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效的同课异构须优化三个环节

2009-11-13 03:53常国龙
江西教育B 2009年9期
关键词:异构言语教材

常国龙

同课异构是基于同一教学内容,先由几名教师接连上课或由一名教师连续上几次,然后由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共同研讨的一种教研模式。这种教研模式参与面广、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集思广益,整体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质量,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为进一步探讨同课异构这一教研模式,本刊围绕如何提高同课异构实效这一主题策划专题,安排了理性思考、具体案例、主题评论等一组文章,为广大教师深入开展同课异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同课异构可研究、需研究的问题甚多,如果“脚踏西瓜皮,跟着感觉走”,其结果无疑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效。追求高效的同课异构,须优化以下三个环节。

一、基于共性问题选择合适课题

同课异构的课堂异彩纷呈,如果缺乏研究话题,讨论会缺乏重点,就难以通过梳理和反思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保证同课异构的有效性,可围绕共性问题选择课题,每次研究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1.依教学难点设计问题。攻坚克难,是同课异构研究的重要目标。而围绕共性问题组织同课异构,可群策群力各个击破教学研究的难点。为此,组织者可采取“深入课堂,多层次听课;问卷调查,全方位了解”等方法,全面把握教学现状,准确弄清教学难点。在此基础上,应教学之需,分轻重缓急,选择富有典型意义的教学难点作为研究问题。例如,语文教师大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课内外阅读见识的词句不少,但能自主而自然地用于言语活动的不多。结果,一方面生活描述无合适语言,一方面库存语言无运用场所。如果以“如何让语言走进学生的言语实践”为研讨主题进行同课异构研究,则可引导教师在精彩课堂的设计和教学中着力于言语实践的尝试,在精彩课堂的赏析中侧重于言语实践的探索,以寻求促进学生语言有效内化和积累库存的方式方法。

2.依教学偏向设计问题。时下,对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判断和理解忽左忽右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根源是:理念理解存在偏颇,只有表面的认识而无实质性理解,教学中往往矫枉过正、误入歧途;经验移植简单从事,对先进教学方法的内涵没有真正把握,只有简单的模仿而无本质性迁移,教学中总是东施效颦、机械照搬。而纠偏正是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可选择带普遍意义的教学偏向,确定研究问题,让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找出问题,发现偏向;通过典型案例的审视,思考应对方法,研究解决措施。进而,通过同课异构矫正教学偏向。例如,新课改以来教学媒体运用的偏向严重:公开课几乎都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而为何使用频率高、实际教学效果却微乎其微?为此,可围绕“如何走出媒体运用‘高耗低效的怪圈”这一问题进行同课异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厘清多媒体运用的真正价值、方法、技巧。

3.依教学疑点设计问题。在一些大型的教学活动中,面对同样精彩却似乎矛盾的教学案例、同样有理却似乎相互抵触的教学讲座,一线教师有很多教学疑点,经常迷惑不解。这表明部分教师对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理解内涵,对先进的教学方法难以把握真谛。理念理解的似是而非和模棱两可必然带来实践操作的无所适从、左右摇摆。为此,在一些重大的教研活动后,可引导教师在畅谈收获的同时交流困惑,提出疑问。从而选择具有共性意义的教学疑点,借助同课异构研究,使模糊的教学观念得以澄清,盲目的教学实践得以杜绝。例如,不少教师对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常常出现认识上的迷惑和实践上的失误:或得言忘意,重视了工具性而忽视了情感性,语言训练失却了情感支撑,缺乏生命活力;或得意忘言,重视了情感性而忽视了工具性,情感感悟游离于语言基础之外,丧失学科本质。为此,可开展主题为“文义兼得,路在何方”的同课异构研究,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寻求答案。

二、基于个体研究设计多元课例

重视个体研究,围绕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出指向明确、重点突出、个性鲜明的多元课例,是同课异构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

1.明确重点,细化问题内涵。为发挥问题对教材研究的引领作用,教师须在教材研究前对研究问题作一番深入思考:某一问题研究的背景是什么?研究的目标是什么?要寻求问题的答案须解决与之相关的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着力点是什么?从而细化内涵,突出重点,明确方向。如上文提及的“如何让语言走进学生的言语实践”,经过思考可明确:研究目标是如何架设“语言”与“言语实践”通道;具体到一篇课文,必须弄清楚:“语言”如何选择?“语言”的“质”和“量”如何把握?“言语实践”的形式、时机如何选择才能自然、得体、有效地“走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怎样纳入教学的整体目标?弄清了问题的内涵,教材深入研究才有了明确的方向。

2.研究教材,回应研究问题。编者选编教材考虑的重点是学科本质,教师设计问题考虑的重点是研究指向。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属常规性研究;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属专题性研究。缺乏常规性研究,专题研究就没有根基;缺乏专题性研究,同课异构就没有方向。因此,要对教材先进行常规性研究,弄清编者的编写意图是什么,教学目标该怎样确定,教学重点怎样安排,教学思路怎样设计,教学方法怎样选择。然后,可结合研究问题对教材进行专题研究,从内容到目标、从重点到过程、从思路到方法一一寻求上述细化问题的答案。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和学科特点,切实处理好突出研究问题与发挥教材优势、凸显学科本质之间的关系。既要防止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又要防止面面俱到,偏离重心。像“如何让语言走进学生的言语实践”这一专题,就不仅要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对走进言语实践的语言、目标、形式、时机、过程等得出结论,还要考虑如何将其融入课文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因为研究问题的解决毕竟只是教学的一个方面。

3.创新设计,凸显研究问题。课例是同课异构的上课教师凭借教材将研究问题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桥梁,须精心设计。既要体现学科本质,又要凸显研究问题;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又要彰显教学个性;既要避免人云亦云,又要防止故弄玄虚。如对“让语文因生活精彩,让生活因语文丰富”这一研究问题,有个教师的设计教案就注重了两点:以有效的方法引进生活活水,让语文凸显生活底色,再现生活场景,让语文充满生活情趣;以有效的方法沟通生活联系,让语文展示生活画面,顺应生活需要,让语文弥漫生活气息。

三、基于实践反思提升教学智慧

为保证同课异构的有效性,不仅要重视由点到面的实践研究,进行方法探究,还要关注由面到点的提炼聚焦,进行理论探索。为此,在课堂展示后须围绕问题深入研讨,在反思教学实践、梳理教学经验、剖析教学困惑中探究教学本质,引导参与者经历由模糊到清晰、由实践到理性、由零散到集中、由现象到本质的升华,提升其教学智慧。

1.在反思中彰显个性。在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时,上课教师要凭借课堂教学,围绕研究问题,从目标确定、思路构建、重点安排、方法选择等方面自我解读:赏析课堂精彩,探究其与研究问题的关系,形成个性化认识;找出课堂不足,探究其与课堂预设的联系,形成矫正性策略。这样的解读,有利于上课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并在自我剖析中寻求突破和超越,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2.在互动中见仁见智。带着问题听课,听课教师既有豁然开朗之感受,又有似是而非之困惑。为此,在上课教师反思后,要让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互动交流,共赏精彩,同析困惑。这样,既便于“求同”,即通过指向问题的课例分析,形成一致认识,得出初步结论,又便于“存异”,即通过紧扣问题的见仁见智,促成智慧碰撞,拓展研究空间。为保证互动的高效,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都要以课堂教学为凭借,以研究重点为指向,围绕问题,进行课例的开掘;突出重点,重视理性的反思。

3.在梳理中达成共识。上述互动,既能形成趋向一致的认识,又会出现众说纷纭的态势。为保证同课异构的有效性,须请专家作居高临下的点评:说长道短,从实践层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剖析;画龙点睛,从理性层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度提炼。可通过比较,凸显观念,即对相关片段进行比较分析,以鲜明观点、弄清是非;可俯视课堂,引导梳理,即对精彩片段联系分析,以深入透视、探究规律。这样,发挥专家的实践指导作用和学术引领作用,就能促使参与者形成共识,求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猜你喜欢
异构言语教材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