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年后反思资本主义

2009-11-16 09:19
世界知识 2009年19期
关键词:华尔街金融危机资本主义

魏 微

9月15日,是美国原第四大投行雷曼见弟破产一周年的日子。因为这个日子也象征着美国次贷危机向金融领域的全面蔓延,很多媒体把这一天当作金融危机一周年的纪念日。金融危机给全世界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从2008年9月12日到2009年3月9日的半年时间里,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跌去40%,美国100多家银行宣告破产,美国联邦政府向银行注入两千多亿美元救助资金。而在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高达10万亿美元。

作为一场社界性危机,这一天的确值得纪念,值得大家反思的内容有很多。比如美国金融衍生品的泛滥、美国政府对雷曼兄弟之死坐视不管,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十年期间的低利率政策等等。然而,眼下有一股潮流不容我们忽视,那就是欧美国家内部掀起的一场反资本主义的潮流,这是对导致这场危机的机制层面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资本主义,在很多人心目中有不同的概念。在美国好莱坞纪录片导演麦克尔摩尔的影片《资本主义》中,资本主义就是华尔街的资本家们构筑起来的投资骗局,以及资本家与美国政府之间的特殊的亲密关系。而在这场资本主义的疯狂秀中,投资者的心血被大银行家和基金经理投入到了一场赌博中,最终被榨干,血本无归。最终摩尔得出了结论,资本主义就像魔鬼一样不可监管,也不可控制。

而实际上,类似的反思潮流已超越了好莱坞的范围,蔓延到其他领域。早在今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全球经济论坛上,美式资本主义陷入四面楚歌,参与国纷纷批评美国缺乏监管的市场机制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2009年9月、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在泰国曼谷发表演讲时指出,美国私营部门过去10年对资本的错误配置盖过了政府所做的一切,而奥巴马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只会让情形变得更糟。9月4日,日本新当选首相鸠山由纪夫也把矛头指向了拒绝市场干预、盲目相信市场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认为这样的制度忽视了人的福利和社会保障,人成了资本增殖的工具、丧失了基本尊严。总而言之,这些观点都认为,美式资本主义出问题了,而究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认为的操作失误,还是各种各样的凯恩斯主义指出的资本主义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或者是中外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认为的那样有着根本的制度层而问题、那就是私有制加市场经济容易导致每过几年资本主义国家就会发生一场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学三大体系有着不同的关于危机根源的说法。但这些说法都在试图寻找危机的最根源,都试图寻找杜绝危机再度发生的方法,这也是我们今天反省这场危机的意义所在。

不过,在全世界都在很认真地反省这场危机的同时,令人遗憾的是,据媒体报道,作为这场危机的起源地一华尔街,在危机过去一周年后,却未能从根子上进行整改,仍然存在着诸多可能导致危机再度发生的危险因素。

诚然,经过过去一年的金融风暴的洗礼,华尔街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主要投行消失,新的四大商业银行重新洗牌,政府大规模入股金融企业,一些衍生产品退出历史舞台,大量金融从业人员另谋生路,金融生态变化还是颇为剧烈。但如今人们已经再次看到了资本的蠢蠢欲动,比如,追逐高风险、高利润的金融衍生品仍在销售,银行高管们仍然拿着令人瞠目结舌的高薪,政府承诺的约束这些因素的制度尚未建立;而与华尔街恢复得欣欣向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论在美国城市还是乡村、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萧条景象以及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据美国有线广播新闻网的财经频道近期在网上的快速调查,针对“在去年雷曼兄弟倒闭后,华尔街做出何种改变”的问题,有11230人投票,认为发生显著变化的只有5%,需要更多变革的占25%;像往常一样的占52%,变得更糟糕了的有18%。

对此,华尔街自律机构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前主席格鲁伯警告诉,华尔街正在尝试重新下海,他们已经忘记了不久前发生的事情。

猜你喜欢
华尔街金融危机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全球金融:华尔街面临的真正革命 精读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美国之行——参观自由女神与华尔街
华尔街:人性的迷失——读《华尔街的继承者》《华尔街之狼》有感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论货币民主(下):兼谈“占领华尔街”运动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