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金融危机下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机遇

2009-11-06 09:17苏晓红
对外经贸实务 2009年10期
关键词:外包金融危机软件

李 俊 苏晓红

一、金融危机对世界服务外包市场的总体影响

1.全球经济放缓冲击了服务外包市场,高增速略为放缓

美国著名咨询研究公司Forrester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金融危机对国际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短期内造成严重打击,而占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额比重最大的金融服务外包最先受到影响。据该研究公司调查,美国有43%的公司计划削减IT方面的开支,金融行业49%的IT部门计划削减预算。许多企业不愿上新的外包项目,对已签合同的项目也打算尽可能推迟实施或修订服务条款,以达到消减预算和节省开支的目的。欧美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也将在短期内出现不同程度减速或下滑。金融危机同样也在其他国家影响着亚洲国家服务外包产业,例如日本经济进入衰退,其以制造业嵌入式软件为主的软件外包订单就面临放缓。

2.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市场竞争激烈

世界大部分的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被印度占领,但是金融危机将一定程度上动摇其地位,改变服务外包市场格局。印度软件外包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因为其深度依赖于对美软件外包。印度约60%的外包业务来自于美国,其中40%来自于金融业。印度约60%的外包业务来自于美国,其中的40%来自于金融业,最早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据印度国家软件协会Nasscom预计,印度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未来几年的年均增长率将在20%~25%之间,虽然增速仍然强劲,但只是往年增长速度的一半,而2008年产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将下降5-6%。爱尔兰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08年以来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欧洲许多发包方日益将目光投向成本更低的中国、俄罗斯以及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接包商。最近Gartner的一份名为《全球前30位离岸外包目的地》的研究报告中,捷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和乌克兰赫然在列,中东欧作为离岸外包地区正在崛起。各国都看到了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潜力,从而形成了一种全球化分布和优势化发展的区域竞争格局,积极参与外包服务的国家正在迅速增加,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化竞争不断加剧。

3.离岸服务外包市场保持长期增长趋势

相比境内外包,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主要强调成本节省、技术熟练的劳动力的可用性,利用较低的生产成本来抵消较高的交易成本。尽管金融危机使得很多企业设法缩减IT外包方面的开支,但是长期来看多数的企业都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必然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外包是一个必然的途径,9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会考虑将部分IT业务流程外包,而目前世界500强中,44%的企业还没有发过包,发展中国家较低的人力成本是吸引发包企业的首选因素,因此长期看国际软件外包的市场空间还很大。根据外包咨询公司EquaTerra对200多家IT外包服务供应商的一个最新调查显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步扩散,欧美四成以上的IT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了对软硬件开发的投资,却加大了对业务的外包力度。调查报告还指出,欧洲IT企业的外包需求比美国企业的需求要大,64%的欧盟受访企业认为外包需求会增加。

4.金融危机加速全球外包服务细分化

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服务外包的发展速度,但从互联网的角度与层面来看,金融危机反而有可能推动全球生产与服务外包的进一步扩大与深化。金融危机使得一些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破产、倒闭,生存下来的企业能否在全球范围内,低成本、高质量、灵活、及时、有效地配置生产服务资源,宣传整合品牌,创造差别化与个性化之上的新的不对称性,并将产品与服务的长尾扫向世界的每个角落,决定着企业在产业链中整合与被整合的角色,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全球化与外包的扩大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消费用户在全球分布,业务资源需要在全球配置。谁先意识到并更早一步进入全球产业链提供服务与产品,谁将获得先机。所以,无论对于发包方还是承接方来说,如何最大可能地满足顾客需求,是决定企业生存的关键。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服务外包市场的机遇

全球服务外包业受到冲击,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也不能幸免。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的增长率从前3年的40%多已下降到30%以下,市场规模为25.8亿美元。中国服务外包当前的优势在日韩市场,在欧美所占市场份额不大,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短期的,整体增长速度的确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并不影响快速发展的总体趋势。今年1-5月,按照最新的统计口径,我国软件出口协议金额为25.3亿美元(不包括嵌入式软件),同比增长21.6%;承接服务外包协议金额为2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9%;而2008年我国承接包括ITO(信息技术外包)和BPO在内的服务外包协议金额达38.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倍。金融危机给我国服务外包行业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

1.国外企业寻求合作的机遇

印度等国服务外包增速明显放缓,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国际服务外包主要承接国印度和爱尔兰等国外包业务增速明显放缓。因而,这些国家虽然在外包领域中仍占据着不可撼动的龙头地位,但寻求外部合作的意愿开始萌生或日益趋强。就印度而言,过去十年间,印度和美国之间IT从业人员的劳动力成本比率由原来的低于1:6,迅速提高到1:3乃至1:1.5,印度外包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迅速流失。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和成本压力,印度的服务外包企业开始寻求更多的外部合作。Wipro全球资深副总裁Rajiv Shah近日表示,中印双方企业应该加强合作,携手开发欧美以及新兴的软件与服务外包市场。

2.我国服务外包行业加速整合的机遇

2005年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只有300多家,而到了2008年,全国软件外包企业的数量一下膨胀到了1800多家,整体规模偏小、实力不强、缺乏重量级外包业务承接企业。海辉软件集团董事长孙振耀预测,现在中国有2000多家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未来5年内,也许会变成30家,行业整合的序幕已经展开。现在一些资金充沛的软件企业已经开始了整合步伐。用友软件将分别以现金3.8亿元和4500万元的价格收购方正春园和特博深,这是自用友软件2001年第一轮并购潮后掀起的又一轮并购。2009年初,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东软集团宣布并购了第二大软件外包公司大连华信,成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巡洋舰”。金融风暴给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一个行业整合的机遇,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并购加快业务发展,加强核心业务,进行侧重行业、区域市场以及针对竞争对手的并购整合。

3.服务产业链不断细分的机遇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牵制了全球外包市场的高速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服务外包产业链上的国际分工仍然是大势所趋。新型的服务内容与模式,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分离出来,而发展迅猛的服务外包,更促使产业分工走向专业与细化。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调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比例最高达到55%,其次是行政管理占47%,配送与物流22%、财务20%、人力资源19%、制造业18%,客服中心15%、销售营销13%,房地产设施管理11%,交通9%。金融危机使得更多的行业考虑使用服务外包的模式,例如私募股权基金及其投资组合公司将在知识流程外包(KPO)领域,法律流程、分析、研究、金融建模等细分市场寻找机会。此外,媒体、广告、教育这些迄今极少外包的行业也将会把IT和BPO解决方案外包出去。所以,国际金融危机也将从另一方面引发服务外包业新一轮的调整。这种调整,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服务外包产业未来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机遇。

4.提高国际市场份额的机遇

当前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包地主要集中在北美(占全球市场的64%)、西欧(占全球市场的15.8%)和日本(占全球市场的15.2%),这三个地区转移的服务外包总量约占全球的95%左右。2008年第一季度,日本仍然是我国服务外包最大的发包地,其中,日本发包市场份额占51.6%,欧美发包市场份额为30.5%,香港的发包份额为9.2%。可见,我国服务外包企业主要依靠日本市场,还没有真正进入欧美市场。金融危机使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软件企业面临较大的发现阻力,印度信息产业发展急速放缓,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逐渐向人才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为我国软件出口企业提供了开拓欧美市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契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软件出口企业,其资金相对充裕,受融资困难、人才流失等不良影响相对较小,并初步具备了抵御风险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5.国外服务人才引进的机遇

服务外包,俗称“头脑+电脑”的行业,人才是关键。2008年,我国的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近47亿美元,5年后要达到这个目标,年均增长必须超过50%,每年需要培养20万服务外包人才,新增20万大学生就业,人才培养压力巨大。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人才方面的契机,很多发达国家的外包人才纷纷到中国寻找适合岗位,这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是个很好的引进高端人才的机会。此外,金融危机加速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并购海外企业,通过并购直接得到大量资深员工,是尽快打破人才瓶颈的捷径。

6.启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促内需,保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的十大措施以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和“农村信息化”等战略,这些政策对于服务外包产业来说无疑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有七成是来自于国内,2007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内需市场规模为129.2亿美元,其中ITO内需市场规模约为72.6亿美元,BPO内需市场规模约为56.6亿美元。目前我国信息化程度依然较低,未来我国服务外包市场需求依然很大。各级政府不仅仅积极鼓励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大型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和信息化建设外包,从而促进地方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而且为搭建政策环境,逐步引导大的国有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国内软件外包企业服务。

三、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对策分析

1.正确定位,抓住机遇

各级政府都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机遇,继续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政策性支持。积极鼓励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来我国设立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中心或服务基地,制订鼓励服务外包行业目录以及放宽某些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为跨国企业来华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软件、硬件环境。积极稳妥地进一步开放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国际货运代理、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外贸、商业、文化、旅游、医疗、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借助服务外包国际转移促进中国服务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积极支持本土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国门,对国外公司或者客户的内部服务部门进行并购;鼓励以获取国际客户资源、树立品牌形象、培养专业技能为目标,与领先的全球企业或咨询机构合作,为并购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建议;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融资渠道,鼓励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建立贷款、信用担保快捷通道,给企业提供更方便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行业协会构建360度全方位的卓越运营管理和考核框架,促进服务外包企业不断提高交付能力与绩效。

2.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快发展

服务外包不仅要有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形成综合竞争优势,因此要重视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弱化地区间的冲突与纷争。在各地政府鼓励发展服务外包业的背后,却存在着隐患,如果各地都选择相似的发展策略,只会形成竞相降价的恶性竞争。我国目前已成立了20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因综合情况、地缘优势、产业经验、成本因素等,大体上形成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综合情况占优且战略地位显要的北京和上海,第二梯队则是国际地缘优势明显和产业经验丰富的大连、深圳和广州,第三梯队是达到质量和成本最佳平衡的杭州、南京、天津、苏州、无锡等,第四梯队,则是成本优势明显的西安、成都、武汉、济南、长沙、南昌、合肥、大庆等。这四个梯队各有优势,各地区应该结合本地的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外包业务,细分特色市场,突显差异化竞争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各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首先要考虑清楚的事情。在每个基地应形成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地区相近的区域,应该加强服务外包分工与合作,促进共有平台与外包联盟的建立,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机制。根据各个城市的特点,建立既有高端,又有低端的服务外包产业价值链,营造良好的服务外包产业生态环境。

3.企业间加强合作,壮大企业实力

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最大问题是企业规模小,小作坊式的企业难以承担完整的大订单,金融危机中最先也是受冲击最大的也是一些中小服务外包企业。因此,需要实施大企业战略,培养一批大型接包商,从人才培养、国际市场开拓、研发支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我国目前的大型服务企业进入软件和服务外包供应商市场,建立服务外包联盟,常见的合作模式为:合资、特许经营、相互持股、研究与开发协议。此外,指导和服务国内大型用户企业实现BPO业务转型,同时允许小型的外包供应商自然发展,提供相应措施促进其快速积累资本和经验;定期或不定期在重要的软件出口基地、或是具备发展BPO国内城市召开各类研讨会和洽谈会,邀请国际BPO中间商、发包商参与,为企业牵线搭桥。

4.提高服务外包层次,推进服务外包高端化发展

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大多处于二包三包的地位,在全球服务外包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产业附加值较低,大型外包企业的利润率可为20%-30%,而中小服务外包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10%。在金融危机和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暂时趋缓的情况下,如果外包业务不向高端化拓展,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目前国内厂商一般都处于纯粹接包方的地位,在接包业务价值链中处于低端(初级的编码外包以及部分测试外包业务),产业链高端的软件需求研究、总体设计等环节很少触及。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行业利润下降、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加紧在中国布局软件外包业务等因素要求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应及时向产业链高端转移。而这一转移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行业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规则的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的商业信誉;加快对现有计算机教育、培训模式的改革,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5.立足内需市场,内外兼修

金融危机中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受影响较大的多数是外向型的、从事离岸外包的企业;受到一定影响的企业多数是内向型的、为国内传统行业提供服务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它们的客户行业本身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服务企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的企业主要是从事针对国内重点、骨干行业的软件服务企业。我国国内的服务外包市场空间广阔并将加速发展,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24%。外包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未来几年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因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亟需软件与服务产业的支持,目前我国信息化水平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信息化率仅为10%,与发达国家60%的信息化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麦肯锡统计,2008年,中国的IT服务支出总量占GDP的比例仅为0.2%,而印度为0.5%,韩国为1.3%,日本为1.8%,美国接近2%,英国甚至达3%,中国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供给,一线城市具有良好的人才和技术基础,二线城市具有很好的成本优势,“立足于内需市场,插上服务外包的翅膀”是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卢锋.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江小娟,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杨志芳,朱亚萍.西部中心城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资源共享为先导的西安服务外包发展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4).

[4]刘绍坚,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现状、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07(6).

[5]倪斌.美国金融危机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影响和对策.[EB/OL].http://www.wuxi.gov.cn/news/news_sub_1/166110.shtml.

猜你喜欢
外包金融危机软件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