯特·泰勒之家时,他深入到一个贩毒黑帮,还和一个黑帮老大成了朋友。通过亲睹亲历,他记录下黑帮控制下的街区中很多事实,包括如何与官方达成妥协、黑帮头目如何控制手下、如何经营自己的贩毒事业,以及黑帮社区的居民五花八门的谋生技巧,另外还有枪击、斗殴等暴力现象。最后,作者凭借由此写成论文,并当上了大学教授。那个黑帮却解体了,黑帮老大也离开帮派,做起了正常营生。▲

国际传媒大亨默多克曾说:“一份报纸希望在全球畅销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虽然中国作为主宾国的2009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已过去10多天,但中国图书热似乎仍没有消退。一个德国书店老板甚至说,如果书店想多卖几本书的话,就要多进一些与中国有关的书籍。

德国书店设中国本土文学专柜

塔利亚书店是德国最大的连锁书店。《环球时报》记者走进位于柏林的一家分店,马上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中国氛围。书店大堂,设有一个关于中国书籍的展台。书籍边还摆放了中国结、中国剪纸等艺术品。记者在书店看到,无论是在文化、经济、政治、历史还是在国际关系等各类图书中,都可以找到与中国有关的书籍。

最多的要数工具类书籍,如《中文说、听、写》、《中国导游》、《5000年历史》、《气功》等。德国首本《汉德歇后语词典》很受读者欢迎。这本书由德国汉学家罗艾可同她的老师顾彬共同编写。书中收录了大约1400个歇后语词条,涵盖中国文化与民俗的各个方面。

经济类书籍也是德国年轻人比较关注的。德国驻华记者弗兰·克泽林的《中国密码》、《与中国为邻》,曾登上德国畅销书榜。这两本书连同《中国震惊》、《嫔妃经济》也被推荐。新书中,约翰·奈斯比特、多丽丝·奈斯比特夫妇的新著《中国大趋势》引人注目。此外,欧洲外交关系协会执行主任马克·里欧纳德的《中国怎么想》则把焦点对准了中国智库。

给《环球时报》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中国文学书籍在德国书店的大量涌现。为了借助书展推广中国文学作品,中方有关部门曾资助汉德翻译。汉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届书展,书展展出中文作品的德译本达160种。看来,这收到了明显效果。记者看到,塔利亚书店里的中国本土文学作品有不下40多种,像余华的《兄弟》、莫言的《生死疲劳》、李洱的《花腔》等。

德国专家爱写“中国故事”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陆建德曾说,“外国作家很少以中国为题材写作,即使写,也不是将中国人作为主角。”不过,在这两年,借中国成为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的热潮,这样的作品在德国陆续出现了。

《中国皇帝》是一个典型的德式“中国故事”。作者是柏林的年轻作家蒂尔曼·拉姆施泰特。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说的是“我”与祖父的关系及前往中国的故事。“我”原来要去中国,这是一个生日礼物,但没能实现。于是,“我”在信中向兄弟姐妹叙述了自己虚拟的中国。拉姆施泰特在谈到他写的虚拟情节时说:“这只是美好的故事,并非后现代的玩意。”《中国皇帝》还荣获奥地利文学大奖——第32届英格伯格·巴赫曼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评价说,风趣,却又悲伤,非常精彩。同时,他也赢得了德语文学界最有名的朗读大奖赛观众奖。

青少年小说《乘龙飞行》由小说家汉斯-彼得·霍夫曼撰写。这个情节紧张的故事仿佛一堂生动的历史课。霍夫曼把他的女主角安娅送上了跨越时空之旅。她的爸爸由于工作需要必须到中国去,安娅也不得不离开德国。一开始,她一点也不喜欢这种搬迁。在她乘坐一架小型私人飞机被送到她爸爸那里去的途中,飞机还出了事故。这样的探险还不够刺激,作者让安娅通过一些神秘的偶然跌入了中国的战国时代。

也许中国故事的市场实在太大。德国还成立了一家专门出版中国故事的出版社——黄出版社。该出版社推荐的一名新作者欧普拉,就专门撰写中国故事。欧普拉的第一部作品是《小月兔》。欧普拉用清新的笔调向德国小读者讲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兔子“兔兔”的故事。故事以中国人过中秋节,祭祀月亮女神为背景,围绕兔兔被抓又被放的事件,描绘了兔兔与村庄李家两个孩子的友情,以及人们对天宫中的小月兔的喜爱。

华人作家受关注

对中国故事的关注,也带动了德国华人的创作热潮。旅德华裔作家关愚谦与夫人、德国汉学家蓓塔·哈瑞最近推出了新书《大鼻子——中国人怎样看我们德国人》。关愚谦夫妇利用近年来在德中两国的生活经历,通过对近120位德中各界人士的采访,以生动有趣的实例解析了中德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通过采访,他们归纳出中德文化上的一些差异,比如德国人做事慢,中国人喜欢快;德国人喜欢喝,中国人却喜欢吃;德国人崇尚力量强大,中国人追求家庭幸福;德国人喜欢太阳,中国人更爱月亮等。

另一位用德语写作的华人女作家——罗令源最近也很受德国媒体关注。她的长篇新作《留洋肚子静悄悄》也把眼光转向了中德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小说借助一对德中恋人在中国的短暂经历,揭示了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儒家伦理间的冲突和互融,展示了一个介绍中国,窥视德中恋情的新视角。此前,她用德文写作的短篇小说集《你给我从五楼上滚下去》,获得了阿德尔伯特-冯-察米索文学促进奖,并且还出版了用德文写作的首部小说《中国代表团》。她的短篇小说集《夜游莱茵河》也很不错。书里共收集了5个短篇故事,介绍了5位年轻的中国女性在德国的爱情经历,能让人从中深切体会到中国人和德国人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文化素养和心理感受上的巨大差异。

对于中国故事受到德国读者的关注。德国汉学家们认为,这与当下国际上“中国概念”越来越流行有关。▲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黑帮书展
柏林公布黑帮报告
“空场”书展
美国黑帮往事
马警方:当地华人黑帮最多
2016上海书展,女性阅读书单
第6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圆满落幕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