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金融城指标PK

2009-11-09 03:36
中国市场 2009年24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上海

挺港派:

上海永远赶不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比的不是GDP,不是你的港口、机场,不是你的电脑系统有多发达,不是你的办公大楼有多少。造就国际金融中心的是什么?是软实力,是法律体系、是监管体系、是信用、国际化的信用,是和国际操作的接轨,是国际化的人才,是国际化的业务流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

由于中国内地仍没有企业债券市场。加上大陆法规所限,外资企业未能进入大陆股市挂牌上市,所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不会对香港交易所构成威胁。

——伦敦金融城市长罗永成

要建设成功的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因素是充满活力的企业家群体。但就衡量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发展的几乎所有指标而言,上海本地民营企业不仅落后于浙江和广东,而且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黄亚生

挺沪派:

上海有它的优势,它有老牌金融帝国的根基,包括上海的普通市民都是全国炒股最早、比例最高的,服务意识也很强。我的一个澳门朋友在上海考察金融合作,注意到一座28层楼的消防通道,看到里面贴的都是油画,扶梯也一尘不染,这就说明上海人做事精细、考虑问题周到,让人放心。而深圳要做好金融中心,—定要打好香港这张牌,光靠自己肯定做不了。

——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

“我是跨国公司到上海融资的经理之一。很多^像我一样到这里融资。上海人才流动机制非常灵活,和其他一些地方相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要想成为金融中心,上海还需要吸引最好的机构到上海安家置业。和其他有这个(建立金融中心)梦想的发达城市相比,上海有一个优势:很强大的经济基本面。”

——纽约梅隆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纳德·欧汉利

建言派:

从日本经验来看,谁要是希望成为金融中心,国际中心也好、区域中心也好,别只想从中赚钱、实现利益。金融中心是给全世界去利用的,任何国家,日本也好、中国也好,如果要让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于本国的利益,注定会失败。

日本的教训是,日本在1996年之前一直坚持外汇控制、外国投资限额,改变已经有一点晚了。东京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个目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实现。

上海要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第一步是要成为亚洲金融中心,而要实现这一点则必须减少货币控制,使任何人都可以毫无困难地在上海投资,并且可以自由地把钱从上海取走。货币和语言也是一个问题。伦敦、纽约这样的地方有它的优势,无论美国经济环境怎么恶化,只要全世界都相信美元作为一种结算工具,那么美国可以一直享受其货币地位带来的好处。中文和日文,毕竟都不是国际上通行的语言。

——东京证券交易所集团社长兼首席执行官齐惇

到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计划,未必损及香港和新加坡。毕竟,美国就提供了这样—种模式:由纽约带动芝加哥、波士顿、迈阿密和旧金山等地区中心参与一种正和游戏。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约翰·普伦德(John Plender)

上海有没有一份市场化经营、敢于批评政府,足够商业化的报纸。如果有这样一份报纸,那么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希望就大大增加了,就等于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香港科技大学社科部教授、哈佛大学博士丁学良

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对上海非常重要,可以考虑给来华的外国金融界人士落地签证、让海关为这些人士提供便捷通关待遇,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能忽略“航班准时起降”之类的小细节。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符致京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上海
成富强:从吕四渔村走向中东金融中心的启东人
上海电力大学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上海之巅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某金融中心冰蓄冷系统的应用与经济性分析
国际金融中心背景下金融创新的司法保障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