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十大文学地标

2009-11-11 09:18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艳阳天孙犁柳青

王 干

准确地说,这里只是我一个人眼中的文学地标。因为,我代表的只能是我自己。

1. 《青春万岁》

这是王蒙的第一部长篇,也是他的处女作。

这部王蒙十八岁时创作的小说,记录了共和国诞生时年轻人的青春和梦想,至今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畅销书。青春是短暂的,但又是永恒的,现在中国教育台的大学生五四晚会用“青春万岁”命名,说明书名本身的生命力。

当然这部王蒙十八岁时创作的长篇,直到他中年才得以出版,本身历程就是共和国风雨的一个见证。王蒙的作品作为共和国的一面镜子,也是有资格列入地标的。

2. 《创业史》

这是柳青创作的长篇。柳青的文学精神是共和国文学的另一种解释。深入生活,贴近群众,紧跟时代,草根情怀。《创业史》能看出1942年《讲话》出现后作家精神好形态的变化,柳青是在那样的环境里做得最好的。

柳青还影响了一大批的作家,像陕西的路遥、四川的周克芹等。

3. 《风云初记》

这是孙犁的作品。孙犁属于和柳青同时代的作家,文学精神和思想观念也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和柳青比起来是小众化的作家,因为柳青对时代的反映属于正面强攻型的,而孙犁是侧面的、日常的、非宏大的,但耐得住咀嚼。《风云初记》显示了这些优点,也间接地体现了共和国的清新和质朴。孙犁影响下的荷花淀派文学,出现了从维熙、刘绍棠等作家,后来对铁凝创作的扶持也值得一书。

4. 《艳阳天》

浩然是一个争论性极大的作家,乃至去世后也没消停。他的《艳阳天》是1966年—1976年之间家喻户晓的文学读本,当然也是共和国深刻而沉痛的文学记忆。《艳阳天》放大了柳青和孙犁两人的优点(比如将宏大主题和日常生活如何结合起来有新意,《艳阳天》的人物不是萧长春,而是弯弯绕、孙桂英这些中间人物现象),《艳阳天》也将这类文学的缺点放大到极限,以至于出现了“高大全”这样的虚假文字。

浩然是共和国文学曲折过程的一个符号。

5. 《回答》

《回答》是北岛的一首短诗,也是朦胧诗的代表作。朦胧诗代表的是觉醒的一代、思考的一代,也是迷惘的一代。朦胧诗和崔健的歌、王朔的小说成为80年代青年文化的时尚读本,至今仍在弥散,直至网络。《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成为和唐诗一样有名的警句。

6. 《班主任》

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被当作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虽然《伤痕》在读者中的轰动强于《班主任》,但《伤痕》的过于习作气让《班主任》立于潮头之上。刘心武之后写作的《钟鼓楼》其实更成熟、更有艺术气息,但不在点上,以致让人误解刘心武的小说艺术停留在《班主任》的层次。文学作品的流传,有时候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

7. 《红高粱》

莫言的《红高粱》是1985年文学革命的成果。《红高粱》的叙事革命影响了一代作家,对历史、对人性、对小说、对语言的认识都有着质的变化,当然也让莫言成为争论性的作家,几乎每部作品都有争论。在莫言身后,苏童、余华、格非等新小说家为共和国的文学增添了异样的色彩。

而且,《红高粱》也开了为中国电影输血(走向国际)的先例,后来中国电影导演在国际上的声誉全靠莫言、苏童、余华等人的作品支撑。

8. 《白鹿原》

这是一部奇书,陈忠实在写作《白鹿原》之前,没有显示出任何大气象,写完《白鹿原》之后,也没有能够再现如此大的气象,甚至连气息也没能沿袭过来,仿佛神来之笔,仿佛天外来客。《白鹿原》用尽了陈忠实毕生的心血,用尽了他一辈子的武功,《白鹿原》站起来了,陈忠实却绵软如泥。

9. 贾平凹

很多作家都以作品名,贾平凹只能以作品名,他的作品太多,他的作品都能代表他,但哪一部都不能完全代表他。《废都》以来,他的长篇小说呈现了中国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的运行轨迹,反映了90年代以后人的欲望的苏醒和膨胀,是作家正面接触社会而不被生活歪曲的重要文本。

10. 汪曾祺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汪曾祺的作品确实是少部分人的所爱,但由于深得文学的精髓,生命力极其旺盛。在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文学时,大家突然发现,不声不响的汪曾祺的作品传下来了。汪曾祺传承的是中国文学的原初之美,在国学热的今天,重新审视汪曾祺的作品,更有相见恨晚之感。

汪曾祺钟情的“抒情的人道主义”和追求的和谐美学,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表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所在。

(来源:新浪文化漫谈)

猜你喜欢
艳阳天孙犁柳青
爱书惜书的孙犁——读《书衣文录全编》有感
论孙犁作品中的逆向思维
又是艳阳天
“无尽”的《创业史》——我的父亲柳青
好一片艳阳天
啊,柳青先生
相见欢
美美的艳阳天
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