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车技术类毕业生从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2009-11-17 09:04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调查与分析

马 红

[摘 要]:本文以我院汽车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从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高职院校要始终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持续满足企业需求的长效机制,校企结合,推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从业状况 调查与分析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而官方衡量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与否,重要指标是就业率。2007年,江苏省高职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7.19%,究竟这个数据能否说明当前的高职教育已达到人才培养要求,本文以我院汽车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从业稳定性进行调查分析。

一、调查概况

我院汽车技术类专业开设于2003年,已经有3届毕业生共583人,现有28个班,在校生1200人。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汽车销售、汽车维修行业,其中,以私营企业为主,每届毕业就业率都达到100%。本次调查以发放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的方式进行,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就业单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为了达到调查的真实性,每份调查表上都加盖了毕业生工作单位的公章。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583份,收回527份,收回率为90.3%。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与就业单位

汽车技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分布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汽车技术类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且专业对口,大都集中在汽车营销、汽车检测维修等与汽车技术相关的行业。

2.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反映就业机会的可得性、工作稳定性、工作场所的尊严和安全、机会平等、收入、个人发展等有关方面满意程度的综合概念”。它主要是通过多种指标的综合,从总体上反映就业质量的优劣。目前,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还没有统一、明确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李金林等提出,高校就业质量可以从评价内容——毕业生就业层次指标因素(国际国内著名企业就业率、重要岗位就业率、上研率与出国深造率)、评价对象——高校自身因素的影响(学校属性、行业属性、地域属性)和评价客体——大学生主体性指标因素(岗位与兴趣相适率、岗位自我满意率、岗位与能力相适率、平均薪金水平与待遇)三方面来进行。李军峰则认为,就业质量包括就业稳定性、工作质量、劳资关系、福利和保障、职业发展等多项指标。本文借鉴上述观点,主要从评价客体——毕业生出发,从毕业生就业的薪资水平与待遇、就业稳定性、岗位自我满意度、岗位与能力相适度等方面,来评价我院汽车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1)毕业生就业的薪资水平与待遇。毕业生的薪资水平与待遇,是国外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常用重要指标之一,国内许多高校也以此作为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

参考依据。对我院汽车技术类毕业生就业的薪资情况调查,见表2、表 3。从表中看出,该专业毕业生初就业时的基本工资普遍不高,转正后则有所好转,大多保持在1000元/月左右。

(2)毕业生就业的自我满意度。就业岗位的自我满意度,体现了就业工作的“人本”意识,也体现了毕业生就业的主体性。对高职汽车技术类毕业生就业的自我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4。从表4看出,我院汽车技术类毕业生从业后对自我普遍比较满意。

(3)毕业生就业岗位与能力的相适度。毕业生是不愿意到一个难以发挥个人才干或忽视个人能力的岗位就业的,调查毕业生“就业岗位与能力的相适度”能较科学、全面地反映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本文“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你认为对工作是否胜任”,考察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是否胜任工作。调查结果见表 5。从表5看出,我院汽车技术类毕业生能基本胜任现有工作。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毕业生是学校生产出来的产品,对产品性能优劣的评价,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其对高职汽车技术类毕业生的评价如表6。从表中看出,用人单位对我院汽车技术类毕业生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我院高职汽车技术类毕业生自身认为,完全具备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胜任各项工作并在工作中发挥个人才干,同时,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充满信心,认为决不比其它学校的毕业生差,完全可以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三、小结与启示

虽然大多数企业对毕业学生基本满意,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看到自己工作的不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结合本次调查,现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模式,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使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二,校企结合,重视实训基地建设。树立面向市场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采用校企结合方式培养实用型人才最有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改进理论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训环节,请一些企业的专家授课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建立持续满足企业需求的长效机制,开展“订单式”培养。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关键是要建立一种长效的机制来确保学校育人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衡量标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技术在不断进步,企业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企业对所用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前,订单培养模式有助于这种机制的形成。

猜你喜欢
高职毕业生调查与分析
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高中英语词汇词块教学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朋辈关系调查与分析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调查研究
探究高职毕业生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浅谈铁路高职毕业生学员培训教学与管理
崧厦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