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当比一代强

2009-11-03 06:02
新天地 2009年10期
关键词:代沟年轻人母亲

家庭絮语

■李刚

1919年,我祖父从日本留学回国,西装革履,挽着自己找的媳妇。我曾祖父见了,立即两眼翻白,闭过气去。醒来的第一句话是:“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国将不国!国将不国!”

1939年,我父亲读大学的时候,常忙着上街演讲,游行。我祖父在书房里跺着脚道:“要救亡也得先把书读好,玩这些花架子顶什么用!将来靠什么安身立命呀?”

1959年,我爱读普希金,读莱蒙托夫,常把他们的诗挂在嘴上:“我悲伤,因为我爱你……”父亲听了,瞪着眼睛斥责我说:“什么爱呀爱的,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情调!”

1979年,我儿子长大了,穿喇叭裤,留长头发,跳迪斯科。我看不过去,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别跟那些愣头青搅在一起,有时间在家多做几道数理化习题,对你只有好处!”

2009年,我孙子18岁了,我儿子在我面前告状,说:“现而今的孩子真不得了,书包里装的是MP3、游戏机、日本明星画报。他准没出息,哪像我那时候呀!”

到了新世纪,“一代不如一代”的调门高涨如昔。其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长辈操心着急何用?其实当年你父母也这么数落你来着,现如今,你还不是好好的?

听母亲“批评”自己

■墨夫

驱车去看母亲,陪她看了一会儿电视。一条新闻引起了母亲的注意,新闻讲的是一群孩子在参加钢琴竞赛。母亲一看来了兴致,也要弹一会儿琴。我关了电视,坐在钢琴边听着她边弹边唱周璇的歌,仿佛看到母亲年轻了许多,心里不禁欣慰,真的希望她永远年轻,永远健康。

一曲《友谊地久天长》过后,母亲意犹未尽,又开始“批评”我们。因为次次如此,我也知道她要说什么。可是,我们还爱听她“老调重弹”。

几十年了,母亲总是说我们不成器,说我们一代不如一代。其实,母亲说的也不无道理。在许多事上,我们的确不如父亲和她。说书法,父亲的颜体、母亲的柳体都很漂亮。可是,我们兄妹几个的字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们的。父亲当年四处授课,有人为他立传出书,而我们这一代怕是没有能像他这么出彩的。母亲除了事业出色,还颇有音乐天赋,什么曲子都是过耳不忘,而且能自己根据记忆谱上谱子,而我们兄妹全都五音不全。父母的水性都特别好,即使母亲这么大岁数了,游泳的姿势依然十分标准,而我们只会几下“狗刨”。

至于孙辈,他们虽然都学业有成,但除了会唱几首通俗歌曲,琴棋书画一窍不通,体育运动项目也没有一个灵光的。他们玩起电脑倒是非常熟练,打字快的程度如同母亲当年打算盘的速度。可是,他们常常写错一些很简单的字,心算能力也几乎等于零。

只有一点,我们大概是随了父母的,那就是我们每个人对工作的态度都和父母一样认真、负责,兢兢业业。

父亲在世的时候,虽然也对我们摇头,可他不会多说。如今父亲不在了,我们想听听他对我们的评价都不可能了。所以,我们情愿多听一听母亲的批评,这也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

用胸怀填平代沟

■黄伟平

我是60年代初的人,可是在我那20岁出头的女儿眼里,我就是一个“老古董”了。只要跟女儿讨论某事,十之八九得不到统一的结论,女儿常摇摇头,拍着我的肩膀,一脸的无奈:“爹,代沟啊代沟,这就是传说中的代沟!”

有时女儿还会主动问我:“爹,你知道我们之间隔着多少代代沟吗?”

“当然是一代了!”我望着一脸坏笑的女儿。

“您不知道吧,爹,现在流行的说法是3年一个代沟。”

我想,莫非在年轻人眼里我真是一个“老古董”了?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接触到20多岁的同事、下属,甚至是20多岁的老板、董事长。他们中间不乏优秀者,思维敏捷、行动迅速,不过他们也有共同的、明显的缺点——偏激、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也导致他们缺乏“沟通意识”和“团队意识”。

但是如果一味地把眼睛盯在他们的缺点上,觉得“一代不如一代”,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而且很容易变成让人厌弃的“九斤老太”。

我想,要和女儿没有“代沟”,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不把年轻人当晚辈、当学生,而是把他们当朋友;不用排斥、挑剔的目光看他们,用“理解、兼容、开放、学习”的心态与他们相处。

“理解”容易做到,要做到“兼容、开放、学习”就难了!

兼容是一种智慧,它能使人愉快地接受异己见解,聪慧地处理过失。

开放是一种心态,它必须是从内到外的,自发自愿地接受。

学习是一种责任,它能使自己思想更加成熟,生活更丰富。

光阴似箭,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消除人为设定的“代沟”,你会感受到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多么美妙,理解与信任是多么宝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多么自豪!

借用世界文豪雨果的一句话自勉:“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何必担忧一代不如一代

■杨波

如今关于年轻人的负面说法太多。随着大学新生入学,不少媒体竞相报道这批1990年以后出生的大学生如何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多人送学等。而飙车案、生日炫富等一系列新闻,又把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子女——“富二代”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上世纪70年代,许多婆婆指责当时的新媳妇居然不会做鞋子;20多年后,当这些媳妇终于熬成婆时,她们发现有些儿媳竟然连饭都不会做。从这样的视角来看,难免产生“一代不如一代”之感。诚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很多人的劳动能力大不如前,不会耕地种田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年轻人在某些方面有所“退化”,也定会在其他方面有所长进。他们的自主意识更强,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高于前辈。在去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关键时刻,青少年表现出的良好素质和爱国热情让老一代很感动,让全世界都瞩目。

而以30年前年轻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标准,衡量如今的年轻人,就显得有失公平。如果长辈以此认为他们自立能力差,或“一代不如一代”,将极大地伤害年轻人的自尊,对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没有任何益处。其实,自立自强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也需要时间和过程。没有人生来就有自立能力,都是通过后天自我修炼得来的。长辈只需要合理地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地包办,或者指手画脚地斥责。

所以说“一代不如一代”也好,“富二代”也罢,反正每个年代总有人居高临下地给年轻人一些统称。每一代青年都是有责任感的,愿意为社会作贡献的。只要具有自信、自强、自立这些特点的年轻人,就能体现自己人生真正的价值,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家又何必担忧“一代不如一代”呢?

(责编:孙展)

乐看今天的少年中国

■封长华

今夜是祖国60周年华诞的大喜日子,和儿子电话聊过一阵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想起了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写于一百多年前的《少年中国说》;想起了身边的年轻人;想起了祖国母亲的发展和兴盛,有一种非同一般的自豪与振奋。

我为他们感到自豪——一年前北京奥运火炬传递途中面对藏独分子的挑衅,坐在轮椅上的金晶姑娘勇敢地把火炬抱在怀里;年轻的海外赤子们高举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自发地走上巴黎的街头,保护中国奥运火炬;像我的儿子一样的年轻后生们在网络上撰写介绍西藏历史的博文,给西方人“扫盲”……

我为他们感到振奋——我在国家地震局工作,身边活跃着许许多多朝气蓬勃的“地震青年”。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研究所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和尚未毕业的研究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地震灾害的前线。他们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艰苦的现场工作上,像一群初生的牛犊为祖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努力地拼搏着。昨天还在我身边嬉戏打闹的一群大孩子,几天之内成为抗震救灾第一线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看着他们的行程表,读着他们汇报情况的一条条短信,想着他们只字不提遭遇的物质困难和恶劣环境,我的心为他们激动着、狂跳着、呐喊着:有你们在就有我们的事业在!

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年轻人说,我们的前辈让中国在梦魇中觉醒,中国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腾飞。

我为他们感到欣慰——在富裕和安宁中长大的一代并不是一群只会玩耍和享乐的孩子。他们跳动着与父辈们完全一样的中国心,只是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的信念以不同的形式在他们的心里孕育着、生长着!

他们也让我变得年轻了,因为共同的事业把我与他们连接在了一起;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都有着一颗永远不老的心灵。

我们也让祖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对于一个人来讲,60年相当于大半个人生;对于历史老人来说,区区百年不过一瞬。拥有这样多的充满活力的晚辈与长者,60岁的共和国母亲一样焕发着青春的灿烂光芒。

(责编:孙展)

猜你喜欢
代沟年轻人母亲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聆听爱的声音,让代沟化为无形
代沟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