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莫拉克:岛内近来不平静

2009-11-16 09:19吴新明
世界知识 2009年19期
关键词:陈水扁台独马英九

吴新明

国民党日子不好过,民进党亦面临两难抉择;外部势力插手力度加大,大陆政策可考虑适时调整。

莫拉克台风肆虐台湾,岛内损失惨重,台风刚过,政坛又起波澜。本月,台湾接连发生三起大事:一是达赖窜访台湾,重创两岸得之不易的政治互信。二是“内阁”闪电总辞,马英九滑至谷底的支持度稍有回升;三是陈水扁一审被判无期徒刑,民进党政治纷扰了犹未了。

达赖窜访台湾

8月25日,高雄市长陈菊公开宣布邀请达赖入岛为灾民祈福。马当局高层经过5个小时的研议,一改过去“时机不宜”的托辞,准许其入岛。30日,达赖抵达台湾,展开为期六天五夜的访问。与前两次入岛相比,达赖此行可谓灰头土脸:先是与民进党谈不拢,行程一变再变,被迫取消记者会和演讲,仅举行两场法会和一次宗教对谈,接见在台藏人团体。再就是被媒体一路追打,与陈菊就“谁邀访、谁要访”闹上媒体。三是不仅没见到蓝营高层,连绿营头面人物都没见到几个,台湾宗教领袖也不捧场并多有微词。四是统派团体近身抗议,到处都是诸如“达赖滚回去”的声音。

尽管达赖之行过程狼狈,草草收场,但还是为两岸关系投下重重阴影。想当初,莫拉克台风刚走,大陆在第一时间提出慰问与救援,主动提出租借世界上起重量最大的直升机帮台救灾。接着,大陆各界感同身受,立即行动起来,捐钱捐物超过50余亿新台币,专门为台湾同胞定制的两室一厨一卫超大活动板房也运抵台湾。但台当局不知感恩,拒绝大陆军机赴台救灾,邀请美军机人岛,不让大陆活动板房安装人员人岛组装,还吹毛求疵报怨大陆只提供材料、不提供安装图纸。部分人甚至诬蔑大陆板材甲醛含量超标。这些大陆都咬牙忍了,不计较,照样能帮的帮,能做的做。但马英九专门在大陆国庆六十周年庆典前夕,批准分裂中国的达赖入台,“十几亿人民币抵不上一场法会”,实在是在广大中国人民的伤口上撒盐。

马英九新人事布局

去年5月初,刘兆玄被马英九钦点为“行政院长”。当时行政班子以前政务官为主的高官都是留洋博士,被称为“校长一个排,博士一个连”。马原本期待这些能人能够扫除扁时代积弊,实现“六三三”目标(年增长率6%,失业率3%,人均GDP三万美元)。无奈这届行政班子时运不济,先是赶上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各项经济指标严重下滑,失业率飙升,民众严重不满。接着马英九搞党政分立,引起党政不合,摩擦不断,党籍“立委”炮口对内,很少为行政团队施政保驾护航。最后又赶上莫拉克台风,台当局从上到下反应迟钝,特别是面对严重灾情,整个官僚体系严重欠缺与民同甘苦共患难的同理心,马英九整整十几天不敢启动紧急状态,不敢派军队救灾,与汶川地震后两小时内大陆领导人亲临灾区、几个小时内解放军赶到震中形成鲜明对比。刘兆玄照样去染头发、修面,“行政院”秘书长放下望眼欲穿的灾民,去为父亲过书,受质疑后还亲自打电话到电视台,一口咬定自己没错。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急剧下跌至历史最低,不满意度首度超过满意度,民间甚至出现“无能之祸远大于贪腐之过”、“宁要贪腐扁,不要无能马”之类的舆论。9月10日,刚满15个月的马刘(兆玄)体制宣告破局。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内阁”总辞更像是马英九一鱼多吃的政治布局。面对即将到来的县市长选举,没有亲身参加过选举的刘兆玄缺乏选战操盘经验,很难担当起辅选大任。如果继续任行政首长,“八八水灾救灾不力”、“马刘无能”势必成为民进党选战主轴。此番让选过“立委”、当过县市长的吴敦义组阁,看中的就是他有丰富的选举经验和操盘能力,若再搭配行政资源在手,挥洒空间肯定更大。至于找朱立伦任副手,则是国民党开始布局后马时期的接班人选,把朱立伦提拔到中央,就是要借重他的财经专业,并让他加强历练,以便2016年顺势接班,让国民党能继续执政。更深层次来看,前行政班子人事安排其实是马、萧,连战、吴伯雄等大选后政治利益分配的结果,并不完全体现马的本意。本次改组,彻底换上马系人马,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最后,通过改组,推出替罪羔羊,展现究责、自省姿态,也能唤回一些人心,挽回些许支持度。最近马民调微升,显示换人战术初步见效。

陈水扁被判无期

9月11日,台北地方法院一审判处陈水扁、吴淑珍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5亿新台币。陈子陈致中、媳黄睿靓分别被判30个月、20个月徒刑,并处罚金3亿新台币。该案历时三年,不但创下了台卸任领导人首次遭判重刑的记录,也创下了岛内司法史上耗费人力,物力、精力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历史记录。宣判后,陈水扁办公室会同律师发表四点声明,建议上诉,力拼二审。民进党发表九点声明,前八点支持扁司法人权,找程序瑕疵,最后一点批扁败德、贪腐,要其承担责任。苏贞昌、吕秀莲、谢长廷、游锡堃或希扁“犯错要面对民意”、“深切道歉”,或骂国民党“卑劣、舆论办案”,均无挺扁抗争大动作,27名党籍“立委”中到场声援的只有四人。民众45%认为审理公平客观,34%认同法院判决,15%抱怨判得太轻(联合报民调),48%反对保释陈水扁,65%反对民进党发动挺扁(中国时报民调)。

扁案一审宣判,打了“台独”势力一记响亮的耳光。长期以来,陈水扁极力拉拢独派,搞“扁独合一”。“台独”势力也积极押宝陈水扁,盼望通过搭顺风车,能事半功倍、早日达成“建国”目标。然而,与阿扁魔鬼交易的结果,只换来自欺欺人的结局,最后被陈水扁借台独之名、行贪腐之实打回原形,“台独”运动的道德正当性荡然无存,短期内难聚人气。

几个基本判断

马英九危机虽过,但考验仍多。一是新流感疫情蔓延,死亡病例增加,一些中小学校被迫停课。从绿营方面在水灾一事上的表现和目前就疫情所发表的种种言论来看,其继续“见缝插针”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如果马当局不能正确应对,这场疫情会让他再次陷入泥潭。二是高达7%的失业率引发社会焦虑感。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说再多“经济已经见底,全面复苏在望”的话也是白搭。三是县市长选举在即,如不能短期内在灾后重建、提振经济方面做出政绩,选战很难打。四是修复两岸关系不易。通过救灾和邀达赖访台,大陆对马两岸政策的消极性、两面性已有了深刻认识。

民进党走到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只在一念之间。民进党若维新自救需要处理两大课题:一是与陈水扁切割,二是重建两岸论述。鉴于扁对民进党的巨大影响力,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体两面。未来民进党若仍挺扁,将被扁绑架,继续占据“台独”一隅,无法俘获中间选民;民进党不挺扁,基本盘未必能保住,也难保扁不会通过媒体继续泄漏民进党头面人物各种“秘辛”,让党的形象雪上加霜。

外部势力对台干预力度加大。近期美对台、对华人事调整到位,插手干预两岸关系的态势愈益明显。水灾过后,英美媒体CNN、BBC先是大肆宣扬灾后惨况,掀起倒马高潮。打击马支持度。接着公布台当局拒绝外援公文,让台无言以对,接受美军机30年来首次人岛,通过救灾增进实质军事同盟关系。最后又插手灾后重建,推销设备,攫取商业利益。长远来看,美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的插手,将加大大陆对台工作的难度。

大陆救灾飞机无法赴台,“十几亿人民币抵不上一场法会”,实际上反映出三个问题:一是马当局吃定大陆,相信无论怎样伤害两岸关系,最终都会船过水无痕,因此敢于一面要求大陆帮其经济输血、提供政治支持、放开国际空间,一面挑战大陆核心利益,二是陈菊之流“为世运会向大陆示好要利益——邀访达赖对大陆挑衅——放映热比娅纪录片提高声望”,证明对民进党人士搞感情投资、利益让渡,只会是“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的现代版。三是“台独”与“藏独”、“疆独”等各种势力合流态势初现。面对严峻的形势,也许大陆应该停止对马英九的无限支持、对民进党的经济赎买政策,改用“口号对口号、行动对行动”、具有对价关系的个案奖惩政策。

猜你喜欢
陈水扁台独马英九
斥“台独”狂人
卖水果
不够用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
陈水扁入狱满一年
陈水扁可能被释放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