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中如何说“No”

2009-11-11 03:31
职场 2009年11期
关键词:错失拜托卖方

这种“好是好,但是……”的表达方式,常让跟我们谈判的外国人不知道我们到底答不答应,因而错失商机。

谈判的时候,到底该怎么说“No”,一直困扰着初入职场的朋友。很多人告诉我,因为怕得罪客户,所以不敢说“不”。这其实也是东方人谈判的特色。不管是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其实都不大习惯说“不”。但是每一个民族处理“No”的方法都不一样。最近看了一本日本人写的谈判书,对日本的一些谈判方法很有体会。

书中讲了一个故事:在一次价值2亿日元的交易中,买方希望卖方降价100万日元。卖方其实也可以让,但是又怕造成先例,以后收不回来,所以他支吾地表示公司实在没办法让太多。对方采购经理(显然不是日本人)态度马上起了变化,说:“哦,我明白了。那就这样吧,既然贵公司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没有关系,这件事就当我们没谈过吧。”说完就站起来出去了,谈判破裂。这个反应出乎卖方意料。于是卖方又悻悻地回去找买方,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再谈一次,但是遭到回绝。对方甚至以更高的价钱跟别的供货商谈成了买卖。

日本商社因此学到教训。书中说,在卖方的字典里,应该没有“不”这个字。在交涉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用“拜托您”来取代“不”。比如买方提出严苛的价钱,卖方则应回答,“能不能拜托您再考虑一下。”或者“拜托您可不可以再提出新的数字?”到最后再思考要不要接受买方的最终条件。日本人似乎很喜欢这样行礼如仪的谈判。

美国人在研究日本谈判行为时指出,日本人在谈判时常常会说已经到底线了,绝对不能让了,但是如果你继续往下逼,最后他们还是会让一点。这个研究发现也许没错,但总让人觉得步步相逼太过粗糙,收尾收得不漂亮。跟日本人谈判时,如果能用前面日本人自己讲的方式,应该会比较圆满,气氛也会比较好。

我们中国人在说“不”的时候。常常也语焉不详。我们习惯先说“好”,然后再用很多条件或特殊状况,把那个“好”给稀释掉。这种“好是好,但是……”的表达方式。常让跟我们谈判的外国人不知道我们到底答不答应,而错失商机。有没有什么可以不要直接说“不”,但又不会语焉不详的方法?或许可以考虑一种“有条件拒绝”的表达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跟对方说:“在现在这个情况,我的答案是No。”或者,“如果你一定要我现在回答的话,答案是No。”这种回答方式,为自己留了一个转圜空间。意思是将来也许可能答应,但在现在这个时空环境,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大家各自再努力一下吧。

还有一种就是把响应的单位加以区分。假设我们是代工的工厂,现发生客户退货的问题,原厂要我们负责。我们认为责任可能在顾客自己,或是海外的包装厂,但又不敢直接对原厂说“No”,这时可以说:“我们质量单位没有问题。可以完全配合。但这基本上是售后服务的问题。应该要先听听售后服务单位的意见。”这样一黑脸一白脸,才能创造出后面的谈判空间。

要不就是把议题切割。“这一部分我可以答应,那一部分我就没办法了。”所以切割有三种,一是时间(现在不行,以后也许可以),二是单位(我们没问题,他们比较强硬),三是议题(这部分可以,那部分不行),都可以是有条件拒绝的方式。不敢用“断然拒绝”战术的朋友,不妨试着操作看看。

猜你喜欢
错失拜托卖方
“错失恐惧”那些事儿
第十四届(2020)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合并榜单
骑虎难下
拜托不要 不要疏离
买卖合同争议案例
逻辑问题
从一则案例谈如何认定交货过程中的不可抗力事件
网络诚信缺失与卖方治理机制
留给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