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情深黄久生,680名“父母”是我最大的牵挂

2009-11-02 07:21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09年7期
关键词:吴杰兄妹俩父母

暖 阳

在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黄久生”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可黄久生到底长什么模样,除了他本村的人,镇上的大多数老百姓还真说不上来。很多人为了能见黄久生一面,不断去找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希望他们能够出面,帮忙实现这个愿望。

黄久生究竟何许人也?为何值得那么多人为他牵肠挂肚?原来,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感天动地的大爱故事——

朴实的乡情是他苦难童年的温馨记忆

这个被家乡父老惦念的黄久生,今年44岁,是河南省郑州市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黄久生的老家在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晏岗村。从1996年起,他每年都会拿出3~10万元捐助家乡的680户特困、五保老人。他与这些老人无亲无故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黄久生小名叫柱子。母亲给他取这个名是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成为社会的栋梁。然而,这位可怜的母亲并没有等到儿子成为顶梁柱的那一天,于1971年冬季撒手人寰。此时的黄久生年仅6岁,下面还有4岁的妹妹和两岁的弟弟。从此,这个家塌了半边天。

无奈之下,黄久生的父亲把小儿子送给他人抚养,自己开始做起走街串巷给别人补锅、补盆的营生,一个月难得回家一两天。

就这样,年幼的黄久生过早地肩负起了拉扯妹妹、下地干活儿、挑粪挣钱的重担。两个孩子艰辛的生活,乡亲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东家一碗稀饭,西家一块窝头;南家一碟咸菜,北家一双布鞋。这一点一滴的关怀,都在黄久生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黄久生8岁那年秋天,家里没米了,稀饭都能晃出人影儿,没有菜,兄妹俩就用盐水就饭喝。这一幕被邻居李小姑撞见了,她一把将那碗盐水抢了过去,转身回自家端来刚蒸好的南瓜,含着泪对兄妹俩说:“赶快趁热吃了吧!”

和黄久生兄妹同住一条街的吕中秀,一家7口人,日子虽然过得紧巴,但她对兄妹俩却是格外照顾。黄久生12岁那年的大年初一,吕大妈煞费苦心地为一家7口包了20多个豆腐白菜馅饺子,在那个岁月,这是一年也难得吃上一回的美味。这些饺子本来还不够一个人吃的,可一想到黄久生兄妹,她就赶紧留下5个给他们送去了。懂事的黄久生知道,虽然只有5个饺子,这也是吕大妈一家从嘴里省下来的!这几个饺子是他和妹妹平生吃到的最鲜美的食物。

让黄久生记忆深刻的不仅仅是吕大妈送来的热乎乎的饺子。他13岁那年的冬天异常的冷,黄久生来到吕大妈家烤火取暖。细心的吕大妈发现他一直保持着一个姿势,右脚藏在左小腿后面。“柱子,你的脚怎么了?”吕大妈叫着他的小名询问着,他这才把右脚伸了出来:冻得发紫的脚趾、大窟窿的鞋子,赫然呈现在大家面前。吕大妈流泪了,当即给黄久生补好了鞋子。接下来的几天,吕大妈熬夜赶制,为黄久生兄妹俩每人做了一双新棉鞋。此后,每到过年,柱子兄妹俩都能收到吕大妈为他们做的新鞋。

像李小姑、吕大妈这样的好乡亲还有很多很多。在大伙儿的关照下,黄久生慢慢地长大了。这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把乡亲们朴实的爱都记在了心里。为了更好地回报乡亲,黄久生在17岁那年作出了一个决定:他要走出大山,干出一番事业,回报家乡。

怀揣梦想,苦命娃闯荡都市拼出新天地

1982年春节,同村的李四方等人外出打工回家过年了,他们每个人都穿着气派的中山装,这让黄久生羡慕不已。李四方告诉他:“外面的世界很大,挣钱的路子很多,窝在山里能有啥出息。”一席话,说到了黄久生的心窝里。春节刚过,他就和几个同乡一道,踌躇满志地登上了开往省城的汽车。

到郑州后,黄久生先是在老乡的帮助下买了辆旧自行车,卖起了大米。伴随着一声声吆喝,黄久生跑遍了郑州的大街小巷。他牢牢地记住了李四方嘱咐他的话:出来就不要怕吃苦,怕吃苦就别出来。

一年后,黄久生经熟人介绍到中建七局一公司干活。在这里,他的人生开始了根本性的转折。

一开始,没技术的他只能干些搬砖提灰的活儿,但他眼明手快,从不偷懒。不仅速度跟得快,还总能随着砌墙的进度,把砖、灰放在师傅们最顺手的地方。而其他小工是怎么省劲怎么来。

闲暇时,黄久生会主动帮师傅们洗衣、打饭,借机向他们请教。而师傅们也很喜欢这个踏实肯干、勤学好问的小伙子,只要是他问到的,师傅们都会毫无保留地教给他。晚上大家都休息后,他就偷偷跑到工地上练习。他还省吃俭用买了很多建筑方面的书籍,一有空就钻进工棚,摆弄、研究。就这样,从支模、砌砖到看图纸,黄久生一一尝试着、熟练着。很快他便从农民工队伍中脱颖而出。随着他对技术的熟练掌握,对建筑知识的不断了解,他的工种也在慢慢发生变化,职位也在一步步提升,从杂工到班长、工长、队长……

1986年春节前夕,黄久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这时的他已经是一支有着40多名工人的施工队的队长了。看着他置办的满满一拖拉机年货,乡亲们激动不已,黄久生也感到高兴和欣慰。可当他看到家乡低矮的房屋、破旧的道路、乡亲们依然窘迫的生活,黄久生的心顿时沉重起来。

经过深思熟虑,他从家乡带出了40多名劳务人员,组建了自己的团队。由于讲诚信、重管理、技术过硬、价格合理,黄久生带领的队伍渐渐被业界肯定,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精品团队。他不但赢得了同行和中建七局领导的肯定,还博得了“河南建筑业铁鸟”的雅称,他参与建设的工程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两度荣获国家最高建筑质量奖——“鲁班奖”。其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

反哺情深,甘作家乡680名老人的儿子

1995年,多年没有回家的黄久生,再次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这次回来他有了新发现:村里有很多鳏寡老人无人照料,生活十分困难。想到自己缺衣少食的童年,他的心像刀割一样。为此,黄久生专门到镇民政所调查了一下,发现全镇有680多户需要救助和照顾的特困、五保老人。老人们的困境始终揪扯着黄久生的心,他认为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1996年春节还没到,黄久生就把2万元钱送到了双柳镇党委书记胡国平的手里,委托他为镇里680多户鳏寡老人家庭买米、买面、买油、买肉。一坚持就是13年。13年来,黄久生共拿出100多万元钱来资助这些特困、五保家庭老人。起初,他每次都叮嘱镇领导不要透露这是他捐赠的。后来,镇党委书记还是“出卖”了他,老人们这才知道了虽未谋面,却一直像亲人般照顾他们的黄久生。

不仅如此,黄久生还主动寻找帮助困难家庭的机会。他的工地上,有个叫吴杰的年轻人,几年前曾因倒卖黄色光碟被判入狱。这一判,就是6年。吴杰的父亲当时是食道癌晚期患者。儿子入狱的消息传来,老人的病情迅速加重,整个家庭笼罩在悲痛与绝望之中。

得知这一情况,黄久生立刻给吴家寄去了2000元钱,希望老伯在有生之年能再过几天好日子。没多久,吴老伯的病情还是恶化了,临咽气前,他拉住老伴儿的手说:“我走了,今后有事,你就去找黄久生。”黄久生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赶回家乡,把早已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娘接到了郑州,像亲生儿子一样照顾老人的衣食起居。吴杰被深深地感动了。在狱中,他积极地改造,终于在2004年提前出狱。出狱后,黄久生把他安排到自己的工地上干活,手把手地教他各项技术。在黄久生的鼓励和帮助下,吴杰很快便成了建筑队伍中的技术能手。

李光群也是被救助者之一。20年前,在麦场打麦时,他不慎被机器绞掉一只胳膊,妻子撇下他和两个尚在吃奶的孩子,一去不回。一个胳膊残疾的男人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辛。黄久生知道后主动找到了李光群,见面的第一句话是:“放心吧,孩子我帮你养!”从此,李光群每月都会收到黄久生寄来的200元钱,虽然钱不是很多,却帮助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直到现在,黄久生还在资助李光群的两个孩子上学。

采访中,记者无意间看到了黄久生使用的手机,那是一款过时的、破旧得掉漆的手机。记者感慨地问他:“你投入这么多钱来回报社会,为什么却对自己这么苛刻?”黄久生笑笑说:“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很快乐、很幸福。小时候,乡亲们对我的帮助,让我懂得了感恩和生活的不易。我想,受助的人如果有了能力,也一定愿意去帮助他人,这样‘爱心接力棒就传递下去了。”

是的,黄久生那颗感恩的心,还有他那不灭的信念让人肃然起敬,也让我们领略到了来自人类灵魂深处的高贵和力量。■

猜你喜欢
吴杰兄妹俩父母
How to keep healthy
Horse Riding*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浅谈幼儿英语学习中父母的参与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
开心一刻
谨防陌生人
Dry Grinding of Titanium Alloy Using Brazed Monolayer cBN Wheels Coated with Graphite Lubricant*
兄妹分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