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世纪的边防外交

2009-11-16 09:19张文杰
解放军生活 2009年10期
关键词:边检站满洲里检查站

张文杰

内蒙古满洲里位于中国版图“雄鸡”脊岭的凸显位置,与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相连,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枢纽,欧亚经济圈的要道,素有“桥头堡”之称。满洲里边防检查站就守卫在这里,踏着共和国的成长历程,该边检站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检站的关系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据统计,从1956年两站建立会晤工作关系到2009年9月止,会谈会晤达15750余次,解决的问题数以万计。

风雨无阻的外交岁月

翻开满洲里边防检查站的站志,上面记载着该站自1951年建站后的外交历程,其中一条这样写着:1956年9月29日,苏联奥特堡尔边防检查站(1960年改为后贝加尔边防检查站,2008年更名为后贝加尔边检支队)站长巴吐尔绍夫中校、参谋长奥尔基耶夫大尉随同一名翻译莅临满洲里边检站,带来要赠送给中国公安军的边防检查仪器。同年12月5日,中央军委公安军司令部批准满洲里边防检查站与苏联奥特堡尔边防检查站建立会谈会晤联系制度。从此,拉开了两站会晤工作序幕。

史料记载显示,通过两站会晤协商,1959年9月12日,苏联后贝加尔援建的满洲里口岸十八里边防检查现场供电工程如期竣工,从12月21日起苏方正式向十八里执勤现场供电,一直到1961年5月1日满洲里铁路水电段向十八里执勤点送电为止。这在当时来说,为促进两国口岸的初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是会谈会晤发挥积极作用的有力佐证。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双方都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面向未来的主题。1987年12月17日,两站举行了首次业务会谈,就边防检查业务工作和口岸涉外任务的相互配合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这也刷新了两站会晤史上新的一页,为口岸外贸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确立了崭新前景。

双方在工作中也逐步确立了采用升旗会晤的方式,就是如有一方在自己国门旁先升旗,说明要邀请对方会晤,对方也要升旗接应,此时首先升旗的一方就要到边境线接对方前往会晤室会晤。升一面旗为一般会晤,升两面旗为紧急会晤,一般性会晤于升旗后30分钟内举行,紧急会晤白天不迟于15分钟,夜间不迟于40分钟举行。

随着双方关系的日益友好,后贝加尔边防军区与内蒙古自治区边防机构主要领导间的工作会晤也积极展开,1991年4月15日,当时的内蒙古公安厅边防局齐焕祥局长率代表团从满洲里口岸出境对苏联进行访问,鲁萨诺夫司令与中方举行地区间第一次高级会谈。双方在《会谈临时纪要》中商定:1997年下半年在呼和浩特签署正式《纪要》。1997年11月15日至25日,双方正式《纪要》顺利签定,从而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定了两站多年来形成的业务工作交流、口岸出入境管理、会谈会晤惯例等工作内容,也开启了两国地区间交往的新里程。

为中俄经贸发展倾力助威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1992年以来,满洲里边检站每年与俄方边检站会晤多达200余次,其中80%的会晤是为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服务通关旅客的,也为地方政府提供和传递了大量经济信息。

中、俄满洲里一后贝加尔互市贸易区是1996年建立的,由于受当时俄方边贸政策的影响,一度没有开通,开通后规定频繁出入的固定客商也要在护照上加盖验讫章。这样一来,一本护照用不了多长时间就需要更换,这样既费时又费力。为方便旅客、降低经商成本,满洲里边检站及时与俄边检站进行工作会晤,双方确定每年只在旅客首次入出境时在护照上加盖验讫章,这样极大地方便了通关旅客。并通过双方多次会晤开通了互贸区专用通道,使互贸区的中俄客商由开通时的日均1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截至到2008年,进入互贸区的俄方旅客达到134万余人次,完成交易额近50亿元人民币,互市贸易区已成为满洲里边境贸易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满洲里口岸采访,一些从事边贸生意的客商常常把边检站誉为“口岸护航者”,原来,这个称谓的后面有一段为通关客商服务的生动故事。2007年12月,满洲里公路口岸出境果菜车和出口汽车大量增加,每天有300余辆果菜车积压在口岸等待出境,最长滞留时间达4天之久,如果不及时出境,一半果菜将烂在途中。同时做汽车生意的中国代理公司如果不能按期出口汽车,不仅汽车无法销售到国外,还要补偿合作公司的巨额违约金。如果这样,每滞留一天出口商的经济利益就会损失10%,满洲里市对外贸易额也会减少近30万美元。“一定要保障边贸商人的利益”,满洲里边检站立即启动跨境服务机制,多次与俄方同行现场考察,现场会晤协调,终于促使俄方口岸延长了货运通道闭关时间,压缩了联检部门的交接班时间,并精简了查验流程,通关秩序又恢复正常。鉴于“联合现场办公”这种做法方便快捷,现在作为一种制度在双方边检站得到确立。

就是通过这样不断的会晤磋商,中俄蒙边境贸易洽谈会、商品交易会、技术博览会、旅游节、冰雪节等40多项经贸活动近年来在满洲里成功举办;推动了新公路口岸的开通、中俄铺设输油管道等项目的顺利实施;促成了互市贸易区的正式运营-促成了在全国国际陆路口岸中率先24小时通关,也促成了数十亿元的经贸往来,满洲里边防检查站也被形象地称为“跨国服务队”。

构筑和谐便捷的人性化通道

会谈会晤之所以破解了诸多阻碍边境贸易发展中的难题,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满洲里边检站与后贝加尔边检站建立了良好工作关系,在相互沟通方面,往往比地方政府具有更大优势。为了在外交服务中更加体现尊重生命、关爱民生、以人为本的原则,经过多次会晤协调,两国边检站建立了出入境救助服务制度、信息交流制度和传真电话联络制度,形成了完善的跨境应急服务体系,受到中外出入境旅客的一致好评。

2007年10月28日,满洲里边检站接到俄后贝加尔边检站紧急会晤要求。经会晤得知,十五名在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的中国劳务人员因住房失火,护照被烧,无法证明身份,有的人被严重烧伤,急需回国治疗。双方边检站立即开启生命绿色通道,一方面成立紧急会晤组尽快查清全部人员的真实身份,同时保障受伤劳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及时与劳务人员的家人、当地派出所及组织劳务的公司通话核实情况。为方便接治,双方边检站第一时间开通跨国传真直拨电话。经过近两个小时紧张细致的工作,十五名中国同胞顺利回国。相隔数日后,十五名劳务委托代理公司给边检站送来感谢信,对两国边检站联合救助他们的事迹给予赞扬。

国有界,友情无界。2008年3月24日,俄罗斯妇女娜塔莎在满洲里不慎发生车祸,左腿粉碎性骨折,内脏严重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病人情绪也极不稳定,强烈要求回国治疗。两国的边检会晤代表第一时间针对此事紧会晤。一方面协调各自国家的医疗机构和救护车救治运送病人,一方面与海关、检验检疫等联检单位协调,为其快速办理通关手续。不到20分钟,所有通关手续全部办理完毕,双方边检官兵抬着担架把病人从中方的救护车上平安地送上了俄方的救护车,为旅客回国紧急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仅2008年一年,满洲里边检站就救助中俄病重旅客54起79人次,被通关过境旅客尊称为“和谐口岸保护神”。同时,为54个团组231人提供了应急跨境服务。

为营造口岸便捷的通关环境,更好地保障通关旅客的人身安全,满洲里边检站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检站在共同严厉打击非法出入境、跨国走私枪支、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方面达成一致共识,特别是在警务合作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近两年来,双方边检站在两国口岸多次成功举行了联合处突演练,并成功处置了三起有100余人参与的集体闯关事件。在情报、处突、执法以及联合打击恐怖、偷渡活动方面,两站也通过会晤交流,密切合作,探索出了共同维护口岸安全稳定的新途径。

明天充满艰辛,更充满期待。在今天的外交活动中,会晤使团永恒的承诺是:“地方经济发展到哪里,边检外交便服务到哪里。”在未来的外交岁月中,他们将以“永远的大陆桥,世界的满洲里”思维,不断解决口岸通关道路上的“瓶颈”和发展的桎梏,始终与口岸的和谐发展一路前行!

猜你喜欢
边检站满洲里检查站
安徽省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