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就怕认真和对比!”

2009-11-02 07:21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古玩文物

王 丽

他七八岁时就喜欢上了收藏;十一二岁时就喜欢上了哲学,读培根的《论人生》,读老旧的、竖排版的、繁体的《资本论》:十九岁时考入了北京某大学文物学院;目前他忙于钻研文物鉴定课业的同时,还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和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成为08级文物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楷模至于将来,他的授课教师预言他会成为杰出的文物鉴定专家

他叫王培龙,1989年1月22日出生于河南周口市川汇区,河南是文物大省,距培龙家一百多米处就是中州路古玩城。培龙的父亲是川汇区的美术家,他常说:“让孩子懂得做学问,要先让他学会做人!”培龙上小学、初中时,父亲在市图书馆工作,培龙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图书馆读了很多书,有历史故事,有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还有富有哲理的寓言类书籍,这些都为培龙的健康成长奠定了精神基础。

图片说明:

1王培龙在报国寺练摊

2逛潘家园地摊

我(本刊记者王丽)预约采访王培龙时正值暑假,他尚未返京,于是我们约定通过QQ进行这次采访。正式访谈前,我进入培龙的QQ空间浏览了他的日志。出乎意料的是,培龙的日志除记录文物鉴定的专业知识及学习心得外,还有不少文章涉及到他对于社会问题的担忧以及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思考。我不禁感慨于这翩翩少年的宽广襟怀,我们的话题也由此开始:

(以下采访《青春期健康》杂志社记者王丽简称“青”,王培龙简称“王”)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青:今天下午加上你的QQ后,我拜读了你的日志,从中能看出你是个非常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男生一

王:嗯,我看到你对我那篇日志《力还世界一公道》的评论了,你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微斯人,吾谁与归”

青是的,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惜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理会这些。看到你的文章,我非常欣慰,我说“欣慰”绝非以长者的口吻,而是以同道中人自居。

王:我明白这种情感——同道中人,惺惺相惜!

青:嗯,你认为自己这份社会责任感是从何而来的'或者说是你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塑成了这种品格?

王:多方面因素吧!更多的是性格、家庭和后天学习。我历来把学习分为两种,或者说我要求自己读懂两种书,一种是以书本为代表的有字之书,另一种则是大家容易忽视的社会这本无字之书!

青:那么你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个社会,并对社会得出这么深刻的认识?

王:先看书或者是上网了解一些知识、道理,然后和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进行对比。最主要的环节就是对比:正反方意见对比,精英与草根对比,中国与外国对比

青:恩,就是通过归纳、比较,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得出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观点。

王:是的,此外我还亲身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2、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青:你所进行的这些社会实践中,一定有不少与你研究的文物鉴定专业相结合吧?

王:对!我经常转古玩市场,什么潘家园、报国寺、大钟寺。每周至少一次,有时候更多,记得端午节放假四天,我去古玩市场转了四天。因此很多摆摊的和店里的老板都认识我!哈哈……

青:你到古玩市场主要是做些什么呢?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家都非常想知道你这位内行在古玩市场里怎样“转”。

王:的确,我进古玩市场不只是看看热闹,而是积极主动地跟古玩商攀谈。因为我知道古玩商们为了能买到真货赚到钱,往往他们辨别真伪的本领也非常高!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历史、辨伪和文物市场营销及交易规则、交易方式等方面的实战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啊。

青:恩!现在文物市场上的“宝贝”鱼目混珠,市场里充斥着赝品,造假做旧的手段层出不穷,找到真品很不容易。你是怎样辨别真伪的?

王:文物市场的东西确实很混乱!要去伪存真就需要真假对比,要多看真假文物的实物、标本、照片,要仔细进行对比研究。这个世界就怕认真和对比,真与假不一样的地方,通常是些极细微的差别,而这些正是辨伪标志的所在。

青:“这个世界就怕认真和对比”,这话可谓一针见血!那你都是从哪些场合接触这些真的文物及假的“宝贝”,从而进行比较鉴别的呢?

王: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课堂,有的老师、教授会带一些标本来;二是博物馆,那里的东西很让人放心;三是古玩市场,这是有了一定的鉴定水平后去的地方,四是和一些真心的朋友相互亮宝,切磋交流。

3、千淘万漉虽辛苦,淘尽黄沙始到金

青:你提到“亮宝”,那先要有宝才行啊。由此可知你颇有些自己的收藏吧?

王:是的,不过我的藏品很杂,档次一般,如不嫌弃,我就介绍一下吧!目前我的个人藏品有古代陶器八件,其中汉砖五块,陶鼎、陶井、陶猪形砚各一件;瓷器三件,包括宋代福建窑口碗两件,江西白舍窑谷仓罐一件,玉器类有明清花片六件,唐代红玛瑙一件,新石器时代玉器残片标本一件;银器类有明清民国、文革时期的银钗、银锁、银帽饰、银像章:铜器类有古钱币130余枚,铜鎏金镶白玛瑙带板(五代时期)、铜带钩两件;瓷片有从唐宋至明清瓷片标本百十片。他还收藏文革时期红宝书(语录、最高指示、哲学著作、军事著作等),宣传画(伟人画像、人民画像等)、像章、票证、丝织绣像、各类新闻出版物品、七十年代的小人书等。此外,还收藏邮票436枚。

青:你的藏品真是种类繁多!请问你收藏的这些宝贝主要是从何处得来的呢?

王:90%以上是我去古玩市场淘宝淘来的,还有一小部分是我家祖上留下的旧物,此外知道我有此嗜好的亲戚朋友会把他们家里没用的“破烂”送给我。

青去古玩市场淘宝也是需要资金的,你淘宝所需的资金是哪里来的呢?收藏界有“以藏养藏”的做法,你是否也会适时出售一些自己的收藏呢?

王:我的“原始资本”主要是家里给的。以前我大多是动用自己攒的零花钱。现在我学了这个专业,家长也很理解,就每月多给一些钱。如你所说的,很多时候我会去卖自己手里的东西,比如我要买另一件东西,或是自己发生“经济危机”时,就会去出售自己已有的藏品。

青:那么你去哪里卖呢?也去古玩市场么?

王:对!我大多会去古玩市场摆摊,赚点外快!更多的是为了亲身体验生活,我很喜欢靠自己打拼出一片新天地的感觉!

青:恩!这样一来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赚取额外的收入,二来可以接触更多的宝贝、扩展见识,真是两全其美啊!

王:是啊!不过有时也会有挫折!

青:哦,说到挫折,有哪些印象比较深刻的,可否谈谈?

王:当然!首先我体会到了古玩市场上的复杂,东西的真假难辨是其一,人的好坏就更加难分!我在卖东西的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东西明明是真的,他们偏说我的是假的,搞了大半天,只是为了把我东西的价钱贬下去,为了低价买入再高价卖出,他好从中谋取更大利润!我说换一家,不卖给他,有时他们还给我来个大串联,整个古玩市场商铺都给我最低价,

真是气人啊!

4、天赐良机,天赋异禀

青:他们这样做很有点欺负后生晚辈的意思!不过话说回来,你确实还是个大男孩,才20岁啊。

王:呵呵,是啊!

青你小小年纪,就对文物鉴定专业有如此深入的钻研,真是很让人钦佩!那么你是从何时起对文物产生兴趣的?

王:大概小学一年级前后吧!这个决不夸张哦!

青:这么小!通常小孩子不会自发喜欢上收藏鉴宝,我想其中一定有什么契机吧?

王:是的!不过有点传奇

青:如果不涉及隐私,且不占用你太多时间的话,不妨简述一下你这段传奇的经历啊。

王:好!那年我大概六七岁,在胡同里玩的时候遇见了一位老人,应该是个乞讨者,或是家里很困难的寻亲老人!我给了他几毛钱,他看了看我(其他小孩早就躲得远远的啦),然后竟然拿给我一个铜钱!哪朝的铜钱我记不清了,不过哪朝的并不重要,值多少钱也不重要

青:恩,重要的是从此你对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对!我对文物的兴趣就是始于这枚古钱币。我拿着古钱缠着老人问来问去:“这钱是什么时候的?能花吗?怎么是圆的,中间还有方孔?上面的写的是什么字啊?”就是这枚小小的铜钱在我的心里埋下了兴趣的种子,并逐渐地发了芽、开了花。

我家乡河流较多,颖河、沙河和贾鲁河三川交汇,从小我就喜欢到河里捞鱼,抓螃蟹,常常会捞到瓷片和长满锈的圆形方孔铜钱。自从那次收到乞讨老人的铜钱并萌生兴趣后,我就有意识地把自己捞到的铜钱都留了下来。为了看清这些古钱币的原貌,我就自己动手在磨刀石上打磨除锈,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探索知识的乐趣。

要从事枯燥的文物鉴定专业,兴趣的重要性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我经常感慨那枚铜钱是上天赠送给我的一把启蒙钥匙!

青:这段经历果然传奇,其实引导你步入这一领域的契机是你的真诚和善良啊!不过,除了这“天赐良机”,你一定还有天赋异禀,毕竟不是谁都能钻研出门道的,你觉得你自身有哪些品质是为此而生的?

王:首先我自己坐的住,小学为了写作文,我可以安安静静地观察一下午金鱼!其次我对繁体字非常敏感,我的祖父是中医,为了让我继承祖业,他有意引导我读繁体字版的《本草纲目》,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查字典,很快我就喜欢上了竖排版繁体字的传统文化书籍。此外我不爱随大流,喜欢注意一些别人不太留意的偏门,比如:观察蜘蛛结网,铁门容易生锈而铜锁却不易

青:那么可以概括为心静且心净,明察秋毫之末。

5、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此外,我天生喜欢动手、喜欢哲学,甚至想把整个宇宙都搞透!呵呵!

青:天生喜欢哲学,这真是很高的境界。哲学是关于人生、世界和宇宙的终极思考,个人对万事万物的认识都必然要受到其哲学观念的影响。想必你对哲学的热爱一定会影响到你对专业课的学习及实践吧!

王:是的!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哲学对我专业课学习及实践的指导!我日记里有一句我自己写的话:学以致用,不可不读书,不可尽信书,实事求是,用真正的真理指导自己一生!我会铭记这句话。

音:恩,对写在书本上的东西要批判的对待,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才不会固步自封,才能破除陈规旧例,才能不断开拓前进…

王:对,研究,检验,总结,运用一切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用这种有效的方法来指导我对文物鉴定专业的深入学习。

青:能举例谈谈你是如何将唯物辩证的哲学思想运用到文物鉴定实践中去的吗?

王:好的。比如毛主席语录,大家都知道是文革时代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是普遍性。但文革的旧物也有人仿,究竟是不是几十年前的东西呢?就要看它具体有没有老旧特征,主要就是有没有使用痕迹,如:磨损痕,翻阅痕,旧书的气息等。我准备给一些真品及赝品对照着拍些照片,不过暂时没时间做这项工作。

青:现在是暑假期间,为什么你的时间还不充裕?是否安排了社会实践以及与提升自己素养有关的种种活动呢,

王:是的!暑假之初,我就给自己定下三大任务:1,学习文物专业知识。2,学习社会交往的常识,礼仪等。3,去博物馆,古遗址实习,学习!

青:想必你的暑假一定是个很充实、甚至忙碌的假期,相信你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衷心希望不久的将来你成为我国的文物鉴定专家

王:谢谢你的鼓励和肯定。的确,暑期的社会实践对我夯实专业知识和提高个人素质有很大帮助。我的目标绝不是做个古玩商,我要研习和弘扬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我认为要想真正弘扬和普及这些文物知识,应该把学问和市场结合起来,不能让那些文物束之高阁,让人望尘莫及。我的理想是做个懂文物市场的实力派文物鉴定专家。

后记

在采访过后的联系中,培龙通过QQ给我传来一些他在学习及实践中拍摄的照片,照片上他衣着很朴实,笑容很自然,神情很专注。在他与同学的合影中,我一眼就看到个子最高的王培龙!

培龙告诉我,虽然现在他身高足有一米八,但初中时他常因自己矮胖的形象而自卑,也常因自己的“老实”而受同学的气。为此他心里郁闷极了,开始思考不平等的根源及一些与心理学有关的问题。在父亲工作的图书馆,他很幸运地找到了一本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而后他又读到了培根的《论人生》等书籍,他如饥似渴地从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高中时,培龙个子长得很快,一米八的个头让他不再自卑,但他依然喜欢思考求索,培龙的人格魅力在不断地修养中得到提升,思考问题时角度开阔了,思维方式灵活了,志趣相投的朋友也逐渐多了起来。而书籍始终是培龙最好的朋友,书籍如良师益友般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的心态、人生观和价值观。

年纪轻轻的培龙经常感慨自己时间不够用,因为他想读的书很多很多,除去课上海量学习,业余他还选购了不少文物鉴定和历史方面的书籍来阅读。与一些进入“象牙塔”就放松自己的同龄人相比,培龙对时间的紧迫感以及对学业的执著专注尤其令人敬佩,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后生可畏”!祝福王培龙——这个德才兼备的青年,在不久的将来能实现他的理想,成长为既精于文物理论又精通文物市场的实力派文物鉴定专家。

猜你喜欢
古玩文物
古玩家
Museum Honors History and Culture of Lin’an
门泽光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北京古玩市场遭遇“关门潮”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香港古玩展诠释“盛世收藏”
炳灵寺文物精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