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日记,让学生不得不爱

2009-11-04 08:04曹玉凤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日记本花样本子

曹玉凤

想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日记是一个许多教师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教师们对日记“情有独钟”, 但相当多的学生却“胃口全无”。每教一届学生,我都要求他们写日记,通常要求两天一篇。但是每次面对交上来的日记,自己都会觉得苦恼:字迹潦草不堪,难以辨认;内容空洞无物,似“流水帐”;语言干瘪苍白,读着味同嚼蜡。

经过长期的日记练习,学生的作文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是经历的时间较长,对于爱“喜新厌旧”的小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培养过程确实是无趣且痛苦的。

有什么方法能让学生爱上写日记呢?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我开始考虑这个让学生和我同样头痛的问题来。经过思考,我尝试着在写日记的形式上创造出新花样,给“喜新厌旧”的学生们创造一个又一个惊喜。

花样之一:漂流日记

每天打开的总是同一个本子的确让人意兴阑珊,如果可以在别人的本子上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是不是别有一番趣味?那就让日记本也来次“漂流”旅行试试吧!

如果布置的日记话题是“我的同桌”,那就同桌互换日记本,在对方的本子上写下你对他(她)的印象,写好后还可以在文字下面来一幅同桌的素描或者漫画;如果布置的话题是“ ,我想对你说”,那就事先约好倾诉对象,交换一下日记本,相互写上一段只有你知我知的悄悄话;有时也可以将本子就这么乱发下去,发到谁就是谁(当然事先得征得学生的同意,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秘密),然后在这个“漂流”来的神秘日记本上认真写下自己今天的日记。

结果证明,我在班级里推行的这种“漂流日记”方式,大受学生欢迎。充满神密感的“漂流日记”,在孩子之间掀起了一股积极的竞写之风:这次得认真书写,将最美最认真的字迹留在对方的本子上,否则还不被别人私底下笑话?向这本日记的主人学习,为什么他仿佛有一双慧眼,总能发现生活是那么有趣,而我的日记却像“流水帐”?哎呀,这是谁的日记本?写得多好啊,老师还在上面画了这么多的红圈圈,下次争取我的日记也能得到老师的赞扬!

“漂流日记”不仅让学生完成了既定的练笔任务,而且利用了学生的自尊、好胜之心,使他们积极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激发他们趣写,乐写日记的积极性。

花样之二:教师日记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写日记,而老师却可以不写?”好,那就让老师也参与到“日记大军”中,“下水”感受一下水温吧!

每次批改日记时,我都会选择一个学生,在他(她)的日记后写一段文字。

有时选择日记写得好的学生,前页纸画上无数红红的圈圈,后页纸上,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想,表达对他(她)真诚的夸赞和鼓励,让他(她)拿到手后欣喜若狂,自豪不已;有时选择日记只有两行三句字迹非常潦草的学生,不写一字批评之语,另起一页,工整认真地写下自己昨日在课堂或学校里发生的一件小事,用行动告诉他写日记其实并不难,让他拿到手后惭愧不已,而后奋发努力;有时选择这几日学习表现突出的学生,写下对他的肯定和勉励,让他拿到手后信心百倍,锐意冲锋;有时选择身体不舒服的或者学习、生活上遇到点“小麻烦”的学生,写上两句人生的哲理并送上自己的关心,让他拿到手后感到这个世界阳光灿烂,温暖异常;有时选择最近学生关注的大事小事,恰如其分地发表几点自己的看法,让他拿到手后喜出望外,颠儿颠儿地拿去和其他学生分享;有时选择自己与学生相处中的点滴故事,用行行文字写下自己的丝丝感动,让他拿到手后感受那将彼此融为一体的浓浓情意……

每次的教师日记可长可短,花的时间也不过是十分钟左右,但后来所起到的效果却连我自己都感到意外。

首先,学生写日记的激情高涨,以前每次布置日记的“唉!”的哀叹现在变成了“噢!”的欢呼,有一部分学生竟然开始坚持天天日记;以前日记本改好后捧到班上,学生们总是一脸的漠然,无动于衷,可现在我只要晚改一会儿,学生就会催着要,拿到手后还互相打听,今天谁最幸运,得到老师的亲笔日记了。其次,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想想也是,学生写日记的态度端正了,不时还有“教师日记”这种亲身“下水”示范,学生日记的水平能不飞速提升吗?第三,“教师日记”仿佛是温暖的融化剂,消除了原先师生间的隔阂,师生真正走进了彼此的内心世界,教师知学生所思,学生知教师所想,师生的情感迅速升温,“亲其师,信其道。”上语文课时,学生兴趣盎然,平时有什么事儿,谁都喜欢在日记里和我商量。最后,和学生一起坚持写日记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大有提高。刚开始写时,往往还要斟酌一会,而现在只要拿起笔来便能“下笔成文”,有时也会灵光一闪,写下几行佳句。“教学相长”也许就是这个道理,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花样之三:家长日记

一个学生的成功教育,应该是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都已经“下水”了,何不把家长也“拉下水”来?

还记得第一次布置家长日记的时候,是双休日前。我郑重其事地宣布:“这次家庭作业的要求是:请你做一次家长,督促你的家长在你的日记上完成一篇日记。”孩子们先是诧然相望,而后齐声欢呼。让家长也尝尝做小孩子的不易,这可是他们早就有了的想法,更何况这次还有了老师的“尚方宝剑”?那次家长日记的题目是《夸夸我的好______》,横线上可以填“女儿、儿子、孙子、孙女”等。

星期一,坐在办公桌前,翻阅一本本学生日记时,我被家长日记中各位父母的真挚情怀深深感动了。

小雅的妈妈为了在孩子的日记本留下美好的一页,竟然先在草稿纸上打了两遍稿,然后请孩子进行修改,最后才一笔一画地誊下来;成绩一向不好,被各科老师视为“一无是处”的小恒,在外公眼里竟然是一位孝敬长辈、勤劳懂事的好孩子,因为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帮他做各种家务;“问题学生”小俊的妈妈,在面对这个老师“强行”布置的作业时,才猛然发现,自己竟然有近一年的时间,总是不断地训斥、挑剔孩子,竟然忘了孩子是多么需要被“夸夸”的温暖,那个晚上,为自己的不称职她流泪了;小卫的爸爸工作繁忙,晚上近九点才回到家,但是在孩子的日记本上,他依然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超过两千字的“长篇”日记,字字句句倾诉着对孩子的爱和对老师的感谢……

面对一篇篇或虬劲,或拙朴,但无一例外都异常认真、洋溢着无限真情的家长日记,我相信孩子们和我一样感受到了父母们那颗拳拳之心。次日清晨面对孩子们一个个喜悦幸福的眸子,我知道昨晚他们都接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从此以后,每隔两个星期,我就会布置一次家长日记,有时面对全体家长:如新学期刚开始,进行孩子假期情况小结;如家长会结束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校园“读书节”期间了解家长和孩子的“亲子阅读”情况。有时也面对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孩子的家长,用笔墨相互交流学生的家校情况。时间长了,家长们对这样形式的家长日记很是欢迎,经常有家长主动在孩子的本子上写日记给我。“父子俩”、“母子俩”的日记写在同一个本子上,在这样情况下,学生们自己的日记当然更是不敢怠慢。

家长日记,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或作出表率,或积极督促,不但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日记的独特魅力,进而对这种练笔的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还为家长、学生、教师三者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一个经济而宽广的平台。

花样是方法,是手段,是途径,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爱上日记,明白作文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生活中,动笔其实是人人都不可缺少的一种需要。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其实我们只要运用那么一点点智慧,巧动那么一点点心思,就会让学生对语文不得不爱!

猜你喜欢
日记本花样本子
本子的心愿
没有遗失的日记本
扔掉的本子
花样童年
洁齿的花样
小小日记本
我的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