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江

2009-11-16 09:19
世界知识 2009年19期
关键词:通海日本海图们江

江 淮

若把地图上的中国比作一只引颈高歌的雄鸡,那么吉林省珲春市区东南75公里处的防川村就是雄鸡的嘴尖。中国船只从这里沿图们江顺流而下15公里便可进入日本海。

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脉主峰,因灭池外泄的水而形成源头,从西南流向东北,在吉林珲春的防川村折向东南,注入蔚蓝的日本海。一江有三名:中国称为图们江,朝鲜称为豆满江,俄罗斯则称为图曼纳亚河。一江连三国:中国、朝鲜、俄罗斯。全长约520公里,其中中朝界河长约505公里,往下至入海口的15公里为朝俄界河。

登上防川村的“望海阁”眺望,中、俄、朝三国风光尽收眼底,真可谓“眼看三疆山川风貌,耳闻三国鸡鸣狗吠”。正前方,沟通俄朝两国的大铁桥巍然横跨图们江上;东面是俄罗斯的边境铁路小站包得哥尔那亚,树林中草地旁俄式楼房错落有致;南面,图们江对岸是朝鲜的豆满江市,白色小房点缀着山野;两者之间更远的地方——约15公里外的日本海依稀可见,天水相连。塔楼前不远处,则竖立着1886年由清政府钦差大臣吴大澄会同沙俄代表巴那诺夫监立的“土”字界碑。

历史上,中国曾是日本海沿岸国。以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为例,中俄以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至海为界,以北属俄国,以南包括库页岛及日本海沿岸的大片上地属中国。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沙皇俄国谋求打通面向太平洋的出海口,通过1858年的中俄《爱珲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1860年又迫使清廷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口至图们江口大约40万平方公用的沿日本海地区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从而使中国失去了作为日本海沿岸国的地位。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仍然承认中国渔民可以合法地在图们江上航行和通过图们江出海。此后,沙俄企图将中国经图们江通往日本海的出口彻底封死,在图们江地区继续蚕食中国领土。清朝官员吴大澄在1886年中俄第二次勘界时,就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意义,因此从谈判开始就提出中国从图们江出海权利的要求。吴大澄不惧俄方威胁,据理力争,迫使俄方退出一些非法强占的地区,将“土”字界碑向图们江出海口方向前移至距海30华里处,并在界约中规定:“由‘土字界碑至网们江口三十里与朝鲜连界江之江而海口,中国有船只出入,应与俄国商议,不得拦阻。”

条约签订后,中国沿江的各族人民利用此出海航行权出入日本海,捕鱼、晒盐、经商,开辟由吉林珲春到日本海沿岸各地的航线,进行繁忙的海上经济活动。当时的珲春县城有码头、海运公司,各种船只常由图们江出海,往来于日本海沿岸的元山、釜山、新潟、长崎等港,并远达上海。直至1938年日俄爆发“张鼓峰战役”,日本战败后在防川附近立桩堵江,封锁了航道,中国船只经由圈们江口出入日本海的航行活动被迫中止。

1938年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中国船只经由图们江口出入日本海,但从法律的角度看,中国图们江口出海权利并未丧失。中国政府和人民也一直在为恢复图们江通海航行权利而努力。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时,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中国船只经图们江出海航行权利的问题。由于有历史条约的规定,苏联方面难以否认,但托辞需与朝鲜进行三国谈判。我外交部随后向朝鲜方面提出,朝方答复说:“朝鲜认为中国船只通过图们江下游没有任何问题”。后来由于中苏边界谈判中断,此问题被搁置。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恢复图们江口的出海权问题再次提上了议事口程。1988年中苏重开边界谈判时,我国再次向苏联提出恢复图们江通海航行权问题,并通过外交途径向朝鲜提出。苏联及朝鲜均分别向我原则确认中方船只图们江出海航行权,但须中、朝、苏三方具体商定。在此背景下,1990年5月28日中国政府组织了62名考查队员乘坐九艘挂着五星红旗的船只经由图们江航行进入日本海,中断了52年的图们江通海航行试航成功。1991年5月签订的《中苏国界东段协定》规定,苏方同意中国船只沿图们江通海往返航行,具体问题将由有关各方协商解决。至此,中国船只经由图们江口出入日本海的权利得到了恢复和法律上的保证!

不过,好事还得多磨!从自然条件看,由于河道淤塞严重,加上俄朝铁路大桥高度有限,大船难以直接通海航行。必须疏浚河道,使其能够达到通航要求。而从政治和法律角度看,俄、朝两国虽然无法否认中国拥有经由图们江口出入日本海的权利,但态度上说不上积极。中、朝、俄三国尚未就有关航行的具体问题展开磋商。如果我国不尽快与朝、俄进行磋商并达成协定,近期内,我国仍难真正恢复和实现图们江出入海航行权。

猜你喜欢
通海日本海图们江
春播
大图们江国际合作回顾与展望
通海古城缀记
我家通海
“图们江论坛2018”在延边大学举行
细品日本海自主力战舰
透过大众媒介的私人交往——以《通海新报》私人启事为例
图们江圆舞曲
基于M-K法对图们江干流含沙量年际变化的分析
日本海特征水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